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DSC用于表征树脂的紫外固化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背景介绍
近几十年来,紫外光(UV)固化树脂体系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如固化速度快、能耗低以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排放水平低等,在涂料、油漆、3D打印及其他相关行业中占据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然而,一般来说,紫外光固化树脂体系的主要缺点往往是缺乏足够的热机械性能和耐候性不佳等,因此进一步的开发和创新是必要的。而差示扫描量热法结合光源(Photo-DSC)是确定其最佳固化条件的有用工具,诸如固化动力学、相变或添加剂的影响等特性都可以很容易地识别出来,这对于产品的研究开发、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等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使用Linseis Chip-DSC 10与UV光源相结合来表征树脂的紫外固化。
实验过程
在本实验中,将Linseis Chip-DSC 10与DELOLUX 80/400联用,使用光固化丙烯酸酯和热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的混合物作为试样。将约10 mg的试样放置在敞口的坩埚中,并用多个紫外光脉冲(波长400nm,振幅100%,灯距45mm)进行照射。每个紫外光脉冲持续1秒,每隔1分钟施加一次,直至检测到峰面积不再发生变化。为确保实验在50°C的等温条件下进行,第一个紫外光脉冲在2分钟后施加。
结果分析
通过计算第一个照射放热峰与最后一个照射放热峰之间的差值(当峰面积达到平稳状态,即表明此时不再发生光固化反应),从而确定紫外光固化部分的反应热焓,可推导出转化率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光固化部分在第一个紫外光脉冲后几乎完全固化。随后,通过以高达300°C /min的不同速率进行升温,可以测定热固化体系的浓度和反应活性。
实验结论
Linseis Chip-DSC传感器和加热炉的热质量低,能够实现快速的加热和冷却速率,并且在不损失信号质量的情况下实现出色的温度控制。这对于快速固化树脂尤为重要,因为这类树脂在几毫秒内就可能发生显著的反应。由于Chip-DSC在测量过程中能对样品进行光学观测,它不仅可以配备相机和光谱仪等光学探测器,还能配备用于固化和硬化实验的UV/LED系统等灯具,从而能够在差示扫描量热仪的坩埚中模拟树脂的固化过程,是表征快速光固化树脂体系的有力工具。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Chip-DSC用于表征树脂的紫外固化
- Chip-DSC用于表征树脂的紫外固化
-
- 拉曼光谱技术用于聚合物的鉴定与表征
- 拉曼光谱技术用于聚合物的鉴定与表征
-
- Sensofar S mart三维轮廓仪用于摩擦涂层的表面表征
- Sensofar Smart三维轮廓仪用于摩擦涂层的表面表征:磨损性能、厚度和粗糙度。
-
- 利用低压真空固化工艺提高固化聚合物的热性能、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
- 通过增加再分布层(RDL)的数量、缩小金属线的宽度和间距(L/S)以及减小焊盘尺寸和间距来提高高密度后端处理的能力。
-
- 热点应用丨紫外-可见光谱法表征金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上)
- 金纳米颗粒(AuNPs)的使用可以追溯至科学革命之前,已知最早的使用是在莱克格斯杯的彩色玻璃上
-
- 热点应用丨紫外-可见光谱法表征金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下)
- 不同程度的聚集对LSPR(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影响不同。
-
- 光学轮廓仪用于微流体应用的激光制造微通道表征
- 利用 Sensofar 的 3D 光学轮廓仪 S neox,我们可以轻松表征通过激光技术制造的微通道的形貌
-
- 光学轮廓仪用于微流体应用的激光制造微通道表征
- 利用 Sensofar 的 3D 光学轮廓仪 S neox,我们可以轻松表征通过激光技术制造的微通道的形貌
-
- 用于微流控细胞分选的压电驱动器的数值与实验表征
- 压电致动器为精确和低成本的微尺度流体控制提供了巨大的机会。集成压电致动器的微流体系统应用于液滴发生器,微泵和微分选器。我们提出了一个系统的三维耦合多物理场有限元模型和一个简单的基于图像的流量监测方法。正弦和脉冲驱动测试所提出的方法。
-
- Sensofar光学轮廓仪用于微流体应用的激光制造微通道表征
- 利用 Sensofar 的 3D 光学轮廓仪 S neox,我们可以轻松表征通过激光技术制造的微通道的形貌。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