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气体吸附仪:市场崛起与未来展望
近年来,国内科研仪器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国产气体吸附仪在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中标量显著增长,逐渐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这一积极变化不仅彰显了国产仪器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上的大幅提升,也为其在世界市场的发展勾勒出广阔前景。不过,面对这一发展态势,业界对于国产气体吸附仪后续发展前景持有不同观点。以下为详细报道。
2024 年,在气体吸附类仪器设备市场中,大专院校需求占比达 74.2%,主导着市场需求;科研院所占比 12.0%,依赖程度较高;工业企业占比 5.6%,也存在一定需求。在品牌分布方面,国产品牌中标数量占比 42.3%,超过进口品牌,在金额维度同样展现出竞争力,进口品牌占比未超过一半。综合来看,国产品牌技术逐渐成熟,具备高性价比优势,竞争力强劲。其中,贝士德仪器凭借其多年来在气体吸附仪领域的深耕细作,成为国产气体吸附仪发展的重要力量。
贝士德仪器专注于气体吸附仪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旗下拥有多款性能卓越的产品。其自主研发的 BSD系列气体吸附仪,涵盖了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气体/蒸气吸附仪,高压吸附仪,多组分竞争吸附仪,化学吸附仪等多种类型,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这些产品在国内市场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尤其在材料科学、化工、能源等领域,为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测试手段,助力科研和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市场发展前景后续能否持续向好?
政策支持无疑是推动国产气体吸附仪发展的关键动力。以安徽省为例,当地明确提出推动高端仪器产业质量提升并逐步替代进口的政策导向,为国产品牌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全国层面的政策也倾向于支持国产设备。财政部发布的《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明确要求优先采购国产设备,这一制度性安排为国产气体吸附仪的市场拓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政策的扶持为包括北京贝士德在内的国产气体吸附仪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突破是国产气体吸附仪能够逐步替代进口产品的核心要素。
贝士德、国仪量子、精微高博等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成功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国仪量子推出的 H-Sorb 2600 高温高压气体吸附仪不仅在国内实现了进口替代,还成功打入欧美市场,获得国际认可。精微高博的 JW-ZQ200 蒸汽吸附仪融合多项测试功能,凭借卓越性能逐步抢占进口品牌的市场份额。贝士德仪器BSD系列气体吸附分析仪同样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大量资源,不断对产品进行升级迭代。其研发团队针对气体吸附仪的核心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在吸附理论模型优化、数据采集与处理算法改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有效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使得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性价比与服务优势也是国产气体吸附仪受到市场青睐的重要因素。
相较于进口设备,国产产品价格普遍低 30%-50%,且依托本土化服务网络能够提供快速响应。这种价格优势与服务优势的结合,使得国产气体吸附仪在中小型站场等应用场景中展现出强大竞争力。同时,下游产业需求的增长也为国产气体吸附仪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锂电池材料、储氢、石油化工等高增长行业对材料表征的需求激增,而国产设备已成功覆盖这些领域。例如,国仪量子的产品已应用于磷酸铁锂材料、MOFs 吸附材料等研究,H-Sorb 2600 更是服务于页岩气、稀土储氢等多个行业。贝士德的产品也广泛应用于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为提高电池性能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在石油化工领域,帮助企业进行催化剂的性能评估,提升生产效率。
尽管国产气体吸附仪在中标量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其后续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在超高精度、复杂功能场景下,国产设备仍无法满足部分高端需求。例如,福建农林大学的案例就反映出国产热脱附仪在灵敏度方面的不足,仍需依赖进口设备。此外,核心技术差距依然存在,部分关键部件如真空泵、气动阀等仍需进口。软件诊断功能和现场数据支持能力也弱于国际品牌。这些因素都限制了国产气体吸附仪在高端市场的发展。北京贝士德仪器科技有限公司也意识到这些问题,正加大在高端技术研发和核心部件国产化方面的投入,努力提升产品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面对世界气体吸附仪市场竞争激烈的现状,国产设备还需在稳定性、品牌认可度上持续提升。目前,世界市场由 Anton Paar、Micromeritics 等国际巨头主导,国产设备在世界销售额中的份额仍较低。要想在世界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国产厂商需付出更多努力。北京贝士德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逐步提高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
展望未来,国产气体吸附仪的发展前景仍然向好。
