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发布《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冶炼工厂建设指南(试行)》
为加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有色金属行业融合创新发展,切实引导有色金属企业智能升级,按照《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编制了《有色金属行业智能矿山建设指南(试行)》《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冶炼工厂建设指南(试行)》《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加工工厂建设指南(试行)》,现予以公告。
积极探索 5G 等新型基础 设施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推动新技术与有色冶炼的融合 创新;基于数据和机理融合驱动的理念,应用大数据、人 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提升信息系统学习与认知能力, 利用 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形成人机协同 混合增强智能,充分发挥工艺技术人员的智慧与机器智能 的各自优势,推动工艺与管理知识的沉淀与复用,支撑企 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
专栏 1:智能仪器仪表
通用仪器仪表:物料成分在线检测、烟气成分在线检测、产品外观质量检测、 光谱分析仪、荧光分析仪等。
火法冶金:炉体熔池高度检测、炉窑热场图像识别、固体物料自动取样分析、 料堆形态自动监测、熔体温度在线检测、炉膛温度在线检测、熔体成分在线检测 等。
湿法冶金:高压釜内液位检测、溶液/料浆成分在线分析/PH 值在线检测、电 势电位在线检测、管道结疤厚度判断、在线粒度分析仪、泥层探测仪、在线浊度 仪、管道磨损检测仪器等。
电冶金:阴极温度在线检测、阴阳极电流在线检测、铝液与电解质水平在线 检测装置、电解槽在线测温装置、热成像分析仪、电解槽极板短路自动识别等。
专栏 2:智能装备
通用装备:智能多功能天车、自动测温取样机器人、巡检机器人、自动取样 制样装备、智能堆取料机、智能包装机、智能拆装机、金属板打磨机、智能轨道 吊、AGV(自动导引运输车)、极板/铝锭/锌锭等成品自动转运机器人、产品码 垛包装机器人。
火法冶金:智能抓斗天车、转炉自动捅风眼机、自动浇铸机、智能打砖机、 熔体自动取样机、清结焦智能机器人、自动开堵口机、自动换枪装置、阳极板拍 平机等。
湿法冶金:智能净化装置、智能压滤装置、自动提耙及排渣装置、溶液自动 取样装置、槽罐结疤自动清洗机、结疤高压清洗车等。 电冶金:多功能电解吊车、数字电解槽、自动剥板机组、自动刷洗机组、自 动整形机组、极板与导杆焊接机器人、打渣机器人、移动加料车等。
专栏 3:5G 的应用场景
远程协作:对大型炉窑熔池热场及液面高度监测画面、物流信息和图像进行 远程传输,为设备的远程运维和生产的集中远程管控提供支撑。
小型自动驾驶机器人:依托 5G 网络低时延、大带宽、大连接的特点,利用 小型自动驾驶机器人实现仓库管理、物流配送、工厂巡检等智能化应用。
培训与应急演练:基于 5G 网络大带宽的优势,利用 AR(增强现实)、机 器视觉等技术对冶金工艺生产过程进行虚拟仿真,对生产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应 急演练。
专栏 4:先进工业控制软件
基于机理模型:在有色冶炼关键工序流程,基于冶金反应原理,结合热力学 数据库进行体系热力学元素平衡、热平衡计算,建立冶金过程的机理模型,与生 产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化验分析检测系统交互,建设熔池熔炼先进过程控制系统、 闪速熔炼专家系统、电解槽专家系统、氧化铝智能优化控制系统等先进工业控制软件,实现冶金平衡计算与反馈修正,为冶炼过程提供可靠经济的操作指导参数。
基于经验模型:结合冶炼工艺专家知识及现场操作经验,深度挖掘生产数据 库的价值,利用统计分析、机器学习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建立冶金过程的 经验模型,通过模型训练不断提高模型泛化能力,将冶炼生产经验数学化表达, 建设人工智能配料等决策优化系统,实现实际生产过程的作业指导与预测。
基于仿真模型:利用 CAE(计算机辅助工程)仿真模拟软件,在物理仿真 水模实验基础上,对冶金反应炉窑或工艺设备进行流体力学、化学反应、传热传 质等多项综合模拟计算,建设熔池熔炼工艺仿真系统、制酸工艺仿真系统等虚拟 仿真系统,模拟冶金炉的运行和操作,实现物理世界与虚拟系统的实时交互和高 效协同,优化生产作业参数。
专栏 5:质量管理的关键领域
原料:入炉混合物料主要金属品位控制、杂质元素控制等。
火法冶炼:铜阳极板、铅阳极板、高镍锍、锡阳极板、焊锡阳极板、合金锭 等火法中间成品及产品的成分控制等。
湿法冶炼:电解液成分及 PH 值控制等。
电冶金:阴极铜、阴极铅、阴极锌、阴极锡、阴极焊锡、电解铝液等成分控 制等。
专栏 6:虚拟仿真场景
冶炼虚拟工厂:基于三维建模、冶金机理、仿真模拟、大数据等技术,建立 冶金设备智能体库,通过数据互联、系统理论、虚拟技术建立冶炼工厂全生产流 程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体系,实现生产系统动态优化、生产辅助决策、大物流仿 真分析、设备数据分析与故障诊断、虚拟场景展现、应急疏散模拟演练等功能。
铜电解过程虚拟仿真:基于数据挖掘和深度学习技术,建立阴极铜生产过程 中工艺参数对洁净度影响规律的仿真模型,以及电解铜箔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对 轮廓度影响规律的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生产过程全 流程的虚拟仿真。
锌冶炼过程虚拟仿真:建立锌冶炼焙烧、浸出、净化、电解等过程的可视化 虚拟仿真模型,与锌冶炼过程智能控制系统数据联通,实时显示锌冶炼过程的生 产场景,提供远程访问接口,支持锌冶炼厂员工、远程专家诊断,实现虚拟生产 场景和关键过程信息的集中显示,生产工艺优化和辅助决策。
