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预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水中含量
上一期我们讨论了采用铁盐和溴化钾试剂对废水样品中的Tl进行萃取富集处理的方法,这个离线方法能有效去除碳酸锂生产企业排放废水中的复杂基质,降低对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灵敏度要求,简化了处理过程,同时节省了成本。但是离线的方法总还是需要人来进行预处理操作,那有没有方法能够实现自动化的富集处理呢?
答案是:有。
珀金埃尔默参考美国环境保护署200.9方法,开发了一种使用GFAAS直接分析各类水样品中超痕量Tl的方法,无需样品预处理,仅需在分析之前将多个样品涂覆在石墨管平台即可实现全自动预富集。根据HJ 748-2015规定的共沉淀富集法来进行检测,每个样品需要至少24小时的人工预处理。而利用在线预富集多次注入法,每个样品只需要15分钟,实现了整个过程的完全自动化。
利用自动采样器对浓度为0.5μg/L的Tl原液进行在线自动稀释和多次注入完成校准曲线。如图1所示,校准曲线的线性非常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利用优化的石墨炉程序,在叠加的谱图(图2)中可以看到所获得的校准标样和样品的谱峰对称,而且出峰时间保持一致,表明获得良好的谱图且无明显基体干扰。
图1 Tl含量校准曲线
图2 校准标样与样品中Tl的谱峰重叠
我们通过质量控制(QC)检查——校准标样之后立即分析质控样品——和分析环境参考标准物质(ERM)来确保该方法的有效性。QC标准样品能保证良好的回收率,变动范围不超过10%,可以满足监管机构通常的要求。
ERM和QC回收率研究结果
基于十一份0.2%HNO3重复测试的标准偏差计算方法检测限值(MDL)。与GFAAS直接分析法和GAFFS共沉淀预富集分析法相比,这个新方法的检测限值更低,接近ICP-MS的水平。
不同方法之间的检测限值对比
我们分析了三种不同的水样品。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的Tl含量都低于方法检测限值。添加0.1μg/LTl之后,每份样品的回收率范围是90-98%,表明富集过程没有导致样品损失,而且说明该方法的准确性很高。
利用GFAAS通过共沉淀法对水样品Tl含量进行的分析
采用在线预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水中的Tl,简化了分析过程,提高了样品通量。该方法具备更低的检测限值,良好的重现性,而且多次注入不会导致样品损失,能满足很多关于水质控制的规范,适用于检测饮用水、地表水和废水中的超痕量Tl。
想要了解更多实验方法细节,欢迎扫码下载完整的应用报告。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下载资料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海水中金属元素分析新思路
- 关注德国耶拿分析仪器,提供化学分析、生命科学领域的高性能仪器
-
-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压片糖中的铅含量
- 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加工设备、容器、包装材料中的铅可能会迁移带入糖果中,造成铅含量超标。本次实验选择一类压片糖,使用微波消解对其进行前处理,后续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其中的铅含量。
-
- 应用方案┃AA-1800S石墨炉原子吸收测食品中的铅含量
-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铅含量测定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二硫腙比色法。
-
- 生态部发布《水质 锑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锑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适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受一定污染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锑的测定。
-
- 《水质 总铟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征求意见稿
-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工业废水中总铟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本标准适用于工业废水中总铟的测定。当进样体积为 20 μL 时,本方法的检出限为 2 μg/L,测定下限为 8 μg/L。
-
- 《土壤和沉积物 Tl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发布稿
-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Tl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本标准适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Tl总量的测定。
-
- 国家标委会发布《饲料中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饲料中镉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
- 咸菜 、调料包中铅测定的整体解决方案—GB 5009.12-2023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 GB 5009.12-2023 食品中铅测定的整体解决方案它来了,CNW 亚氨基二乙酸型树脂小柱完美助力[胜利]
-
- 石墨炉原子化法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 石墨炉是非火焰原子化器,应用于原子吸收光谱法,是电热原子化器中广为应用的一种。
-
- 解决方案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白酒中的Pb含量
- 本文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白酒样品中的铅含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操作方便,结果准确。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