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素β1对人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
一、引言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其稳态维持和损伤修复依赖于表皮干细胞的正常功能。表皮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各种表皮细胞类型的能力,在维持皮肤的屏障功能和再生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整合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表面的跨膜受体,它们参与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细胞的黏附、迁移、增殖和分化等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中,整合素 β1 在表皮干细胞中高度表达,然而其在人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中的精确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理解整合素 β1 的功能对于深入了解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以及皮肤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至关重要。在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表皮干细胞需要精确地调控其增殖和分化,以确保新生成的表皮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完整性。而整合素 β1 可能通过与特定的 ECM 成分相互作用,激活或抑制一系列细胞内信号通路,从而影响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平衡。此外,在一些皮肤疾病如慢性溃疡、烧伤后的瘢痕形成等过程中,表皮干细胞的功能失调可能与整合素 β1 的异常表达或功能障碍有关。因此,本研究聚焦于整合素 β1 对人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二、材料与方法
(一)细胞来源与培养
细胞获取
人表皮干细胞来源于健康成人皮肤组织(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和患者知情同意)。通过酶消化法和机械分离法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表皮细胞悬液。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皮肤组织剪成小块,用含中性蛋白酶(dispase)的溶液在 4℃下消化过夜,使表皮分离。然后,将分离的表皮层进一步用胰蛋白酶消化,获得单细胞悬液。
细胞分选
利用表皮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如整合素 α6、角蛋白 19 等),通过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技术分离纯化表皮干细胞。将细胞悬液与针对这些标志物的荧光标记抗体孵育,然后在流式细胞仪上进行分选,收集高表达标志物的细胞群作为表皮干细胞用于后续实验。
细胞培养
将分选得到的表皮干细胞接种于经特殊处理的培养皿(预先用细胞外基质成分如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等包被)中,培养于含低浓度胎牛血清(2% - 5%)、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等生长因子的特定培养基(如 K - SFM 培养基)中。培养条件为 37℃、5% CO₂的湿润环境。
(二)整合素 β1 表达的调控
基因沉默
采用小干扰 RNA(siRNA)技术来下调整合素 β1 的表达。设计并合成针对整合素 β1 基因的特异性 siRNA 序列,将其转染至表皮干细胞中。转染过程使用脂质体转染试剂,按照试剂说明书的操作步骤进行。具体而言,将 siRNA 与脂质体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混合形成复合物,然后加入到细胞培养孔中,继续培养 24 - 48 小时后,通过实时定量 PCR 和 Western blotting 检测整合素 β1 的表达水平,以确定基因沉默效果。
基因过表达
构建含有人整合素 β1 基因的重组质粒,使用病毒载体(如慢病毒载体)将其导入表皮干细胞中实现基因过表达。首先,将重组质粒与包装质粒共转染至包装细胞系(如 293T 细胞)中,生产携带整合素 β1 基因的病毒颗粒。然后,收集病毒上清液,感染表皮干细胞。感染后的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表达整合素 β1 的细胞株,同样通过实时定量 PCR 和 Western blotting 验证基因过表达情况。
(三)细胞增殖能力检测
CCK - 8 法
将不同处理组(整合素 β1 基因沉默组、过表达组和对照组)的表皮干细胞接种于 96 孔板中,每孔接种一定数量的细胞(如 5×10³ 个细胞)。在培养的不同时间点(0、24、48、72 小时等),向每孔加入 CCK - 8 试剂,继续孵育 1 - 2 小时后,使用酶标仪在 450nm 波长处测量吸光度值。根据吸光度值绘制细胞增殖曲线,分析不同处理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变化。
BrdU 掺入实验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向培养基中加入 BrdU(5 - 溴 - 2′ - 脱氧尿苷),使其终浓度为 10μM。继续培养 24 小时后,固定细胞,使用抗 - BrdU 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通过检测 BrdU 掺入细胞 DNA 的量来反映细胞的增殖活性,BrdU 阳性细胞比例越高,表明细胞增殖越活跃。
(四)细胞分化能力评估
分化标志物检测
通过实时定量 PCR 和 Western blotting 检测表皮干细胞分化标志物(如角蛋白 10、involucrin 等)的表达水平。在不同处理组的细胞培养至特定时间点(如诱导分化 7 - 14 天)后,收集细胞提取 RNA 和蛋白,分别进行反转录和电泳、转膜等操作,使用特异性引物和抗体检测标志物的表达变化。
免疫荧光染色
将细胞接种于载玻片上,培养至适当阶段后,固定细胞并进行免疫荧光染色。使用针对分化标志物的抗体(如角蛋白 10 抗体)与细胞孵育,然后用荧光标记的二抗进行显色。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中分化标志物的表达和分布情况,以直观地评估细胞的分化状态。例如,角蛋白 10 在表皮基底层以上的分化细胞中表达,其阳性染色的出现和强度变化可反映表皮干细胞的分化程度。
(五)信号通路分析
蛋白磷酸化检测
