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血氧仪——精准破解小动物血氧饱和度无创连续监测难题的可靠工具
在神经科学、药理学或疾病模型研究中,小动物(如小鼠、大鼠)的血氧饱和度(SpO?)监测是评估麻醉深度、呼吸功能、代谢状态的关键参数。然而,传统方法需反复采血或依赖复杂设备,导致数据滞后、动物应激甚至实验中断。
如何实现无创、连续、精准的小动物活体血氧监测? MouseOx脉搏血氧仪便是这一问题的答案。
小鼠、大鼠等实验动物肢体纤细,传统血氧仪传感器尺寸过大,无法稳定贴合,导致光信号穿透深度不足,测量时易受运动干扰,数据波动剧烈。
动脉采血需反复穿刺,单只小鼠最多耐受3-4次采血,且每次间隔需>30分钟以恢复血容量,无法捕捉急性缺氧模型的瞬时血氧变化,数据呈现“碎片化”,难以构建完整时间曲线。
深度麻醉可能抑制呼吸和循环功能,导致血氧值非生理性降低;而浅麻醉或束缚操作又会引发动物挣扎,心率飙升、局部血流变化,掩盖真实氧代谢状态,形成“测量值-实际值”偏差。
高频次采血需大量实验动物重复造模,增加伦理审批难度;而传统光学设备校准耗时(如分光光度计需预热30分钟),严重拖慢实验进度。
以“慢性缺氧致肺高压”研究为例:
传统方案:每组10只大鼠,每48小时采血1次,持续4周 → 需处死80只动物,耗时560小时,数据点仅56个。
结果局限:无法捕获夜间血氧自然波动,且20%动物因采血并发症提前淘汰,导致结论置信度降低。
而MouseOx脉搏血氧仪的传感技术与自适应算法,正是直击这些痛点的“破局利器”——
专为小鼠、大鼠设计的微型传感器(颈部、喉部、腿部和足部),紧密贴合纤细肢体,结合抗运动干扰算法,允许仪器能够更为准确监测清醒活动状态下小动物的心率、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呼吸幅度和脉搏幅度。
支持每秒300Hz高频采样与24小时连续记录,精准捕捉心肌缺血、急性缺氧等模型中10秒内的血氧骤降,生成完整时间-血氧曲线,替代传统单点采血的碎片化数据。
免麻醉、免手术设计减少生理干扰,抗运动算法确保动物轻微挣扎时误差<±1.5%;与动脉血气分析高度相关(r2>0.97),真实反映麻醉、疾病或药物干预下的氧代谢动态。
减少50%实验动物用量,符合伦理原则与国际审查标准;可扩展多通道同步监测,显著优化实验周期与成本。
根据动物状态、体型选择合适传感器(如清醒时颈夹,麻醉状态可用喉夹、腿夹和足夹),夹持动物。
确保检测部位清洁,避免毛发遮挡或污渍影响信号。
开机后在软件选择动物体型和传感器类型,进入测量界面,软件界面实时显示SpO?、心率及脉搏波形。
支持多通道监测,适用于群体实验。
通过软件连续记录数小时至数天的血氧趋势。
可标记关键事件(如给药、缺氧干预),便于后期分析关联性。
一键导出Excel格式,满足实验数据需求。
急性呼吸道疾病、缺血、休克动物模型、中风和脑损伤研究、心血管疾病、缺氧和吸入染毒研究等。
仪器自带报警功能,可用于手术中确保适当的麻醉深度、预防缺氧、防止术中低体温、辅助氧气量调整。
无创测量相比有创血气测量数据精确度同样有保证,图示有创血气采样测量结果与MouseOx无创脉搏血氧仪的比较,对比表明,两者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2024年美国MAYO CLINIC的Prasad Rajalingamgari团队在JCI发表了文章‘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and mechanistic evidence showing lipolysis of circulating triglycerides worsens hypertriglycer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在文章中,作者通过临床分析、动物实验及体外研究,揭示了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急性胰腺炎(HTG-AP)的严重性源于脂肪酶介导的循环甘油三酯脂解生成有害非酯化脂肪酸(NEFA),并通过多器官损伤加剧病情。
在HTG-AP小鼠模型中,作者使用MouseOx监测动物生理信号,通过监测脉搏波形减弱、低体温和血氧饱和度下降和低体温,直接验证了脂解产生的游离脂肪酸(NEFAs)导致的多器官(肺、肾、循环系统)功能衰竭。MouseOx通过精准捕捉生理参数的瞬时变化,让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脂毒性、缺氧耐受等复杂病理过程,为临床转化提供可靠依据。
1. Goswami, Dinesh G et al. “Dermal Exposure to Vesicating Nettle Agent Phosgene Oxime:
Clinically Relevant Biomarkers and Skin Injury Progression in Murine Models.” The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vol. 388,2 536-545. 17 Jan. 2024,
doi:10.1124/jpet.123.001718
2. Gautam, Avishekh et al. “Necroptosis blockade prevents lung injury in severe influenza.”
Nature, 10.1038/s41586-024-07265-8. 10 Apr. 2024, doi:10.1038/s41586-024-07265-8
3. Bassi, Marta et al. “Pharmaco-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the novel tryptamine hallucinogen 5-
MeO-MiPT on motor, sensorimotor, physiological, and cardiorespiratory parameters in
mice-from a human poisoning case to the preclinical evidence.” Psychopharmacology vol.
