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R设备不能连接超量程的光纤
问:仪器标称测量长度是100米,那我连接大于100米的光纤,只测量前面100米,行不行呢?
答:不行!
我们在与客户交流时,经常会被问到以上问题,通常情况下,连接的光纤必须要小于仪器标称测量长度。这里既然用“通常”,那么当然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可以连接大于100米的光纤,而不影响测量结果。
如果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信号采集原理中的“混叠现象”,大家可自行搜索百度百科查看。如下截图所示:
“混叠”百度百科
简单解释就是:假如仪器采样频率是fs,信号频率是fo,并且fs/2 < fo < fs,则实际采集到的信号频率f是:
f = fs – fo
而OFDR光频域反射技术是通过光纤上各个位置散射光与本地参考光的频率差来实现定位。也就是说光纤上各个位置的散射光在到达光电探测器后频率是不同的。
图1.OFDR原理
如图1示,OFDR系统的迈克尔逊干涉仪结构。激光器发出的线性扫频光经过耦合器分成两路。一路进入参考光路经反射镜反射后,再次经过耦合器到达光电探测器;另外一路进入传感光纤,在传感光纤各处产生瑞利散射后,经耦合器到达光电探测器。两路信号产生差频后经系统采集。
通常系统的采样频率是2MHz,测量长度是100米。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则传感光纤100米位置对应的散射信号频率为1MHz(采样频率的一半)。0~1MHz的散射信号对应于传感光纤的0~100米区域,所以我们也可以得到传感光纤70米~100米区域对应的散射信号频率是0.7MHz~1MHz。
图2.正常光纤瑞利散射图像
当接入传感光纤70米,小于实际传感长度约112米(大量程即横坐标大值),光纤尾端下降台阶明显。如果我们在100米传感光纤后面再接入30米光纤的话,光电探测器探测到的这段30米光纤(100米~130米段)的散射信号频率为1MHz~1.3MHz。由于我们的采样频率只有2MHz,则对于这段信号的采集就会产生混叠效应,实际采集到的信号频率是2MHz-(1MHz~1.3MHz),即1MHz~0.7MHz,对应于100米~130米这段光纤。
因此,反过来看这段光纤,可以得到130米~100米光纤段的信号频率(0.7MHz~1MHz)与70米~100米光纤段的信号频率(0.7MHz~1MHz)一样,两者混合在一起,导致无法区分这两段光纤,也就不能用来测量。而0~70米这段光纤的散射信号频率并没有与某个光纤段重合,所以仍然可以用来测量。这也就是前文我们说的连接光纤大于100米时仍可以测量的特殊情况。
图3.超量程接入时传感光纤瑞利散射图像
当接入传感光纤144米,超量程32米(总量程112米),光纤末端(140米位置)实际显示在112-32=80米位置。即80米~112米光纤段瑞利散射信号与144米~112米光纤段瑞利散射信号混合在一起,无法区分。
由此得出,假如仪器规定的传感长度是100米时(OSI-S传感长度100米,OSI-D传感长度20米),如果您连接的传感光纤长度超过100米,多了n米时,则由100米位置向前推n米,即(100-n)米~100米这段光纤是不能用来测量的。
高分辨光学链路诊断仪OCI
OCI都是一款超高精度光学链路诊断仪,原理基于光频域反射(OFDR)技术,单次测量可实现从器件到链路的全范围诊断。可轻松查找并判别光纤链路中的宏弯、连接点和断点,并精确测量回损、插损和光谱等参数,其事件点定位精度高达0.1mm。高分辨光学链路诊断仪OCI不仅可用于光学链路诊断,还可拓展分布式光纤传感功能,实现应变和温度高分辨测量。
产品特点:
· 波长范围:C+L波段:1525~1625nm或O波段:1265~1340nm
· 空间分辨率:10μm@50m、20μm@100m
· 测量长度:100m(可定制升级)
· 自校准,无需人为干预,稳定性好
· 可扩展分布式温度、应变测量
· 可提供定制服务
相关产品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应用分享 | 3μm全光纤结构中红外超快飞秒激光器
- 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精密加工、集成光学及科研等领域。
-
- 光纤CPA放大利器丨NKT ROD3.2助力超快激光技术革新
- 体积小巧、结构紧凑,非常适合工业化集成。
-
- 揭秘内置调制解调器原理:让你的设备与世界连接
- 本文将深入探讨内置调制解调器的工作原理、常见类型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通过解析这些技术背后的机制,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内置调制解调器如何帮助设备在信息传输中实现有效的数据编码与解码。
-
- 细胞培养的这些细节不能忽视!
- 细胞培养的这些细节不能忽视!
-
- 光纤校正光谱仪
- 它通过的光学测量和光纤传输技术,实现对光谱的高效校准和检测。本文将详细介绍光纤校正光谱仪的原理、应用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创新价值,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高科技仪器的工作机制及其优势。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