利用 Western blotting 技术检测与细胞增殖和分化相关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如 Akt、ERK 等)的磷酸化水平。不同处理组的细胞在特定时间点收集后,提取蛋白并进行电泳和转膜,使用针对磷酸化蛋白(如 p - Akt、p - ERK)和总蛋白(Akt、ERK)的抗体进行检测。磷酸化蛋白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相应信号通路的激活或抑制情况。
信号通路抑制剂实验
使用特异性的信号通路抑制剂(如 PI3K 抑制剂 LY294002、MEK 抑制剂 U0126 等)来进一步探究整合素 β1 影响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信号机制。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抑制剂预处理一定时间后,再进行整合素 β1 基因操作(沉默或过表达),然后检测细胞增殖、分化相关指标以及信号蛋白的变化,以确定整合素 β1 作用的信号通路。
三、结果
(一)整合素 β1 表达调控效果
通过 siRNA 转染,整合素 β1 在表皮干细胞中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抑制率可达 70% 以上。而通过慢病毒介导的基因过表达,成功获得了稳定高表达整合素 β1 的表皮干细胞株,其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提高了约 2 - 3 倍。
(二)细胞增殖能力变化
CCK - 8 实验结果显示,整合素 β1 基因沉默组的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慢,在 72 小时培养后,吸光度值较对照组降低了约 30%。相反,整合素 β1 过表达组的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吸光度值较对照组提高了约 25%。
BrdU 掺入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果,整合素 β1 沉默组的 BrdU 阳性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过表达组则高于对照组,表明整合素 β1 对表皮干细胞增殖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三)细胞分化能力改变
在分化标志物检测中,整合素 β1 基因沉默组的角蛋白 10 和 involucrin 等分化标志物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在诱导分化后明显降低,而整合素 β1 过表达组这些标志物的表达则提前且增强。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整合素 β1 沉默组细胞中角蛋白 10 的阳性染色较弱且分布局限,而过表达组细胞中角蛋白 10 的阳性染色强度和范围明显增加,表明整合素 β1 促进表皮干细胞的分化。
(四)信号通路分析结果
Western blotting 检测发现,整合素 β1 过表达可促进 Akt 和 ERK 蛋白的磷酸化,而基因沉默则降低其磷酸化水平,提示整合素 β1 可能通过激活 PI3K - Akt 和 MEK - ERK 信号通路来调控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信号通路抑制剂实验表明,当使用 PI3K 抑制剂或 MEK 抑制剂后,整合素 β1 过表达对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促进作用被显著削弱,进一步证实了整合素 β1 通过这些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四、讨论
本研究结果清晰地表明整合素 β1 在人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细胞增殖角度来看,整合素 β1 的表达水平与表皮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呈正相关。这可能是由于整合素 β1 通过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激活了细胞内的 PI3K - Akt 和 MEK - ERK 等增殖相关信号通路。这些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了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周期的进展,从而推动细胞增殖。
在细胞分化方面,整合素 β1 同样表现出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可能通过调节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影响细胞内信号转导网络,促使表皮干细胞向终末分化状态发展。这种调节机制对于皮肤组织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至关重要。例如,在皮肤的自我更新过程中,表皮干细胞需要适时地启动分化程序,以补充衰老或受损的表皮细胞,而整合素 β1 可能作为一个关键的调控因子参与其中。
从临床意义角度分析,我们的研究结果为一些皮肤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某些皮肤损伤修复困难的疾病中,如慢性难愈合性溃疡,可能存在表皮干细胞功能异常,其中整合素 β1 的表达或功能失调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调控整合素 β1 的表达或其下游信号通路,有望改善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从而促进皮肤损伤的修复。此外,在烧伤后的瘢痕形成过程中,表皮干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异常分化可能与整合素 β1 的异常激活有关。进一步研究整合素 β1 在这些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可能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靶点。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一系列实验全面深入地研究了整合素 β1 对人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结果表明整合素 β1 可通过激活 PI3K - Akt 和 MEK - ERK 信号通路促进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这一研究为深入理解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皮肤生理病理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皮肤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点和策略方向。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整合素 β1 与其他细胞因子或信号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体内复杂环境下其对表皮干细胞功能的影响,以更全面地揭示表皮干细胞的调控机制。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整合素β1对人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
