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科学家采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开辟天文观测新思路
天体观测是用天文望远镜和各种波段的探测器,在地面或空间接收来自天体的电磁辐射,旨在发现天体的存在,测量天体的位置,研究天体的结构,探索天体的运动及演化规律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实测天体物理学三类方法。
天体测量学主要任务是测定天体的位置和运动。建立基本参考坐标系,确定地面点的坐标。天体力学主要研究天体的质量中心在空间的移动以及天体的自转和形状。实测天体物理学则是利用实验物理的技术和方法来观测和研究天体的光度、温度、质量、成份、大小、磁场、大气结构、距离、自转和视向速度等物理特征、化学组成及其相对丰度。
所用观测技术方法包括:可见光、红外、射电、紫外、X射线、γ射线等整个电磁波领域。人类对天体的观测方法,除地面观测外,曾用高空飞机,平流层气球进行观测。近年来利用探空火箭、人造卫星、空间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等运载工具对天体进行观测。
近期,意大利科学家使用国家量子光纤骨干网(全长1739公里),将原子钟发射的激光信号发送到意最大的两台射电望远镜,提供了超精确的频率参考,两台射电望远镜彼此同步并实现了天体物理学组合观测,消除VLBI的对流层和系统效应提供了解决方案,为高分辨率的天文观测开辟了新的视角。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写。是一种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可作为光传导工具。光缆分为:缆皮、芳纶丝、缓冲层和光纤。光纤和同轴电缆相似,只是没有网状屏蔽层。中心是光传播的玻璃芯。几台计算机连接起来,互相可以看到其他人的文件,这叫局域网,整个城市的计算机都连接起来,就是城域网,把城市之间连接起来的网就叫骨干网。这些骨干网是国家批准的可以直接和国外连接的互联网。其他有接入功能的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想连到国外都得通过这些骨干网。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简称:VLBI)是一种用于射电天文学中的天文干涉测量方法。它允许用多个天文望远镜同时观测一个天体,模拟一个大小相当于望远镜之间最大间隔距离的巨型望远镜的观测效果。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的基础是时间同步和相位同步。时间同步是两个观测天线的时间一致,相位同步是接收到的频率信号的相位之间一致,实际上也是时间同步。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的原理是把两测站经混频后的信号分别记录在各测站的磁带上(不用公共的时钟,而是各测站有自己的时钟,时标信号也同时记录在磁带上)。观测结束后,再将两测站的磁带送到处理系统, 进行数据回放和相关处理。利用这种办法, 只要能同时看到源,基线的长度就几乎不受限制。
基线两端的射电望远镜各自以独立的时间标准(氢原子钟等),同时接收同一个射电源的信号,并记录于磁带上,然后将两磁带的记录一起送入处理机作相关处理,求出两相同信号到达基线两端的时刻之差(简称时延)和相对时延变化率(简称时延率)。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系统组成
1、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的组成单位为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包含收集无线电波的定向天线、放大电波信息的高灵敏度的接收机、信息记录终端、氢原子钟保证时间同步、处理和显示系统五大部分。一个完整的VLBI系统需要至少两个观测点。
2、数据处理中心。定向天线收集同一天体的射电辐射,接收机将这些信号加工、转化成可供记录和显示的形式,终端设备把信号记录下来,并按特定的要求进行数据回放和处理,然后显示大地测量的延迟和延迟率观测量等。
测量方式
1、投射来的电磁波被一精确镜面反射后,同相到达公共焦点。用旋转抛物面作镜面易于实现同相聚焦,因此,射电望远镜天线大多是抛物面。射电望远镜表面和一理想抛物面的均方误差如不大于λ/16~λ/10,该望远镜一般就能在波长大于λ的射电波段上有效地工作。
2、对米波或长分米波观测,可以用金属网作镜面;而对厘米波和毫米波观测,则需用光滑精确的金属板(或镀膜)作镜面。
