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 资讯中心>中国气象局试点国家预警信息强制提醒触达平台 仪器行业面临新机遇与挑战

中国气象局试点国家预警信息强制提醒触达平台 仪器行业面临新机遇与挑战

分类:商机 2024-08-15 15:13:08 419阅读次数
扫    码    分   享

中国气象局近期启动了国家预警信息强制提醒触达平台的试点实施,这一举措旨在提高气象预警的覆盖率和时效性,确保更多民众能够及时接收到关键气象信息。该平台的推出不仅提升了公共安全水平,也为仪器制造业带来了一系列新机遇与挑战。先来看详细报道:

中国气象局已在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66个市县气象局试点应用了具备“闪信”等强制提醒功能的“国家预警信息强制提醒触达平台”,平均触达时间为0.23秒至3.17秒。这项技术的应用是为了确保特别紧急和重大灾害过程中,基层应急责任人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到预警信息,从而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

“闪信”是一种移动设备上优先级置顶的消息类型,它以霸屏形式显示,必须手动点击确认,实现强制提醒功能 。此外,如果应急责任人未能第一时间查看“闪信”,平台将自动叠加智能语音电话外呼,确保高级别气象预警信息能够及时触达 。

除了“闪信”服务,平台还提供了音视频预警呼叫服务,在语音电话中点击摄像头标志就能看到人工智能(AI)自动生成的视频预警提醒 。此外,视频彩铃功能可以在拨打电话时播放预设视频,代替传统音频铃音,适用于气象防灾减灾科普 。

浙江省气象局已在7月24日依托该平台完成“闪信”渠道的自动对接,并在台风“格美”影响期间开展了面向应急责任人的预警“闪信”服务,效果显著。而在江西省九江市,6月22日至7月2日的暴雨期间,气象部门利用该平台开展“闪信”服务,受到了当地防汛责任人的高度认可。

20240815-794384041.jpeg

相关仪器面临哪些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气象部门将持续探索人工智能在强制提醒方面的应用,以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 。这些措施体现了中国气象局加强新技术应用、提升气象预警效率和效果的决心,也是对总书记关于加强气象预警与灾害预报联动、强化预警指向性、加强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等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

机遇展望

1. 技术革新与应用拓展:

   - 遥感技术: 在灾害性天气频发的背景下,遥感技术在气象监测与预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仪器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 人工智能: AI技术的融入,极大提升了天气预报的精确度,其在未来气象监控和预测领域的应用将持续扩大。

   - 大数据与云计算: 这些技术的运用将进一步加强气象数据处理能力,为仪器行业提供更广阔的技术平台。

2. 市场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 5G技术: 随着5G网络的普及,对实时、高精度气象数据的需求推动了气象服务行业的创新,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

   - 智慧气象服务: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促进了气象探测系统的升级,为下游行业如农业、航空等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服务。

3. 政策驱动:

   - 国家政策导向: 政府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气象探测系统中的应用给予了政策支持,为仪器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挑战并存

1. 技术瓶颈待突破:

   - 业务技术提升需要: 气象雷达观测能力和短临预报技术仍待进一步提升,以满足更为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需求。

   - 观测精度: 高精度观测技术的持续进步是行业持续关注的焦点。

2. 数据融合与处理挑战:

   - 数据整合需求: 如何高效整合各类气象数据,是当前技术和操作中的一个重大挑战。

3. 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才培养:

   - 信息化管理与设备研发: 加强气象预警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还需开发高精度气象测量仪器,以支撑气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总结来说,中国气象局此次试点项目的实施,不仅提升了气象服务的公共覆盖和响应速度,也推动了仪器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扩展。面对伴随而来的挑战,仪器行业需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以抓住机遇,实现持续发展。

标签:中国气象局 气象信息预警 仪器发展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资讯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