随着政策扶持和技术迭代的不断深入,国产吸附仪在中小型实验室、工业质检等中端市场将进一步替代进口产品。预计到 2029 年,中国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同时,头部企业也将通过与国际品牌对标测试、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等方式,逐步向高端市场渗透。精微高博等企业已实现产品出口十余个国家或地区,为国产吸附仪的国际化发展树立了良好榜样。贝士德仪器也制定了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已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产品出口量逐年增加。
产学研合作模式和跨领域技术融合也将推动核心技术突破,缩短与进口产品的差距。北京贝士德仪器科技有限公司与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通过跨领域技术融合,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应用和产品创新,为提升国产气体吸附仪的整体水平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国产气体吸附仪在中标量超越进口的基础上,凭借政策红利、技术升级和成本优势,未来发展前景总体向好。然而,在高端科研仪器领域仍需突破 “卡脖子” 技术,提升核心部件自主化率,方能在世界市场占据更大份额。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以贝士德仪器为代表的国产厂商需持续创新、勇于突破,以期在未来的世界市场中展现更加亮眼的表现。
标签:国产气体吸附仪分析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国产气体吸附仪:市场崛起与未来展望
- 国产气体吸附仪在中标量超越进口的基础上,凭借政策红利、技术升级和成本优势,未来发展前景总体向好。然而,在高端科研仪器领域仍需突破 “卡脖子” 技术,提升核心部件自主化率,方能在世界市场占据更大份额。
-
- 2024年ICP-MS市场回顾与2025年展望:竞争加剧,国产崛起
- 新兴应用领域:ICPMS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无机质谱技术之一,除了常规的元素定性定量分析、同位素分析外,在元素成像、元素形态分析、单颗粒分析等新兴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这将为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
-
- 中国质谱仪市场迎来爆发期:高端化与国产替代成主旋律——2025年一季度市场中标数据解析与未来趋势展望
- “国产质谱仪的春天已至,但突围之路需步步为营。”业内人士强调,在政策、技术与资本合力下,国产企业需紧抓高端替代与临床蓝海机遇,同时加速世界一体化布局,从“跟跑者”向“并跑者”转型。
-
- 2024 液质联用仪中标盘点 展望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进口品牌在液质联用市场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品牌优势,几乎垄断了高端市场。然而,随着国产品牌的不断崛起,进口品牌在一些细分领域面临着一定的竞争压力。
-
- 国产气体吸附仪中标量超进口 后续发展前景是否向好?
- 技术突破是国产气体吸附仪能够逐步替代进口产品的关键。国仪量子、精微高博等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成功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国仪量子推出的H-Sorb 2600高温高压气体吸附仪不仅在国内实现了进口替代,
-
- 传感器市场及应用展望
- 为了加强传感器行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由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分会承办的"2018中国国际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展览会暨发展论坛"将于 2018年6月13日-15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召开。
-
- 2024年细胞外囊泡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 2024年细胞外囊泡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
- 国产测序崛起,开启测序行业新篇章
- 因美纳被商务部公告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国产替代测序仪有哪些契机?
-
- 增资至40亿元 国产半导体正在崛起
- 近年来,国产半导体产业在国外技术封锁加剧的背景下,发展异常艰难。这也加剧了国内半导体产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决心。“技术攻坚”不仅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心,更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突破桎梏的关键路径。
-
- 光谱仪市场:现状剖析与未来征程
-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国内企业凭借技术进步与性能提升,加速抢占市场份额。政策支持为国产光谱仪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助力企业攻克技术难关,提升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国内企业通过持续创新与质量提升。
-
- 乘风破浪 | 首届国产IVD原料崛起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 10月26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检验医学暨输血仪器试剂博览会(CACLP),第二届中国国际IVD上游原材料制造暨流通供应链博览会(CISCE)在南昌开幕。
-
- 中国光谱仪市场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 中国光谱仪市场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学校和科研院所作为主要的采购力量,对高端光谱仪器的需求不断增长。国产品牌在中低端市场具有竞争力,但面临品牌和技术上的挑战。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