高内涵应用案例之 3D 免疫细胞迁移研究
案例特点:
创建易于规模化的与高内涵兼容的复杂的细胞迁移分析
对免疫细胞动力学进行定量评估,生成高通量数据,例如细胞数量和细胞迁移距离
简介
在炎症过程中,通过血管系统向炎症部位募集 T 细胞是一个关键因素。这些 T 细胞被不同的因素招募,例如促炎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趋化因子梯度。在募集并粘附到内皮后,T 细胞需要通过称为跨内皮迁移(TEM)的过程穿过血管壁迁移到发炎的组织。这需要通过活体组织的复杂 3D 环境成功导航,并通过重塑细胞外基质(ECM)和/或通过进行特定的细胞适应来挤压致密结构。
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 MIMETAS 公司的 OrganoPlate 3-Lane 40 板材,设计了一种体外实验。在灌注条件下结合血管结构研究 T 细胞动力学,用高内涵进行成像分析来检测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迁移情况。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模型
图注:在 OrganoPlate 中建立 T 细胞灌注内皮芯片模型。
A )示意图显示了 OrganoPlate 3-Lane 40 的 40 个微流控芯片之一,包括三个通道:两个培养基灌注通道和中间的凝胶通道,每个通道由 Phaseguides 分隔。这些通道连接在芯片的中心,在观察窗口(OW)中。
B )建立免疫细胞灌注内皮芯片模型的细胞种植方案示意图。
为了评估灌注条件下与血管结构相结合的 T 细胞动力学,我们在 OrganoPlate 3 通道中培养了内皮血管。在顶部灌注通道中,内皮细胞以 10,000 个细胞/芯片的密度接种在 I 型胶原细胞外基质(ECM)上。附着后在灌注条件下保持培养,在灌注通道内生成 3D 微血管。通过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添加促炎细胞因子 TNFα 来模拟微血管的炎症状态,诱导参与跨内皮迁移的内皮的粘附特性。在这个模型中,通过在 3 通道板材的底部通道中加入趋化因子,得到一个趋化因子梯度 。CD3+ T 细胞使用 CD3 / CD28 人 T 细胞激活剂 Dynabeads 刺激或未刺激 48 小时后标记细胞,可以实时跟踪 T 细胞从内皮血管外渗到邻近的细胞外基质过程。
实验准备
培养 CD3+ T 细胞,部分组使用人 T 细胞激活剂 Dynabeads 刺激 48 小时。
成像和分析
使用 ImageXpress Micro Confocal 系统(Molecular Devices)定期捕获 T 细胞外渗和组织的图像。采用 10 倍空气物镜(0.45NA)和 60μm 共聚焦转盘以 0.69x0.69x3µm/pixel (XYZ)的分辨率获取 Z 轴的荧光图像。然后图像沿 z 轴做了投影,创建了图片的最 大荧光强度投影(MIPs)。
然后对所有图像使用 MetaXpress 软件(Version 6.6,Molecular Devices)自定义模块编辑器(CME)进行分析。简单地说,CME 包含细胞核计数应用模块,在该模块中,T 细胞根据大小和与背景的荧光差值被识别。设置一系列分析滤镜等步骤来识别迁移至 ECM 通道的细胞群。每个实验都对 ECM 通道的位置进行精 准识别,以校正不同板之间和板加载时的位移变化。
图注:MetaXpress 自定义模块编辑器(CME)用户界面。图像处理步骤显示在页面左边,当前步骤的图像和结果的预览显示在右边,完整的工作流显示在底部的缩略图中。
图注:自定义模块编辑器(CME)设置。
A )展示了用于识别 T 细胞类群的主要步骤。利用细胞核计数应用模块检测图像中的所有细胞。识别结果通过位置(Centroid Y)和区域进行过滤,以更准确地识别 ECM 通道内的细胞。如果需要,可以再加入位置的附加过滤,根据细胞向底部通道的迁移程度进行分类。具体的测量参数,包括细胞数,面积,强度,圆度,也可以通过测量参数选项卡选择。
B )内皮血管与 CD3+ T 细胞的明场相差图像。
C )当前样品的 Cy5 荧光信号。
D ) CME 分析结果显示位于 ECM 通道中 CD+ T 细胞的分割图层。蓝色标记的细胞位于 ECM 通道的上半部分,黄色标记的细胞位于 ECM 通道的下半部分。
实验结果
无论 CD3+ T 细胞受刺激与否,均能观察到细胞的跨内皮迁移(TEM)。两类细胞均能观察到时间依赖性效应,尽管在未受刺激的条件下有更明显的趋势。在受刺激的条件下,在 24 小时的时间点几乎没有观察到 TEM 的增加;而在未受刺激的条件下,在 24 小时和 48 小时的时间点观察到受 TNFα 剂量依赖性的细胞迁移。在 48h 时间点,受刺激的T细胞发生跨内皮迁移的总数量明显大于未受刺激的组。TEM 似乎是由非刺激条件下 TNFα 介导的效应和刺激条件下的刺激过程驱动的。
