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与表征:新型聚合物递送载体有望解决后眼部给药的递送难题
分析与表征:新型聚合物递送载体有望解决后眼部给药的递送难题
Intravitreal Polymeric Nanocarriers with Long Ocular Retention and Targeted Delivery to the Retina and Optic Nerve Head Region
视网膜等后眼部组织在许多严重的眼部疾病中会受到影响,由于眼部结构是非常复杂的,所以是否可以成功地将治 疗药物递送至视网膜等后眼部组织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其中玻璃体腔内注射法是常用方式之一,但该方式需要延长注射的间隔时间。研究人员使用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和碳酸三亚甲基酯合成三嵌段共聚物,并使用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表明:该聚合物可自组装成聚合物泡囊和聚合物胶束。通过动态光散射DLS对其尺寸进行表征,平均直径分别约为100nm和30–50nm。基于单颗粒追踪和非对称流场分离技术,聚合物胶束和聚合物泡囊在玻璃体中可扩散且稳定存在。在Alamar Blue测定中,这些材料在人工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均未显示细胞毒性,使用体内荧光光度法评估玻璃体内纳米载体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聚合物泡囊(100nm)和胶束(30nm)的半衰期分别为11.4-32.7天和4.3-9.5天,聚合物泡囊和聚合物胶束的玻璃体内清除值分别为1.7–8.7µL/h和3.6–5.4µL/h。颗粒在兔玻璃体中的表观体积分布对于聚合物胶束为0.6-1.3ml,对于聚合物泡囊为1.9-3.4ml。给药至少92天后仍可在玻璃体中发现聚合物泡囊,此外,眼底成像显示,聚合物泡囊聚集在视神经附近,并且在注射后111天仍然存留在那里。因此聚合物泡囊用于后眼部进行可控和特定位点的药物递送是一种十分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AAV】DLS+SEC+DSC多种技术结合,助力AAV基因递送载体的表征
- 本文用Zetasizer Ultra分析了3个AAV样品。浓度结果与基于衣壳ELISA的病毒滴度测定的结果进行对比。
-
- 新一代疫苗及药物递送载体——病毒样颗粒(VLPs)
- 内含白皮书下载,有好礼相赠!
-
- 【热点应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在核酸递送载体LNP/AAV表征中的应用
- MicroCal PEAQ-DSC 系统易于使用,无需标记或固定,既可用于常规稳定性研究,生物相似性和批次间一致性评价以及纯化和生产条件的优化,在核酸递送载体的生物物理表征中也有很好的表现。
-
- 【应用】步琦助您轻松解决RNA的干燥和递送
- 本文探讨了喷雾干燥工艺作为冻干以外的另一种脱水过程,可以提高 LNPs 的稳定性并提供可替代的给药途径。
-
- 高精密3D打印技术解决透皮给药微针的加工难题
- 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人员逐步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医疗给药 方式——微针透皮给药,它既能实现有效给药,又操作简单并且让患者获得良好体验。
-
- 革命性新型PEI 基因递送技术!开启经济高效的基因治疗新时代
- 满足了对产量和成本的双重需求,真正实现了低成本高产量的目标!
-
- 直播预告 | 【5月21日15:00】仿生细胞膜纳米囊泡药物递送载体
- 外泌体学院之大咖分享
-
- Nature子刊:新型mRNA递送系统问世,还是受航天飞机启发
- LNP递送技术专场直播,有奖互动等你来~
-
- 高通量检测技术助力LNP等新型药物递送技术开发新赛道
- 通过微流控技术等将脂质、纳米材料及核酸药物等组分混合形成 LNP 原液,经过纯化等成为 LNP 制剂,LNP 配方中包含多种脂质成分
-
- 科学家创新研制新型一维超导体有望解决凝聚态物理难题 仪器行业有哪些发展展望
- 随着新型一维超导体在凝聚态物理难题中的逐步应用,仪器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市场需求和商业机会。例如,在高精度测量、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等领域。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