铝电解三维虚拟工厂仿真: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建立铝电解槽认知漫游模块、 电解槽结构模块和电解槽原理模块,实现铝电解企业全厂区貌、电解车间、配料 与净化车间等车间级三维结构漫游,铝电解槽阴/阳极系统、阴极、内衬、上部 结构、母线结构等局部结构剖析以及物料、电压等平衡展示。
核心设备模拟仿真:通过对冶金反应器内的流场、温度场、电场、磁场、应 力场等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拟冶金反应过程,优化冶金工艺和设备结构。
底吹炉仿真:模拟底吹熔炼气-液混合流动过程,通过调整氧枪排布及气体流量,抑制熔体喷溅,优化熔池内速度场分布,合理分配炉内搅拌区、沉降区位置。
高压釜仿真:通过模拟高压釜在搅拌情况下氧气的分布情况、停留时间和桨 叶的磨损情况,优化高压釜桨叶结构选型、桨叶插入深度、进气速度、搅拌速度 等结构和工艺条件,提高高压釜反应效率和浸出率。
专栏 7:优先上云的工业 APP
设备远程运维:针对焙烧炉、铝电解槽等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的关键设备, 基于设备机理、设备运行数据、企业管理数据以及相关算法模型,开发设备远程 运维工业 APP,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控、指标统计分析、主动预警维护和及时运 维服务。
能源合同管理:针对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能源消耗量大的工艺和设备,如氧 化铝工业中的泵浦、焙烧炉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开发能源合同管理工业 APP, 为有色企业提供节能潜力诊断、可行性分析、节能项目设计与实施、节能监测和 运行维护等能源管理服务。
专栏 8: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主要创新应用场景
设备运行优化:通过实时监测回转窑、余热锅炉、粉煤喷吹装置、水泵、二 氧化硫风机、浓密机、压滤机等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分析和预测设备异常,提 高设备稳定性和使用效率。
工艺参数优化:对熔炼、溶出、浸出、萃取、电解等工段生产运行数据和生 产控制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生产过程中的工作参数。
质量管理优化:基于阴极产品、锭等产品检验数据和“人机料法环”等过程数 据进行关联性分析,实现实时的质量监测和异常分析,降低产品不良率。
生产管理优化:通过对冶炼工厂生产进度、物料管理、企业管理等数据的分 析,提高排产、进度、物料、人员等方面管理的准确性,提高生产效率。
经营决策优化:打通生产数据与企业管理数据,建立各产线的成本模型,实现产销经营决策优化和合同的经济性分析。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工信部发布《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冶炼工厂建设指南(试行)》
- 利用 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形成人机协同 混合增强智能,充分发挥工艺技术人员的智慧与机器智能 的各自优势,推动工艺与管理知识的沉淀与复用,支撑企 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
-
- 工信部发布《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加工工厂建设指南(试行)》
- 在企业已有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基础上,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边缘 计算、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在有色加工工厂的应用。
-
- 工信部发布《有色金属行业智能矿山建设指南(试行)》
- 鼓励有色金属智能矿山采用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云、边、端架构,建立面向“矿石流”的全流程智能生产管 控系统,将矿山大量基于传统 IT 架构的信息系统作为工业 互联网平台的数据源
-
- 工信部发布《智能船舶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
-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高度关注虚拟仿真、智能化、自动化、物联网、系统集成等技术标准的发展;国际电信联盟(ITU)正积极开展物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网关、智慧可持续发展城市等国际标准化工作。
-
- 工信部发布《智能船舶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二次征求意见稿)》
- 研究提交国际标准立项草 案 5 项,基础共性标准形成支撑,关键技术应用标准取得突 破,智能船舶设计、智能船载系统及设备、智能船舶测试与 验证标准初步满足智能船舶辅助决策
-
- 教育部与工信部联合发布《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
- 软件是信息技术之魂、网络安全之盾、经济转型之擎、数字社会之基。加强特色化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是建设教育强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实现中国软件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
-
- 工信部印发——《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实施指南(试行)》
