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Nanotechnology :大面积可控单晶石墨烯多层堆垛制备技术新突破
多层石墨烯及其堆垛顺序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及全新的工程应用,可以将材料从金属调控为半导体甚至具有超导特性。石墨烯薄膜的性质相对于层数及其晶体堆垛顺序有很大变化。例如,单层石墨烯表现出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对于超高速晶体管尤为重要。相比之下,AB堆垛的双层或菱面体堆垛的多层石墨烯在横向电场中显示出可调的带隙,从而产生了GX的电子和光子学器件。此外,有趣的量子霍尔效应现象也主要取决于其层数和堆垛顺序。因此,对于大面积制备而言,能够控制石墨烯的层数以及晶体堆垛顺序是非常重要的。
近日,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IBS)Young Hee Lee教授和釜山国立大学Se-Young Jeong教授在DJ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以“Layer-controlled single-crystalline graphene film with stacking order via Cu-Si alloy formation” 为题报道了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来实现大面积层数及堆垛方式可控的石墨烯薄膜的突破性工作。为石墨烯和其他2D材料层数的可控生长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扩散至升华(DTS)的生长理论,实现层数可控生长的关键是在铜箔基底上先可控生长SiC合金,具体来讲(如图1所示),首先在CVD石英腔室内原位形成Cu-Si合金,之后将CH4气体引入反应室并催化成C自由基,形成SiC,随后温度升高至1075℃以分解Si-C键,由于蒸气压使Si原子升华。因此,C原子被留下来形成多层石墨烯晶种,在升华过程中,这些晶种横向扩展到岛中(步骤III),并扩展致边缘。在给定的Si含量下注入不同浓度稀释的CH4气体,可以控制Si-Cu合金中石墨烯的层数。图1e显示了在步骤II中引入不同稀释浓度CH4气体时C含量的SIMS曲线,在较高CH4气体浓度下,C原子更深地扩散到Cu-Si薄膜中,形成较厚的SiC层,然后生长较厚的石墨烯薄膜。由此实现可控的调节超低极限CH4浓度引入C原子以形成SiC层,在Si升华后以晶圆级尺寸生长1-4层石墨烯晶体。
图1. 不同生长过程中的光学显微镜结果,生长示意图及XPS能谱和不同生长步骤中Si和C含量的二次离子质谱SIMS曲线
随后,为了可视化堆垛顺序并揭示晶体取向的独特电子结构,进行了nano-ARPES光谱表征,系统研究了单层,双层,三层和四层石墨烯的能带结构(图2a-d),随着石墨烯层数增加,上移的费米能级逐渐下移。另外,分别根据G和2D峰之间的IG/I2D强度比和拉曼光谱二维模式的线形来确定石墨烯薄膜的层数和堆垛顺序。IG/I2D随着层数增加而增加(从0.25到1.5),并且2D峰发生红移(从2676 cm-1到2699 cm-1)。ZH,双层、三层和四层石墨烯的堆垛顺序通过双栅极器件的电学测量得到了确认(图2i-k)。在双层石墨烯(图2i)中,沟道电阻(在电荷中性点处)在ZG位移场下达到ZD值,从而允许使用垂直偶极电场实现带隙可调性。在三层器件上进行了类似的测量(图2j),与AB堆垛的双层相反,由于导带和价带之间的重叠,沟道电阻随着位移增加而减小,这可以通过改变电场来控制,从而确认了无带隙的ABA-三层石墨烯。在四层器件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带隙调制(图2k),确认了ABCA堆垛顺序。
图2. 不同层数的石墨烯样品的nano-ARPES,拉曼及电学输运表征
本文通过在Cu衬底表面上使用SiC合金实现了可控的多层石墨烯,其厚度达到了四层,并具有确定的晶体堆垛顺序。略显遗憾的是本文并没有对制备的不同层数的石墨烯样品进行电导率,载流子浓度及载流子迁移率的标准测试。值得指出的是,近期,西班牙Das-Nano公司基于THz-TDS技术研发推出了一款可以实现大面积(8英寸wafer)石墨烯和其他二维材料100%全区域无损非接触快速电学测量系统-ONYX。ONYX采用一体化的反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THz-TDS)弥补了传统接触测量方法(如四探针法- Four-probe Method,范德堡法-Van Der Pauw和电阻层析成像法-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及显微方法(原子力显微镜-AFM, 共聚焦拉曼-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之间的不足和空白。ONYX可以快速测量从0.5 mm2到~m2的石墨烯及其他二维材料的电学特性,为科研和工业化提供了一种颠覆性的检测手段。
ONYX主要功能:
→ 直流电导率(σDC) → 载流子迁移率, μdrift → 直流电阻率, RDC | → 载流子浓度, Ns → 载流子散射时间,τsc → 表面均匀性 |
ONYX应用方向:
![]() | |||
石墨烯 | 光伏薄膜材料 | 半导体薄膜 | 电子器件 |
![]() | |||
PEDOT | 钨纳米线 | GaN颗粒 | Ag 纳米线 |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真空沉积技术制备高性能大面积钙钛矿太阳电池组件
- 太阳电池组件是由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超白布纹钢化玻璃、EVA、透明TPT背板以及铝合金边框组成。具有使用寿命长,机械抗压外力强等特点。
-
- Nature子刊!高温高压光学浮区法单晶炉助力镍基超导体高压超快光谱研究取得新突破
- 由于镍基超导具有与铜酸盐类似的d电子结构,表明镍基超导体具有潜在的高温超导性,因而受到关注。尤其,近期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支持了这一假设。
-
- 上新 | 突破跨膜蛋白制备技术难题,Claudin18.2-VLP全长跨膜蛋白隆重亮相!
- YEASEN已成功开发出一系列VLP全长多次跨膜蛋白产品,包括Claudin 18.2、GPRC5D、CCR8、CD20及CLDN18.1等多个热门靶点。
-
- 单层单晶石墨烯 或将成为射电镜成像 光学设备的材料
-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 用户前沿丨哈工大李冰课题组:CO2还原新突破!无溶剂升华技术制备高性能电极
- 用户前沿丨哈工大李冰课题组:CO2还原新突破!无溶剂升华技术制备高性能电极
-
- 浅谈太阳能薄膜电池基础材料钙钛矿的单晶制备
- 垂直布里奇曼法晶体生长炉的应用
-
- 新品上市|CEPT技术:细胞保护新突破
- 新品上市|CEPT技术:细胞保护新突破
-
- 国家纳米科技中心有望实现血氧饱和度可视化监测,Nature Nanotechnology | 用户成果速递
- \x26quot;当前测试血氧饱和度的方法有三种:脉搏血氧仪,血气分析仪和光声显微成像。脉搏血氧仪虽然可动态实时监测,但分辨
-
- 新型石墨烯基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功能化设计
- 近年来,化学家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玩转"这种独特的材料,通过增强其可加工性和多功能性,并开发出不同的策略来对它进行功能化和加工。从廉价石墨开始生产石墨烯的方法已经得到了大规模的证明?
-
- NATURE:KRAS靶向治疗新突破!新型泛KRAS突变抑制剂,可广泛靶向KRAS突变体
- KRAS(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基因属于RAS基因家族,KARS基因编码的KRAS蛋白是一种小GTP酶(small GTPase),
-
- 磁光克尔效应系统再发Nature:全反铁磁隧道结新突破!
- 巨磁阻效应自发现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MRAM、磁传感器等自旋电子器件中。目前,基于巨磁阻效应的自旋电子器件主要是铁磁体磁隧道结,其研究和发展受限于铁磁体的使用。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