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浪潮中 看水联网站上“云端”
近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意见里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智慧环保。如今,随着环境产业数据采集的逐步信息化,不仅让环境管理部门、环境企业及时掌握了更多的数据与信息,更达成了优化环境管理的基础。在大数据、“互联网+”等智能技术和理念已成为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手段的同时,未来还需尽快制定环保数据资源服务产业政策,培育和扶持一批大数据服务企业。
“‘互联网+’的出现更多是为行业助力,插上信息化科技化的翅膀,不仅加速行业的发展更为行业的前行方向勾画出清晰的科技路线,以及紧随时代背景的各类商业模式的出现,但终究专业性的行业还是要靠行业自身来推动。”一直从事供水管网漏损管理业务的安恒集团副总裁王志军先生告诉记者,“就如同供水管网漏损控制一样,问题出现了两三百年,近现代逐步认识到的精细化管理,直至今日的DMA分区减压控制都是在践行‘互联网+’的概念,以Z小的监测颗粒度辅以实时在线的信息化管控方式,真正实现科学减压科学防漏,将信息化的供水管网漏损控制面向区域、乡镇、城市拓展,实现节约水资源造福全社会的功绩。”
安恒集团深耕ZG水务行业多年,不仅深刻了解我国水务领域及泛环保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时依靠强有力的研发能力和科研技术始终紧跟信息化前沿领域,多年前已经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移动互联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合到水务领域,创新地提出水联网--互联网+智慧化精细水管理体系理念,真正将互联网+的概念融入到实践中并显现出巨大的成果。特别是基于水联网理论的LeakView管网漏损控制系统,目前已经成为国内供水行业管网漏损控制的**成功应用的GX控制漏损的解决方案,已在北京自来水集团公司、武汉水务集团、江苏淮安首chuang水务等地供水部门完成了Zxin方案设计、工程实施和系统运行。目前LeakView系统和解决方案Z长实施已经超过3年时间,真正实现用“互联网+”给漏损控制领域带来整体技术进步,为相关地区和城镇供水管网带来前所未有的安全保障,同时带来十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从技术集成的创新到产业模式的创新,“互联网+”给环保产业带来更广阔的疆域。未来安恒集团将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应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将进一步完善从源头到供水管网终端的水质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实现智慧水务,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分的供水保障。水联网与“互联网+”的结合,或许能够成为当今产业潮流中Z为夺目的产业之一。
关于安恒
安恒集团成立于1993年,注册资本1.5亿元人民币,职员工三百余人,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国家高科技创新园区核心,是中关村物联网智能硬件产业基金(在筹)发起单位和Z具创新能力T*P100企业、水联网--互联网+智慧化精细水管理体系的持有者,也是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牵头单位。
安恒集团长期专注于ZG水问题,致力于通过市场角度解决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力问题,始终坚持用市场规律配置资源、坚持技术是改变社会和生活的发展原则,通过现代科学的集团管理结构和企业经营理念,秉承精益化运营管理模式,实现在水行业管理设施存量资产上价值提升、效益提高、环境资源效能优化等服务,同时创新地提出T2T轻资产业务发展模式,以体验式服务提升用户的核心价值。
安恒集团专业从事水资源环境服务领域的技术服务体系平台、仪器设备供应、现场技术支持、系统集成工程、区域化服务及水管理学院网络培训等业务,已构建覆盖全国的稳定可靠、行业信赖的产品销售、技术支持体系。安恒集团以专业的能力和标准的服务,服务于高速发展的ZG,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ZG。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我国互联网航班在青岛首航 飞机上如何实高速联网?
- 本次首航利用国内Ka频段高通量卫星中星16号实现百兆以上的高速率联网。
-
- 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无线电频率使用指南
- 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服务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引导工业企业等行业用户合法使用无线电频率、依法设置和使用无线电台(站),维护空中电波秩序
-
- 官方解读: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无线电频率使用指南(2021年版)
- 《指南》主要内容有三方面,一是确定了“依法使用” “协调发展”“鼓励创新”的频率使用原则,强调充分发挥5G技术和产业优势的重要性。
-
- 哈希工业多行业过程水检测方案一起看
- 哈希工业多行业过程水检测方案一起看
-
- 永诺生物亮相BIONNOVA 2025:创新浪潮中的技术先锋
- 第6届BIONNOVA生物医药创新者论坛暨展览会将于2025年4月9-10日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盛大开幕!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