图示:有/无预激的 T 细胞在 TNFα 作用后的迁移响应。
A )未受刺激的T细胞在 TNFα 作用 0 小时、4 小时、24 小时、48 小时的图像。观察到内皮细胞屏障对面的细胞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增加。
B ) TNFα 作用下,受刺激 T 细胞的迁移数量。
C ) TNFα 作用下,未受刺激 T 细胞的迁移数量。x 轴显示 TNFα 的作用浓度,以 pg/ml 为单位。
总结
我们利用高通量微流控平台开发了一种新颖的 3D T 细胞外渗和迁移测定法。使用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可以精确提取和评估不同条件下单个 T 细胞的迁移行为。此迁移实验捕捉了在灌流下 T 细胞对血管内皮的附着,并由血管壁外渗到下面的组织中。该实验不受人工膜的影响,并允许存在 3D ECM 样支架和多细胞的共培养,这是模拟体内环境的关键要求。我们希望,该实验可以提高目前对 T 细胞迁移行为的认识,并带动免疫肿瘤学和自身免疫领域新疗法的发展。
标签:3D 免疫细胞迁移研究 成像分析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高内涵应用案例之 3D 免疫细胞迁移研究
- 在灌注条件下结合血管结构研究 T 细胞动力学,用高内涵进行成像分析来检测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迁移情况。
-
- 会议预告 | 3D细胞类器官应用与高内涵成像技术研讨会
- “ 3D 细胞类器官应用与高内涵成像技术研讨会”,为科研人员带来最 新的 3D 细胞、类器官研究与高内涵成像技术,我们期待您的莅临与指导!
-
- 【精彩回顾】第三届 3D 细胞类器官应用与高内涵成像技术研讨会
- 【精彩回顾】第三届 3D 细胞类器官应用与高内涵成像技术研讨会
-
- 【精彩回顾】第二届 3D 细胞类器官应用与高内涵成像技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 【精彩回顾】第二届 3D 细胞类器官应用与高内涵成像技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
- 【精彩回顾】第二届 3D 细胞类器官应用与高内涵成像技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 【精彩回顾】第二届 3D 细胞类器官应用与高内涵成像技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
- 【会议预告】第三届 3D 细胞类器官应用与高内涵成像技术研讨会邀您参加
- 【会议预告】第三届 3D 细胞类器官应用与高内涵成像技术研讨会邀您参加
-
- 【会议预告】第三届 3D 细胞类器官应用与高内涵成像技术研讨会邀您参加
- 【会议预告】第三届 3D 细胞类器官应用与高内涵成像技术研讨会邀您参加
-
- 【会议预告】第二届 3D 细胞类器官应用与高内涵成像技术研讨会邀您参加
- 【会议预告】第二届 3D 细胞类器官应用与高内涵成像技术研讨会邀您参加
-
- 【会议预告】第二届 3D 细胞类器官应用与高内涵成像技术研讨会邀您参加
- 【会议预告】第二届 3D 细胞类器官应用与高内涵成像技术研讨会邀您参加
-
- 【会议预告】第二届 3D 细胞类器官应用与高内涵成像技术研讨会邀您参加
- 【会议预告】第二届 3D 细胞类器官应用与高内涵成像技术研讨会邀您参加
-
- 【会议预告】第二届 3D 细胞类器官应用与高内涵成像技术研讨会邀您参加
- 【会议预告】第二届 3D 细胞类器官应用与高内涵成像技术研讨会邀您参加
-
- 【会议预告】类器官 3D 培养与高内涵成像应用论坛—西安站
- 【会议预告】类器官 3D 培养与高内涵成像应用论坛—西安站
-
- 【会议预告】类器官 3D 培养与高内涵成像应用论坛—西安站
- 【会议预告】类器官 3D 培养与高内涵成像应用论坛—西安站
-
- 【精彩回顾】类器官 3D 培养与高内涵成像应用论坛—西安站
- 【精彩回顾】类器官 3D 培养与高内涵成像应用论坛—西安站
-
- 【精彩回顾】类器官 3D 培养和高内涵成像应用论坛—成都站
- 【精彩回顾】类器官 3D 培养和高内涵成像应用论坛—成都站
-
- 【会议预告】类器官 3D 培养与高内涵成像应用论坛—太原站
- 【会议预告】类器官 3D 培养与高内涵成像应用论坛—太原站
-
- 【会议预告】类器官 3D 培养与高内涵成像应用论坛—太原站
- 【会议预告】类器官 3D 培养与高内涵成像应用论坛—太原站
-
- 【会议预告】类器官 3D 培养与高内涵成像应用论坛—太原站
- 【会议预告】类器官 3D 培养与高内涵成像应用论坛—太原站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