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电子皮肤-自愈合、可拉伸、薄膜晶体管 | Nature Electronics
自愈合软电子器件具有可恢复力学和电气性能,用于开发长期可穿戴和可植入的电子系统。然而,由于缺少合适的材料和充分可定制的组装技术,自愈合和可伸展的集成电路创建,仍然极具挑战。
今日,韩国成均馆大学Jaepyo Jang, Hyongsuk Choo, Sangkyu Lee, Jin-Hong Park & Donghee Son等,在Nature Electronics上发文,报道了一种可重构和可扩展的自组装方法,用于自愈合、可拉伸、有源型器件(包括薄膜晶体管、有源矩阵阵列和逻辑门)。
这种自愈合的、可拉伸的薄膜晶体管,可以容易地制造,即柔性薄膜转印:用于栅极电介质的绝缘自愈合聚合物、用于有源沟道的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和用于电极的碳纳米管嵌入复合材料。
这种组装方法,将薄膜晶体管扩展到可穿戴和可植入的5×5有源矩阵、软和自愈合晶体管阵列。这些阵列,可以多路复用从5×5触觉传感器阵列记录的压力数据,为软和自愈合光电像素阵列,提供反馈控制,并且即使在植入啮齿动物模型的皮下组织中时,也能保持电容性能。
为了演示用户按需功能,还将薄膜晶体管和负载电阻组合、分解和重组为三种不同类型的逻辑门(反相器、NAND和NOR电路)。
用于集成系统的自愈合可伸展晶体管和电路的可重构组件。
图1:SS-TFT、S-LEC阵列和逻辑门集成AM-SS-TFT阵列的RS组件总体概念。
图2:SS-SNs表征。
图3:SS-TFT和5×5AM-SS-TFT阵列的制造和表征。
图4:具有集成5×5 SS-CNT阵列、AM-SS-TFT阵列和SS-LEC阵列的用户交互式可穿戴系统。
图5:SS-TFT电路的RS组件(反相器、与非门和或非门)。
利用自修复聚合物(SHP)作为核心材料,即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低聚物与动态氢键单元(MPU/IU)构成,兼具高韧性和室温自修复能力。半导体层将p型聚合物DPP-DTT与SHP混合制成纳米复合材料,电极则将单壁碳纳米管(CNT)嵌入SHP基质中形成导电网络。栅极电介质,通过旋涂SHP溶液于疏水处理后的硅晶圆上制备,厚度优化至6微米以平衡电容与机械稳定性。
这种器件的自修复与拉伸性能,源于动态氢键的可逆重组和纳米材料的自适应重建。当材料受损时,SHP的分子链通过氢键动态修复机械损伤,而CNT和DPP-DTT在基质中重新形成导电与半导体通路,恢复电学性能。实现了5×5自修复可拉伸薄膜晶体管阵列(AM-SS-TFT)的大规模制备,并展示了在触觉传感、光电反馈和逻辑电路中的集成应用。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研究前沿:电子皮肤-自愈合、可拉伸、薄膜晶体管 | Nature Electronics
- 自愈合软电子器件具有可恢复力学和电气性能,用于开发长期可穿戴和可植入的电子系统。然而,由于缺少合适的材料和充
-
- 研究前沿:可穿戴汗液传感器-皮肤电导 | Nature Electronics
- 长期以来,通过测量汗腺密度较高的特定部位(如指尖)的皮肤电导,皮肤电活动一直被用于精神活动监测。然而,皮肤电
-
- 研究前沿:带电碳纳米管 Nature Nanotechnology
- 研究前沿:带电碳纳米管 Nature Nanotechnology
-
- 研究前沿:飞秒激光打造“可擦写”智能纳米表面-光芯片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飞秒激光打造“可擦写”智能纳米表面,未来光学器件迎来革命具有可切换纳米结构表面的材料,实现了超越天然材料的光
-
- 实验干货 | 如何构建皮肤创伤愈合模型?
- 皮肤创伤愈合模型的构建和评估
-
- 研究前沿:黄劲松团队-钙钛矿晶体生长 | Nature Synthesis
-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的溶液生长, 使得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和探测器等应用的发展成为可能,但晶体生长机制,仍不清
-
- 研究前沿:有机太阳能电池-卤化反应 | Nature Reviews Materials
-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现已超过20%,在电池性能上,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这一进展提出了重要的问题:哪
-
- 电子皮肤最新综述-当电子皮肤拥有 “3D” 智慧触觉
- 研究背景电子皮肤(e-skin)旨在模拟人类皮肤的几何形态、材料属性和多功能性,在过去二十年发展迅速,在学术和
-
- 研究前沿:人工视觉-触觉感知-电化学发光 | Nature Materials
- 研究前沿:人工视觉-触觉感知-电化学发光 | Nature Materials
-
- 研究透视:可编程纤维计算-柔性可穿戴 | Nature
- 研究透视:可编程纤维计算-柔性可穿戴 | Nature
-
- 研究透视:可编程纤维计算-柔性可穿戴 | Nature
- 尽管可穿戴技术取得了进步,但实现持续位于人体上的分布式计算方面,仍然存在障碍。近日,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Ma
-
- 基于TPU 纳米纤维平台的柔性可拉伸的离子电子触觉传感器
- 河北工业大学孟垂舟团队报道了一种基于电纺 TPU 纳米纤维平台的柔性可拉伸的离子电子触觉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和宽检测范围。
-
- 用户前沿丨山东大学,Nature Photonics!
- 随着医学成像和产品检测技术的发展,X射线检测因其能够提供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成像效果而受到广泛关注。
-
- Nature: 通过冷焊自修复疲劳裂纹
- 针对金属材料的疲劳损伤修复问题,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的Brad L. Boyce等研究人员,采用Bruker PI95 高精度原位纳米力学测量系统,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中进行拉伸高循环疲劳实验。
-
- JACS:用于低浓度氨气捕获的自愈合氢键有机框架
- 复旦大学报道了一种自愈合氢键有机框架——FDU-HOF-3,专用于低浓度氨气的捕获。该材料在氨气捕获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其特有的自愈合特性可在吸附NH3结构失序后恢复晶态;并且还具有高吸附能力和高选择性。此外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