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建设项目”启动 打造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
天文台是专门进行天象观测和天文学研究的机构,世界各国天文台大多设在山上。每个天文台都拥有一些观测天象的仪器设备。光学天文台主要装备各光学天文仪器,如光学天文望远镜、太阳镜等,从事方位天文学或天体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射电天文台,一般主要由巨型甚至超巨型的无线接受设备和基站等构成,装备射电望远镜,观察的范围更大,受干扰小,从事射电天文学的研究!空间天文台,主要由一些用于空间观测的人造卫星组成,配备非常先进的光学观测系统。
近期,青海省西宁市举行“2020年度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建设项目签约仪式”。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本次项目启动将进一步促进天文领域顶级专家与青海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推动各方实现优势互补、结出科研硕果。作为冷湖天文科技和文创旅游产业基地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的落地,标志着冷湖打造世 界 级天文观测基地迈出关键一步。
冷湖镇地处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总面积1.78万平方公里,距青海省会西宁市944公里,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管辖,平均海拔2800米。青海省大气透明度高,云量覆盖和温湿度偏低,四周有辽阔的疆土拱卫,从自然资源的天然性、重大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性等方面考虑,设置国家天文科学装置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大视场巡天望远镜(简称“WFST”)
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冷湖赛什腾山天文台址。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共同签署的建设“大视场巡天望远镜项目”。望远镜有望于2021年底建成。
WFST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共建的“双一流”学科平台,包括望远镜本体、主焦相机、望远镜圆顶台址和数据存储分析四大分系统,其中望远镜口径2.5米,采用国际先进的主焦光学设计,提供大视场、高精度和宽波段巡天能力,性能先进;配备大面阵7.5亿像素拼接CCD探测器,具备强大的巡天能力,能够每3夜巡天整个北天球一遍。主焦相机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研制,数据存储分析系统拟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超算中心建设。
望远镜选址是WFST建设、运行和取得科学成果的关键基础性工作,通过对国内多个天文台址监测数据的对比和考察,WFST项目工作组认为青海省海西州冷湖赛什腾山地区的晴夜数、夜天光背景、大气消光和视宁度等参数均达到世 界 级优良天文台址观测条件,可以满足WFST对台址的要求。
WFST将成为北半球具备最高巡天能力的光学时域巡测设备,有望在时域天文、外太阳系天体搜寻和近场宇宙学等领域取得突破性原始创新成果。同时,巡天数据还可用于开展空间碎片监测,满足国家航天安全战略需求。
CCD探测器技术是国际上DR产品采用的主流技术之一
它来自于太空探索,环境适应能力极强,性能稳定可靠。国内外大型的X光机生产厂家逐渐采用CCD探测器生产DR。安健Angell-DR采用反射式单CCD探测器,可以达到1700万像素(4096×4199)超高分辨率,代表当今DR的最高分辨率水平。
高量子探测效率,高空间分辨率、高密度分辨率、高动态范围、获取最佳图像,图像质量长期可靠一致,使用成本大幅降低。反射式单CCD,大面阵设计像素矩阵4K×4K,1700万像素,极限空间分辨率可达到4.6lp/mm。17×17英寸成像面积,完全满足临床检查需要。CCD防X射线辐射设计,图像质量长期可靠一致,使用成本大幅降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R图像采集及处理软件,自动升级。遵循DICOM3.0国际标准处理、存储、远程传输DR影像,方便连入PACS/HIS/RIS系统。
如何实现“宽波段成象”
任何波段的望远镜都仅仅是一个宽波段的能量聚集器。为了深入了解天体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常常必须获得有关的频谱信息,因此必须在望远镜的后面附加各种频谱仪。在21世纪人们将发展出一些崭新的频谱分析仪器,如全息频谱仪和三维频谱仪。还会大大改进多目标光谱仪和高精度光谱仪(测视向速度)。为此将推广使用体位全息光栅,第三代低色散光谱仪加体位全息光栅,可以使定向波长处的光效率达到0.9以上。
无论是宽波段直接探测或是进行频谱分析,都必须在望远镜或频谱仪之后加上灵敏的检测器。在光学波段是高量子效率的快读出电荷耦合器(CCD),还必须加拼接技术以获得大面积高效率。对大天区光谱巡天望远镜,需要9×9×2048见方的CCD。
如果要求0.1秒角分辨率,就要90×90×2048见方的CCD。西方计划中最大的CCD有256兆个象数,是欧洲南天天文台为配合甚大望远镜而建造的大视场成象巡天望远镜(VST)准备的CCD。对较长的红外波段,已发展出2048见方的红外CCD,21世纪还会向更大的检测面积和更快的读出速度及更小的读出噪声方向发展。
新闻来源:青海省科技厅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青海省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建设项目”启动 打造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
- “青海省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建设项目”的落地,标志着冷湖打造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迈出关键一步。
-
- 经台址监测大科学装置落户冷湖 青海将成为天文观测基地
- 通过对该项目的实现,最终为将青海冷湖镇打造为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
- 我国2.5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基建项目在冷湖观测基地开工
- WFST巡天能够高效搜寻和监测天文动态事件,预期可以在时域天文、外太阳系天体搜寻、银河系结构和近场宇宙学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
- 新品上市 | 助力天文观测,苍鸾“翱翔”于浩瀚星空
- 什么是天文观测? 天文观测通常将天文望远镜和成像探测器相结合,通过观测恒星辐射的能量或者行星反射到地球的能量,以研究星体的位置、结构、运动和演化规律等。
-
- 意大利科学家采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开辟天文观测新思路
- 两台射电望远镜彼此同步并实现了天体物理学组合观测,消除VLBI的对流层和系统效应提供了解决方案,为高分辨率的天文观测开辟了新的视角。
-
- 国家基金委专项项目指南—基于FAST深度观测的天文前沿课题研究
- 本专项项目立足FAST,充分发挥其灵敏度的优势,同时搜寻脉冲星和测量原子氢气谱线,结合其他多波段巡天观测,系统地发现和研究中子星、开展深度中性氢成图和吸收线观测,搜寻快速射电暴、引力波对应体射电信号。
-
- 青海省建成首台气溶胶激光雷达 用于观测高原大气边界层
- 11月上旬,青海省气象局官宣,首台气溶胶激光雷达正式投入使用,用于观测高原大气边界层,如悬浮颗粒物的垂直分布等等。
-
- 珠海启动“智能敏捷海洋立体观测仪”项目
- 2023年2月19日,珠海启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智能敏捷海洋立体观测仪”。
-
- 中科大“大视场巡天望远镜项目”落地青海省海西州冷湖
- 2020年4月中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青海省签署“大视场巡天望远镜项目”合作协议。
-
- 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申报2021~2022年度平台基地及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项目
- 2021~2022年度计划建设一批省重点实验室,支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专项科学考察等平台基地及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 人车客货互联互通 全国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在济南启动
- 5G技术使得车与车、车与基站、基站与基站之间能够快速通信,从而获得实时路况、道路信息、行人信息等一系列交通信息,进而提高驾驶安全性、减少拥堵、提高交通效率等。
-
- 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观测技术规范培训会圆满结束
- 共同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贡献力量
-
- 亚毫米波接收、太赫兹探测技术在天文及其他领域应用
- 十一月下旬,南京召开第二十届东亚地区亚毫米波接收机技术研讨会。
-
- 北京怀柔举行“空间天文与应用研发实验平台”项目开工仪式
- 近日,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协同创新交叉研究平台-空间天文与应用研发实验平台项目” 奠基暨开工仪式在怀柔举行。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