3、从天体投射来并汇集到望远镜焦点的射电波,必须达到一定的功率电平,才能为接收机所检测。检测技术水平要求最弱的电平一般应达 10 ~20W。射频信号功率首先在焦点处放大10~1000倍,并变换成较低频率(中频),然后由电缆将其传送至控制室,进一步放大、检波,最后以适于特定研究的方式进行记录、处理和显示。
新闻来源:科技部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意大利科学家采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开辟天文观测新思路
- 两台射电望远镜彼此同步并实现了天体物理学组合观测,消除VLBI的对流层和系统效应提供了解决方案,为高分辨率的天文观测开辟了新的视角。
-
- “青海省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建设项目”启动 打造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
- “青海省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建设项目”的落地,标志着冷湖打造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迈出关键一步。
-
- 意大利科学家利用无人机开展气态汞的3D测量新方法
- 意大科学家发表了联合使用气态汞探测器和无人机的结果。该系统通过探测器和无人机数据的同步进行了优化。
-
- 中科院采用激光干涉条纹定位成像研发单分子干涉定位显微镜
- 超高分辨光学显微镜特指分辨率打破了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极限(200nm)的显微镜,技术原理主要有受激发射损耗显微镜技术和光激活定位显微镜技术。
-
- 新品上市 | 助力天文观测,苍鸾“翱翔”于浩瀚星空
- 什么是天文观测? 天文观测通常将天文望远镜和成像探测器相结合,通过观测恒星辐射的能量或者行星反射到地球的能量,以研究星体的位置、结构、运动和演化规律等。
-
- 清华大学研发高端激光干涉测量仪器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 根据不同的测量方法,典型的测量仪器可分为:透视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粒度分析仪。
-
- 采用微流控技术 观测光线中的“鱼薯”片
- 我们利用快速光片成像、光学半透明斑马鱼幼虫和微流控技术的优势,构建了一个与全脑活体成像兼容的微流控设备(NeuroExaminer)。
-
- 美科学家采用“气相沉积技术”将烧结砖升级“超级电容器储能装置”
- 储能砖砌成的墙将能储存大量电能。可为开发具有储电功能的多用途增值建筑材料带来新的思路。
-
- 国家基金委专项项目指南—基于FAST深度观测的天文前沿课题研究
- 本专项项目立足FAST,充分发挥其灵敏度的优势,同时搜寻脉冲星和测量原子氢气谱线,结合其他多波段巡天观测,系统地发现和研究中子星、开展深度中性氢成图和吸收线观测,搜寻快速射电暴、引力波对应体射电信号。
-
- 星系反响映射国际研讨会 围绕“红外光谱干涉观测”等议题进行
- 与会代表围绕本次会议议题就目前活动星系核反响映射研究领域观测、数值模拟、模型计算等的最新结果做了深入交流,并就反响映射方法的未来发展深入讨论。
-
- 欧盟委员会宣布 采用粒径测量技术对纳米材料进行分类
- 粒径测量方法多达几十种。可以实现根据材料化学成分、大小以及其他方式将其分类,再与图像、光谱等不同的测量技术进行匹配.
-
- 中国计量院自研数字PCR检测方法 为新冠病毒“漏检”开辟新思路
- 分子生物学正在并最终肯定会让对整个生命科学有一个全面而彻底的认识,其对免疫测定技术发展的影响也是直接而又有效的
-
- 经台址监测大科学装置落户冷湖 青海将成为天文观测基地
- 通过对该项目的实现,最终为将青海冷湖镇打造为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
- 我国科研人员采用“阿尔法磁谱“”数据为搜寻暗物质取得新思路
- 阿尔法磁谱仪是一个计划安装于国际空间站上的粒子物理试验设备。又称反物质太空磁谱仪,简称AMS。
-
- 直播预告 |「GC基线问题终极指南」——四大基线顽疾,一网打尽!
- 直播预告 |「GC基线问题终极指南」——四大基线顽疾,一网打尽!
-
- 低相干干涉测量连续生产线上包装的膜层
- 包装是食品工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冷冻食品。包装太薄或没有使用合适的材料可能会导致“冻伤”;另一方面,对食品的过度保护又会导致不必要的成本。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