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王健团队重要突破!QD中国PPMS样机助力铁基界面超导体中的高温反常金属态研究
近日,王健教授课题组与其合作者,在二维界面高温超导体FeSe/SrTiO3中观测到了接近20 K的高温玻色反常金属态,是迄今为止特征温度最高的玻色反常金属态。该篇工作以"High-Temperature Anomalous Metal States in Iron-Based Interface Superconductors”为题[1],于2024年5月31日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本研究采用分子束外延生长技术,在SrTiO3(STO)衬底上制备了一系列1~5原胞厚度的高质量晶态FeSe薄膜,并基于Quantum Design PPMS设备开展了系统的极低温强磁场下的电磁输运实验研究。
零磁场下,典型的超导FeSe薄膜随温度的降低,展现出弱局域金属态(正常态)向超导态的转变,超导起始转变温度可以超过40K,超导零电阻转变温度接近20K。而对于正常态电阻稍大的FeSe薄膜——如本文S2号样品,随着超导转变的发生,电阻先下降,然后低温下趋近于一个饱和的非零值,这意味着反常金属态的出现,其零磁场下反常金属态的最高特征温度可达19.7K,与超导起始转变温度的比值可达56.1%。远高于其他体系的反常金属态。垂直外磁场的施加会导致超导转变过程展宽,抑制反常金属态的出现。另外S3号样品同步测试了霍尔系数和纵向电阻,随超导转变的发生,霍尔系数由负值逐渐逼近0,同时纵向电阻也逐渐趋于饱和,表明该金属态具有与超导态类似的粒子空穴对称性,暗示其输运性质由玻色型库伯对主导。
图1 二维晶态FeSe薄膜的高温反常金属态。(a)S2号样品在不同垂直磁场下的电阻温度依赖曲线,零磁场下反常金属态特征温度高达19.7K。(b)S3号样品的同步霍尔/电阻温度依赖曲线。(c)不同材料体系中,反常金属特征温度以及与超导起始转变温度比值的统计。
相较于mK温区的一些反常金属态,该体系高温反常金属态的发现,不仅可以排除可能的外部高频噪声的影响,而且使得在较宽温区探索反常金属态的演变成为可能。为调控其输运性质,本文首先在FeSe薄膜上刻蚀纳米孔洞,形成二维约瑟夫森结阵列结构,对于210s刻蚀时间的薄膜,反常金属态的特征温度仅为0.4K,相较于未刻蚀晶态薄膜,特征温度降低了两个量级。同时,其磁阻数据展现出h/2e的振荡周期,符合库伯对的量子振荡,揭示了反常金属态的玻色本质。
图2 刻蚀纳米孔洞阵列的FeSe薄膜的反常金属态。(a)刻蚀纳米结构示意图。(b)刻蚀薄膜的I-V曲线展现出欧姆行为。(c)不同磁场下的电阻温度依赖曲线表明,零磁场下反常金属态特征温度仅为0.4K。(d)-0.8T到0.8T下的磁阻展现出量子振荡,与超导磁通量子振荡周期吻合。
此外,无论是未刻蚀晶态还是刻蚀孔洞阵列的FeSe薄膜,在超导起始转变温度之下,都具有电阻随温度的线性依赖关系,符合非费米液体特征。随着刻蚀时间增加,依赖斜率显著提升,明显高于费米子主导的反常金属态,符合玻色型反常金属态特征。
图3 未刻蚀晶态和刻蚀孔洞阵列的FeSe薄膜的温度电阻依赖曲线。(a)未刻蚀晶态薄膜不同磁场下的电阻温度依赖曲线。(b)不同刻蚀时间的孔洞阵列薄膜的电阻温度依赖曲线。
基于以上这些输运实验结果,该团队给出了零磁场下的玻色反常金属态的微观理论模型,也就是在磁通涡旋量子隧穿过程中,磁通涡旋的运动与费米子耦合而发生了耗散作用,进而给出了玻色型反常金属态输运特征,本文的研究工作为理解反常金属态的物理起源提供了重要视角。
完全无液氦综合物性测量系统- PPMSDynaCool?