241,3 (2024): 489-511. doi:10.1007/s00213-024-06526-8
4. Hsieh, Hsin-Hua et al. “Imaging diabetic cardiomyopathy in a type 1 diabetic rat model
using 18F-FEPPA PET.” Nuclear medicine and biology vol. 128-129 (2024): 108878.
doi:10.1016/j.nucmedbio.2024.108878
5. Wardman, Jonathan H et al. “CSF hyperdynamics in rats mimicking the obesity and
androgen excess characteristic of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Fluids
and barriers of the CNS vol. 21,1 10. 25 Jan. 2024, doi:10.1186/s12987-024-00511-1
6. Ouyang, Wei et al. “An implantable device for wireless monitoring of diverse physio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in freely behaving small animals and interacting groups.” Neuron,
S0896-6273(24)00153-3. 19 Mar. 2024, doi:10.1016/j.neuron.2024.02.020
7. Curran, Colleen S et al. “Anti-PD-L1 therapy altered inflammation but not survival in a lethal
murine hepatitis virus-1 pneumonia model.”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vol. 14 1308358. 8
Jan. 2024, doi:10.3389/fimmu.2023.1308358
8. Liu, Chang et al. “Neuroinflammation increases oxygen extrac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 vol. 16,1 78. 10 Apr. 2024,
doi:10.1186/s13195-024-01444-5
9. Huang, Peng et al. “NCP, a dual kappa and mu opioid receptor agonist, is a potent
analgesic against inflammatory pain without reinforcing or aversive properties.” The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vol. 389,1 106–117. 26 Feb. 2024,
doi:10.1124/jpet.123.001870
10. Shiraishi, Kazushige et al. “Airway epithelial cell identity and plasticity are constrained by
Sox2 during lung homeostasis, tissue regeneration, and in human disease.” NPJ
Regenerative medicine vol. 9,1 2. 5 Jan. 2024, doi:10.1038/s41536-023-00344-w
自研核心,铸就非凡实力
,作为业内领先的科研设备制造商,自2010年成立以来15年始终秉承创新驱动发展,自研铸就精品”的核心理念,致力于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与生产,目前产品线覆盖实验动物饲养、生理信号采集、神经科学研究等多个科研及应用领域,不仅在常规仪器上不断优化升级,更勇于探索前沿技术,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科学仪器。
公司研发人员占比40%,拥有传感器、芯片设计、核心算法等科学家团队,在产品落地与运营,市场与学术推广,综合产品方案设计与应用等方面均有专业的团队提供支持,公司拥有可覆盖全国的服务点,技术服务能力强大,客户涵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部战区总医院等国内外一流研究机构、医院。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脉搏血氧仪——精准破解小动物血氧饱和度无创连续监测难题的可靠工具
- 在神经科学、药理学或疾病模型研究中,小动物(如小鼠、大鼠)的血氧饱和度(SpO?)监测是评估麻醉深度、呼吸功能、代谢状态的关键参数。然而,传统方法需反复采血或依赖复杂设备,导致数据滞后、动物应激甚至实验中断...
-
- 干货分享 | 小动物脉搏血氧仪助力肺损伤动物无创精准血氧检测!(内附详细实验方法)
- Starr Life Sciences公司的MouseOx Plus脉搏血氧仪通过20年的产品研发以及技术优化,针对大小鼠高心率、高呼吸频率的特点,不断更新优化旗下产品...
-
- Starr MouseOx | 小动物脉搏血氧仪无创监护大小鼠生命体征,助力流行病治疗研究新进展
- 大小鼠测定脉搏血氧的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具有悠久的历史。自从上世纪末生物医学技术飞速发展以来,科学家们就开始探索如何通过非侵入性方式精确测量啮齿类动物的生理指标...
-
- 手套箱的作用: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实验的必备工具
- 在科学实验的世界里,手套箱就像是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门。你有没有想过,有些实验需要一个完全隔绝外界的地方?这就是手套箱发挥关键作用的地方。
-
- 破解工程塑料行业质量难题?Soooo easy!
- 搭乘新能源汽车快车,工程塑料国产替代正逢春
-
- 包装卡顿、收卷褶皱?摩擦系数仪精准破解薄膜爽滑性难题
- 薄膜的爽滑性是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到其加工、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
-
- 厌氧工作站长期连续使用的条件
- 适用于厌氧培养、微好氧培养、细胞培养及用户自定义环境条件微生物培养。对于需要采用气体发生盒或产气袋方式为微生物提供培养环境、或是需用厌氧操作箱、CO2培养箱的客户,系统可提供操作更简便、培养条件更、实
-
- 监测有害藻华的可靠工具—YSI 总藻传感器
- 双荧光通道,具备可同时测量叶绿素和蓝绿藻能力
-
- 新品 | 超声波流速仪Gasboard-7900系列 破解烟道气体流量测量难题
- Gasboard-7900M 对射安装,高精度测量,耐高温,抗干扰能力强\x0d\x0aGasboard-7900PR 单端开孔安装方便,维护量少,超低流速检测下限替代皮托管
-
- 告别“看天吃饭”!超声技术破解传统发酵食品品质难题
- 告别“看天吃饭”!超声技术破解传统发酵食品品质难题
-
- Nat. Commun. 变构靶向递送系统破解血脑屏障穿透难题
- 瑞明生物,助力药物递送系统研究再创高峰
-
- 手持式残氧仪,精准检测保障产品质量与安全
- 残氧仪又称顶空气体分析仪,参考《JJG365-2008电化学氧测定仪》研发生产,用于密封包装、瓶装、罐装等中空包装容器中氧含量、二氧化碳含量、混合比例的测定;可快速、准确地对生产线、仓库、实验室等气体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