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国主导制定的首个国际ISO“微生物数据标准”已正式发布
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国际标准在世界范围内统一使用。ISO负责当今世界上绝大部分领域(包括军工、石油、船舶等垄断行业)的标准化活动。ISO现有165个成员国(包括国家和地区)。中国是ISO的正式成员,代表中国参加ISO的国家机构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
近日,我国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牵头制定的国际ISO微生物数据标准“微生物资源中心数据管理和数据发布标准(ISO 21710)”正式发布。该标准的发布将有助于促进全球微生物数据管理质量的提升、提高全球范围微生物数据的可获取性和互操作性,为高效的微生物数据国际共享和整合提供必要的数据标准基础。该标准的发布,对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生物大数据领域标准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微生物是除动物、植物以外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微生物菌种资源是指可培养的有一定科学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细菌、真菌、病毒、细胞株及其相关信息。它是国家战略性生物资源之一,是农业、林业、工业、医学、医药和兽医微生物学研究、生物技术研究及微生物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支撑微生物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科技基础条件,与国民食品、健康、生存环境及国家安全密切相关。
近代微生物菌种收集保藏始于20世纪20年代,仅有零星菌种存放在有关的酿造实验室或医院。30年代后期,方心芳先生在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开始将数量较多的菌种资源加以收集和保藏。1979年成立国家微生物菌种收集保藏专门机构。
微生物资源分类
农业微生物
包括用于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废弃物处理、农业环境保护及农业生物技术的微生物,2000年库藏菌种166属510种4000株。每年向社会提供菌种2000余份。国内食用菌、根瘤菌、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生产企业大多从农业菌种中心引进菌种。1991年出版《中国农业菌种目录》第一版,2001年出版第二版。20世纪我国主要收集豆科植物根瘤菌和食用菌,1981年至2000年从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采样分离菌种近2万株,经筛选后1000株结瘤固氮性能优良的菌种进入国家菌库保藏,收集食用菌菌种900株。
工业微生物
2000年保藏各类工业微生物菌种1842株,基本上包涵了食品与发酵行业各类生产及科研用微生物。向国内外生产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1002份生产和实验用菌。2001年出版了《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目录》第二版。1981-1984年实施 “工业微生物菌种分类鉴定命名编目的研究”计划,对1296株收集菌种分期分批进行了鉴定、命名和编目,建立了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资源和档案库,结束了来源不清、分类混乱、分散保藏、重复管理的局面。1984-1986年,承担《酒类、酱油霉菌和酵母菌生产性能测定的研究》,测定868株菌种,基本上摸清了重要生产性能的主要参数,并从中筛选出近百株有特性和具有一定适用价值的菌种。
医学微生物
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分支机构有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病毒及真菌保藏分中心,还有25个医学实验室承担着医学菌种的保藏工作。2000年保藏38个属、200个种、4000株医学微生物菌种。主要有用于疾病预防、治疗、诊断的生物制品的生产用菌。
1983-1985年医学菌种中心与WHO协作组织了肺炎链球菌收集、鉴定和分型研究,有11个省、直辖市共29个医院参加了协作。3年中从病人的脑脊液、血液、胸水和中耳液分离了1000多株菌种。经系统鉴定确定712株为肺炎链球菌,分出了40个血清型,其中两个血清型为中国特有。这套血清型菌种是我国最全的一套分型用菌种,已用于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生产用菌种。
1975-1980年脑膜炎专业实验室在全国15个省、直辖市进行奈瑟氏菌种的收集和鉴定。5年共收集2500株,分出了12个血清型,其中H、I、K三个血清型属中国最 早发现,已被国际认可和使用。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展钩端螺旋体的收集,共收集了3000多株,分出了67个血清型,其中有1个血清型属中国特有。有7个血清型的菌种作为钩端螺旋体疫苗生产用菌种。钩端螺旋体专业实验室于1986年被WHO确定为国际专业实验室。
另外,在沙门氏菌属、摩拉氏菌属等也进行了全国性收集和调查,收集到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菌种,广泛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用菌种。
兽医微生物