- 推进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以提 高质量和效益、推动质量变革为目标,按照“围绕一条主线、 加快三大转变、把握四项原则”进行布局。
-
- 工信部发布科技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涉及多领域仪器行业如何转化成果?
- 加强标准化意识与人才培养是基础。多领域仪器行业的企业和从业者需充分了解科技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到标准对于提升服务质量、规范市场秩序、增强行业竞争力的关键作用。
-
- 工信部发布超高清视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关乎多种产业仪器设备发展
- 超高清视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范围广、跨领域综 合性强等特性,正在形成全新复杂的产业生态体系。预计到 2022 年,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总体规模将超过4万亿元。
-
- 工信部印发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
- 围绕物联网基础设施和重点行业 应用,加快推进基础通用、关键技术、试验方法等重点和急 需标准制定,及时满足物联网产业的安全需求。
-
- 工信部发布梯度培育绿色工厂暂行管理办法 仪器行业如何做好绿色节能?
- 强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 仪器仪表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能源。 因此,通过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
- 工信部印发《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
- 到2022年,初步建立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研制重点行业标准10项以上,明确物联网终端、网关、平台等关键基础环节安全要求,满足物联网基础安全保障需要,促进物联网基础安全能力提升。
-
- 工信部印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推进服务型制造业创新发展 仪器行业如何积极跟进?
- 仪器行业应当积极参与到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中去。通过加入标准委员会或工作组,企业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到行业的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还可以为标准的制定提供自身的意见和建议。
-
- 工信部印发通信行业绿色环保体系建设指南 仪器行业绿色发展有哪些关键点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通信行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年版)》。 到2025年,完成50项以上绿色低碳方面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制修订,初步完善通信行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设。
-
- 工信部发布2021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
-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22年第5号
-
- 工信部印发《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0版)》的通知
- 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造船技术深度融合,逐步实现船舶设计、建造、管理与服务全生命周期 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动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
-
- 工信部发布《2100MHz频段5G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射频技术要求(试行)》
- 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研究制定了《2100MHz频段5G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射频技术要求(试行)》(见附件)。
-
- 工信部引导金融机构推进5G+互联网建设 仪器仪表行业如何转变
-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验区建设指南》,提出结合区域发展和行业实际需求制定试验区试点方案。 制定5G专网建设、设备改造、应用创新等工作。
-
- 工信部发文:加快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 工信部日前出台《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应用实施意见》,旨在全面把握制造业技术现状,有效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
-
- 生态环境部印发《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目标值制定指南(试行)》
-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目标值制定指南(试行)》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