QD中国致力于成为中国科研领域的杰出合作伙伴,打造了涵盖低温物理、低温光学、表面成像、光谱表征、材料科学、样品制备、微纳加工、化学和生命科学等多个关键领域的先进技术设备,为学术研究提供专业、定制化的支持与服务。
[1]. Y. Li et al., High-Temperature Anomalous Metal States in Iron-Based Interface Superconductor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32, 226003 (2024).
戳“阅读原文”即刻咨询前沿设备吧!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北大王健团队重要突破!QD中国PPMS样机助力铁基界面超导体中的高温反常金属态研究
- 北大王健团队重要突破!QD中国PPMS样机助力铁基界面超导体中的高温反常金属态研究
-
- 美国科研团队宣布高温超导体迎来新突破 仪器行业如何借力科研发展?
- 新型高温超导材料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特别是在能源传输和磁悬浮交通等领域。在能源传输方面,利用高温超导电缆可以显著减少能量损失,提高传输效率。而在磁悬浮交通方面,高温超导磁体能够降低运行成本。
-
- 样机免费体验!台式easyXAFS 样机入驻 QD 中国科学实验中心,解锁科研新可能
- 样机免费体验!台式easyXAFS 样机入驻 QD 中国科学实验中心,解锁科研新可能
-
- Nature子刊!高温高压光学浮区法单晶炉助力镍基超导体高压超快光谱研究取得新突破
- 由于镍基超导具有与铜酸盐类似的d电子结构,表明镍基超导体具有潜在的高温超导性,因而受到关注。尤其,近期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支持了这一假设。
-
- Lake Shore低温探针台助力一篇Nature子刊!锡基钙钛矿铁电半导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Lake Shore低温探针台助力一篇Nature子刊!锡基钙钛矿铁电半导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 哈希TX1315助力高校科研团队,推进水质毒性研究新突破
- 哈希TX1315助力高校科研团队,推进水质毒性研究新突破
-
- 美国团队研究较高温超导性起源获得突破或掀起技术革命 仪器行业如何布局?
- 在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纽约熨斗研究所的一个团队报告了在理解相对高温下超导性起源方面取得的突破。 这些发现涉及铜酸盐。
-
- 中国高校团队取得芯片领域重要突破 对仪器发展转型有何意义?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仪器的智能化成为趋势。该芯片技术的突破,使得仪器能够更快速地处理和传输数据,为仪器嵌入人工智能算法和功能提供了更强大的硬件支持,推动仪器从传统功能向智能化方向转型。
-
- 全国样机巡展正式开始!QD中国科学实验中心引进单细胞可视化分选培养系统,欢迎预约体验!
- 全国样机巡展正式开始!QD中国科学实验中心引进单细胞可视化分选培养系统,欢迎预约体验!
-
- 全国样机巡展正式开始!QD中国科学实验中心引进单细胞可视化分选培养系统,欢迎预约体验!
- 近期,QD中国科学实验中心全新引进了由英国iotaSciences公司推出的单细胞可视化分选培养系统—isoCell。该设备具有高通量、自动化、高成活率等特点,可实现单克隆细胞系构建、微生物分选与培养
-
- ZooSCAN助力北白令海浮游动物群落研究
-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专家Shino Kumagai基于ZooSCAN浮游动物图像扫描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北白令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粒径组成进行了调查,以评估北白令海海冰减少对浮游动物粒径组成的影响。
-
- 用户速递|Nature Communications:中国计量大学团队在时间维度的颜色演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 多色发光材料在多通道生物检测、高密度信息存储、多维度显示以及多功能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应用价值。
-
- 天津大学巩金龙教授团队:贱金属促进缺陷态氧化钛包覆层催化 PDH
- 近日,天津大学巩金龙教授团队研究成果 近日,天津大学巩金龙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发表在 Science 期刊,并荣登 Science 封面!
-
- 随形态改变用途 科学家制定金属氢作为超导体的方案
- 金属氢是地球上最稀有的物质之一,氢通常是一种气体,但在高温和高压下(比如木星)氢具有液态金属的性质,表现得像导体。
-
- ZooSCAN助力北太平洋浮游生物粒径谱研究
- 近期,华中农业大学马徐发教授科研团队基于ZooSCAN浮游动物图像扫描分析系统等技术,获取了北太平洋西部亚北极区和过渡区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的标准化粒径谱,并深入揭示了两个区域内浮游生物粒径谱的差异及其生态意义。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