设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的中国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同时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兰州兽医研究所和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设立了菌种保藏分中心,承担全国兽医生物制品生产检验及科研、教学实验用菌的供应任务。现保藏菌种50属230种3741株。主要是冷冻干燥保藏。这些菌种生产的兽药生物制口在我国猪瘟、马传贫、新城疫、牛疫、仔猪副伤寒等重大病防治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的猪瘟兔化弱毒、马传贫弱毒、布氏杆菌猪2号弱毒和仔猪副伤寒弱毒株获得国家高度重视。猪瘟弱毒株和牛瘟弱毒株在控制猪瘟和消灭牛瘟中起决定性作用。
林业微生物
2000年保藏林业微生物菌科200属400种730株。包括林业用苏云金杆菌、林木病原菌、林木昆虫病毒、大型真菌和木腐菌等。对外供应菌种78株。
保藏的林木菌根真菌及苏云金杆菌产业化产品和苏云金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已应用于林木遗传育种。
药用微生物 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研究所的中国抗菌素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分支机构有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及华北制药厂抗菌素研究所的菌种保藏分中心)。2000年保藏菌种36属290个种3000株。还为中国抗菌素研究和生产提供菌种。库藏菌种中有许多菌株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例如:康乐霉素、博安霉素、博宁霉素、戒台霉素、力达霉素、云南霉素和山东霉素等产生菌。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由我国主导制定的首个国际ISO“微生物数据标准”已正式发布
- 该标准的发布,对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生物大数据领域标准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 “十四五”第一项由我国主导制定的航天国际标准获批正式发布
- 该标准的发布,提升了我国在运载火箭空间碎片减缓领域的影响力和国际标准话语权。
-
- 正式发布实施!由我国主持的3项 ISO 铁路国际标准
- 截至目前,我国铁路行业累计主持制定ISO国际标准7项,其中4项已正式发布实施。
-
- GC-IMS助力ISO、ASTM标准制定发布!
- GC-IMS助力ISO、ASTM标准制定发布!
-
- 贵州省主导制定的第四个国际标准由国际电工委员会批准发布
- 该项标准的发布,能够促进该系列产品的市场化、国际化,提升中国连接器行业的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为我国该类产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
-
- 正式发布实施:我国主持制定的国际铁路联盟标准《高速铁路设计 基础设施》
- 确立了UIC高速铁路总体设计、线路、路基、桥梁、隧道、轨道、车站、动车组运用检修设施、维修设施、综合防护、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设计理念、关键参数和技术要求,为世界高速铁路建设运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正式发布:物理研究所主导制定的一项纳米加工方法国家标准
- 纳米加工技术的适用领域:武器惯导仪表的精密陀螺、激光核聚变反射镜、大型天体望远镜反射镜和多面棱镜、大规模集成电路硅片、计算机磁盘及复印机磁鼓等。
-
- 国际电工委员会正式发布我国主持制定的1项铁路国际标准
- 近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我国主持制定的铁路国际标准《轨道交通 受流系统 受电弓滑板试验方法》(IEC 62499:2021),我国铁路标准国际化工作再次取得新成果。
-
- ISO 23698:2024 新的国际防晒霜测试标准发布,对化妆品行业的影响是什么?
- HDRS 大大缩短了防晒霜的开发和测试时间
-
- 首个国家荧光PCR设备标准今日实施,天隆参与制定
- 天隆科技牵头及参与多项国标及行标制定,为行业标准化发展再添新动力。
-
- 国际铁路联盟发布我国主持制定UIC标准《高速铁路设计 通信信号》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和信息化部、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的专家主持和参加了该标准编制。
-
- 高阶课程 | ISO和GB接触角测量标准的解析及如何制定企业相关SOP
- 在此次高阶培训课程中,您不仅会了解到接触角测量技术发展背景、多项国际国内标准制定的背景以及各参数设置的原因,还将获得我们技术专家系统性的讲解KRüSS是如何帮助诸多国际知名企业制定接触角测量的企业标准的宝贵经验。
-
- 中国石油首次主导制定塑料管材国际标准 对中国标准的推动和仪器行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 这也为仪器行业提供了新的商机。随着塑料管材国际标准的推广和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国家采用这些标准,这将驱动对高端仪器设备的需求。
-
- 我国主持制定UIC标准《机车车辆通过台橡胶风挡供货技术条件》正式发布实施
- 该标准由我国主持,组织意大利、瑞士、UIC系统部等国家和机构的18名专家,历时2年多,经过12次工作组会议,共同完成编制工作。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