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Z-V3 气体透过率测试(压差法)气体透过量测定仪
XZ-V3 气体透过率测试(压差法)适用于塑料薄膜、复合膜、高阻隔材料、片材、金属箔片、橡胶等材料的O2、CO2、N2及空气等多种气体透过率的检测。
产品特点
l 采用进口高精度真空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l 系统具备自检测能力,避免故障状态下继续测试;
l 水浴控温,自动控制升温降温,温控范围更宽更精确;并联式工作,可靠性更高;
l zhuanli的极限零点与密封管道系统,运用基线技术,去除系统误差,测试结果更精确;
l 独有的样品防侧漏结构设计,更加稳定可靠的安装试样密封;
l 具备精确的压力控制能力,与保压功能;
l 嵌入式系统控制,采用高品质元器件,保证仪器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
l 高速真空能力,减少真空时间,脱气更彻底,测试精度高;
l 测试时间短,效率高;断电保存功能;
l 全程监控、自动记录,测试过程可全程重现;
l 自动测试:设定测试参数,开始后测试自动进行,自动判断试验结束并保存测试结果
应用领域
薄膜、片材、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材料、生物降解膜、纸、软管、瓶、袋、片材 漆膜、真空包装。
执行标准
YBB 00082003、GB/T 1038、ASTM D1434、ISO 2556、ISO 15105-1、JIS K7126-A
技术参数
测量范围(膜):0.1~50.000CC/㎡·24小时·0.1MPA
试样数量:3
主传感器数量:3
测试模式:单腔独立
真空分辨率:0.1PA
真空度:<20PA
温控范围:15℃~55℃
控温精度:±0.1℃
试验压力:0.1 MPA~0.2 MPA
气源压力:0.1 MPA~0.8 MPA
试验气体:O₂、N₂、CO₂或者其它气体
载气接口:Ф6
真空管径:1/4"
校正方式:标准膜校正、真空传感器外校
样品厚度:≤3MM
测试面积:Φ97MM
主机尺寸:765MM (L)×440 MM (W)×470MM (H)
主机重量:50KG
电源:AC 220V 50HZ
产品配置
标准配置: 主机、真空泵、真空波纹管、气体软管、减压阀、圆盘取样器、密封脂
选购件:瓶装测试夹具
自备:测shiyong气体瓶(氧气等)
相关产品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产品视频 | 压差法气体透过率测定仪N530 2.0
- 适用于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日用化学、光伏电子等领域的薄膜、片材、纸张、包装件及相关材料的气体透过性能测试,为高、中、低气体阻隔性材料提供宽范围、高效率的气体透过率检测。
-
- 阻隔性检测 | 压差法气体透过率测定仪 N530 2.0
- 本产品基于压差法测试原理,参照GB/T 1038、ISO 2556等标准设计制造。采用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和自动保压差技术,测试精度高
-
- 基于YBB00082003规定的气体透过量测定法
- 在当今的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领域,气体透过率的测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尤其是在食品包装、半导体制造及医药领域,了解材料对气体的透过性,可以有效评估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
-
- 压差法气体透过率测试仪在渗透膜技术中应用的阐述
- 在现代工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中,气体透过率测试仪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测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类渗透膜的研发和质量控制中。随着对材料性能要求的逐步提高,了解气体透过率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
- 压差法及等压法氧气透过率测试仪
- 氧气透过率测试仪,简称透氧仪,又称透氧性测试仪,是一款专业用于薄膜试样和容器试样的氧气透过率测试仪,适用于塑料薄膜、高阻隔性材料、太阳能背板、片材、复合材料、镀铝膜、共挤膜等膜、铝箔、片状材料及塑料
-
- GB/T 1038-2000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_压差法
- 在化学领域,GB/T 1038-2000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_压差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测量气体通过材料的速率和量。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不同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对气体的透过性
-
- 层流压差式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为半导体制造提供精准的气体流量控制
- 层流压差式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为半导体制造提供精准的气体流量控制
-
- 压差法BOD测定仪维护要求
- BOD是指生物在水中分解有机物时所需的氧量,是衡量水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BOD快速测定仪就是一种用于测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