- 整合素 β1 对人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有关键作用。实验分析其表达水平影响,结果为皮肤修复和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思路。
-
- 上海富衡 | 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
- HaCaT细胞是人永生化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系,由德国科学家Fusenig于1989年从一名62岁男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病灶周围正常皮肤组织中分离建立。
-
- 表皮干细胞Nanog基因转染对其生物学特性影响研究
- Nanog基因转染对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及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通过构建Nanog过表达质粒,利用威尼德电穿孔仪进行转染,结合qPCR、Western blot及功能实验分析基因表达与细胞行为变化。
-
- 腺病毒载体调控乳铁蛋白抑制宫颈癌干细胞增殖机制研究
-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乳铁蛋白(LF)过表达对宫颈癌干细胞(CCSCs)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通过构建Ad5-LF腺病毒载体并转染CCSCs,利用Western blot、qPCR及功能实验验证LF表达
-
- 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分化小分子诱导研究进展
- 研究通过优化小分子组合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谱系分化,建立高效、低成本的体外分化体系。实验采用某试剂配制的无血清培养基,结合威尼德电穿孔仪进行基因表达调控
-
- 脂质体介导干扰素 γ 基因转染及其抗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
- 脂质体介导的干扰素 γ 基因转染机制及其在抗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从脂质体的结构特性、基因转染原理出发,详细分析了该方法的优势与挑战。通过实验研究,阐述了干扰素 γ 基因转染后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
-
- 人干细胞因子基因真核细胞转染表达优化研究
- 优化人干细胞因子(SCF)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转染与表达效率。通过调整电穿孔参数、培养基组分及基因载体比例,筛选出最佳转染条件。实验结果显示,优化后SCF蛋白表达量提升2.3倍,细胞存活率达85%以上。
-
- Nature materials/Adam J. Engler团队揭示干细胞分化过程中基质刚度与蛋白质束缚的相互作用
- 当水凝胶变形产生的机械力遇上脂肪干细胞分化,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
- Nature Materials: 细胞翻滚 (Cell Tumbling) 通过细胞核机械转导增强水凝胶中干细胞的分化
- 力学刺激是导致细胞环境改变的重要物理因素,在力学信号转导的过程中,各种信号通路作为细胞行为的调节器,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
-
- 一种靶向整合素αvβ6兼具成像诊断与治疗作用的多肽偶联药物研究
- 一种靶向整合素αvβ6兼具成像诊断与治疗作用的多肽偶联药物研究
-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载体转染人脐带干细胞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载体转染人脐带干细胞(hUC-MSCs)的可行性及其在神经再生中的潜在应用。通过构建BDNF基因载体并利用威尼德电穿孔仪进行转染,成功实现了BDNF在hUC-MSCs中的
-
- 乙肝病毒体外感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机制研究
- 研究旨在探索乙肝病毒(HBV)体外感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的分子机制。通过优化体外感染模型,结合威尼德电穿孔仪与某试剂增强病毒转染效率。
-
- 全面解析电穿孔转染对人骨髓干细胞作用
- 电穿孔法转染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B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通过电穿孔法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
-
- 干细胞肺再生药品临床测试中--干细胞治疗的新突破
- 埃泽思生物( Applied Cell)总部位于上海,专注于细胞治疗、再生医学等相关领域上游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公司产品在细胞与基因治疗、细胞样本存储,药物发现,科学研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
- FDA批准的间充质干细胞药品上市-干细胞治疗技术新发展
- 埃泽思生物( Applied Cell)总部位于上海,专注于细胞治疗、再生医学等相关领域上游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公司产品在细胞与基因治疗、细胞样本存储,药物发现,科学研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
- GAD65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分化调控机制研究
- GAD65基因在神经递质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GAD65过表达/敲低的神经干细胞模型,结合体外分化诱导体系,系统分析了GAD65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