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技术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 技术中心>单域抗体研究“多面手” :Biacore助力对抗肉毒杆菌毒素

单域抗体研究“多面手” :Biacore助力对抗肉毒杆菌毒素

来源:Cytiva(思拓凡)      分类:行业标准 2025-05-09 18:30:18 13阅读次数
扫    码    分   享


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toxin,BoNT)是一种由厌氧细菌产生的剧毒物质,会导致神经麻痹,目前没有官方批准的特效药。

单域抗体(sdAbs)由于其高亲和力、稳定性、溶解性和组织渗透性,被认为是对抗BoNT的很有潜力的候选药物。

2025年2月北京药理毒理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等单位在《Heliyon》发表文章,报道了他们获得的一种针对肉毒杆菌毒素A(BoNT/A)的单域抗体(sdAbs)。

研究人员使用BoNT/A的受体结合域(BoNT/AHCC)免疫双峰驼,构建了纳米抗体噬菌体文库。从文库中得到的抗体A1与BoNT/AHCC具有高亲和力(KD=3.624E-10M,图1)。

图1:SPR检测抗体A1与AHCC的亲和力

研究人员通过竞争性实验来验证A1抗体是否能够阻止BoNT/A与SV2C(BoNT/A的受体之一)的结合。

在CM5芯片上固定SV2C,测定与BoNT/AHCC的亲和力为6.539E-8M(图2A),接着将A1抗体与BoNT/AHCC混合作为流动相,随着A1抗体浓度的增加,Ru值并没有减弱(如果A1抗体能够阻止BoNT/AHCC与SV2C的结合,那么随着A1抗体浓度的增加,BoNT/AHCC与SV2C的结合信号会减弱),反而增强了(图2B)。

这表明A1抗体并不能阻止BoNT/AHCC与SV2C的结合,进一步的分析表明,A1抗体结合到了BoNT/AHCC的非活性位点,远离SV2C的结合位点。

图2:SPR竞争实验测定A1抗体的中和能力

虽然A1抗体并不是一种能够中和BoNT/A的抗体,但研究人员利用A1抗体开发了一种间接筛选策略,即将A1抗体涂覆在免疫管上,利用A1抗体与BoNT/AHCC的高亲和力来捕获毒素,然后,加入噬菌体文库,使得噬菌体展示的VHH抗体有机会与BoNT/AHCC的活性位点结合,从而筛选出了能够有效中和BoNT/A的抗体。

接下来研究人员用SPR筛选阳性克隆,直接将Anti-M13固定在CM5芯片表面,与噬菌体反应从而将抗体捕获在芯片表面,然后进样BoNT/AHCC,用Stability报告点的响应值作为筛选标准,有8个克隆展现较高响应值(图3),进一步对这8个克隆进行Fc融合并在293T细胞中真核表达。

图3:SPR筛选中和抗体

利用Protein A芯片直接从表达的细胞上清中捕获抗体,将BoNT/AHCC作为分析物检测,克隆7展现出了高响应值和更慢的解离速率,将这一抗体命名为HM,纯化后检测与BoNT/AHCC的亲和力高达1.08E-11M(图4)。

图4:SPR筛选细胞上清(上)及表征纯化的抗体(下)

后续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抗体HM与AHCC结合的位点与SV2C相同,研究人员进一步用SPR验证了这一竞争结合的过程。

和之前A1抗体的表现不同,随着HM抗体浓度增加,Ru值下降,这表明HM抗体可以阻断AHCC和SV2C的结合(图5)。

图5:SPR竞争实验测定HM抗体的中和能力

随后的细胞实验也验证了HM抗体的中和活性,动物实验表明HM抗体能够保护小鼠免受BoNT/A中毒,是一种具有潜力的BoNT/A中和剂,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肉毒杆菌中毒。

纵观整篇文章,HM抗体是通过间接筛选策略,从免疫双峰骆驼产生的噬菌体文库中成功分离得到的。

这种筛选策略强调了保持抗原的正确构象和暴露关键表位的重要性,为开发针对BoNT/A的特效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而其中SPR技术在抗体筛选,亲和力表征,以及中和能力测定方面展现了“多面手”的强大实力:

 1 

细胞上清,噬菌体,纯化抗体,各种样品类型“通通拿下”

 2 

拥有mM-fM亲和力检测范围的Biacore,轻松测定A1/HM与AHCC的亲和力

 3 

不仅是测定亲和力和筛选抗体的一把好手,还能研究抗体的中和能力

Biacore,for a better life



扫描下方二维码

立即进入Biacore科研微站

参考文献:

Hu, Naijing et al. “A novel single-domain antibody obtained from immune Bactrian camels against botulinum toxin type A using SPR-based screening method.” Heliyon vol. 11,4 e42616. 14 Feb. 2025, doi:10.1016/j.heliyon.2025.e42616

本期关键词:

#Biacore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4-09-05 09:08:13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文章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