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库
仪器网>
资料库>基于智能感官和GC-IMS分析储藏年限对酱香型白酒的影响-日本insent电子舌
基于智能感官和GC-IMS分析储藏年限对酱香型白酒的影响-日本insent电子舌
-
本文由 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整理汇编
2024-07-19 16:07 51阅读次数
文档仅可预览首页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全文信息!
-
立即下载
摘要:该研究以采集自河北省邯郸永不分梨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第四轮次基酒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智能感官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探究了储藏年限对酱香型白酒感官品质和风味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储藏年限酱香型白酒中酸酯总量和总酯含量分别在74.16~85.40 mmol/L和2.89~3.64 g/L之间,且随着白酒储藏年限的增加,酒体中酸酯总量、总酯含量、鲜味、有机硫化物和萜类物质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酒体的明亮度、酸味和芳香类物质含量则明显升高。通过GC-IMS共定性了49种挥发性化合物,可以有效区分不同储藏年限酱香型白酒。筛选出18种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值>1且P<0.05的关键差异化合物,并从中挑选出6个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1的香气化合物,其中3-甲基丁酸乙酯和2-甲基丁酸乙酯在储藏10年的酱香型白酒中ROAV显著偏高(P... 更多
相关产品
更多资料
-
基于智能感官和GC-IMS分析储藏年限对酱香型白酒的影响-日本insent电子舌
- 摘要:该研究以采集自河北省邯郸永不分梨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第四轮次基酒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智能感官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探究了储藏年限对酱香型白酒感官品质和风味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储藏年限酱香型白酒中酸酯总量和总酯含量分别在74.16~85.40 mmol/L和2.89~3.64 g/L之间,且随着白酒储藏年限的增加,酒体中酸酯总量、总酯含量、鲜味、有机硫化物和萜类物质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酒体的明亮度、酸味和芳香类物质含量则明显升高。通过GC-IMS共定性了49种挥发性化合物,可以有效区分不同储藏年限酱香型白酒。筛选出18种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值>1且P<0.05的关键差异化合物,并从中挑选出6个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1的香气化合物,其中3-甲基丁酸乙酯和2-甲基丁酸乙酯在储藏10年的酱香型白酒中ROAV显著偏高(P... 更多[详细]
-
2024-07-19 16:07
期刊论文
-
基于智能感官和GC-IMS分析储藏年限对酱香型白酒的影响-德国AIRSENSE电子鼻
-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分析绿茶饮料中的特征挥发性和非挥发性化合物,为绿茶饮料风味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对12种绿茶饮料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并结合电子舌和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绿茶饮料中的非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结果]利用HS-SPME/GC-MS在12种绿茶饮料中共检测出135种香气物质,其中酯类40种,醇类21种,醛酮类27种,萜烯类31种,烃类8种,酚类4种,酸类1种,其他物质3种。共有的挥发性香气组分是柠檬烯、α-松油醇和芳樟醇,根据气味活度值(odour activity value, OAV)确定芳樟醇是绿茶饮料的特征香气物质,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赋予绿茶饮料独特的风味。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结果表明电子鼻和电子舌可以区分12种绿茶饮料,第一主成分(PC1)与第二主成[详细]
-
2024-06-21 12:41
期刊论文
-
电子鼻结合电子舌技术对五种酱香型白酒大曲的风味物质分析---日本INSENT电子舌
- 摘要:利用电子舌、电子鼻技术分析贵州仁怀地区5种酱香型白酒大曲的风味差异。对比95%乙醇溶液与去离子水萃取大曲滋味化合物发现95%乙醇溶液能萃取出更多大曲中与酸味、苦味相关的化合物,与酸味相关的化合物增加明显;5种酒曲除对CAO酸味传感器的负响应值差异显著(P<0.05)之外,风味轮廓基本相似;5种大曲中与咸味、鲜味相关的化合物含量较高;5种酒曲粉末与95%乙醇溶液萃取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除响应值Z高的氮氧化合物含量差异较大之外,其余传感器对大曲响应的风味轮廓相似,且95%乙醇溶液能萃取出大曲中更多的氮氧化合物、硫化物以及有机硫化物;5种酒曲中1号、2号、3号酒曲粉末气味相似,1号、3号、4号、5号酒曲95%乙醇提取液气味相似。
关键词:酱香型大曲;风味;电子舌;电子鼻;主成分分析;[详细]
-
2024-09-13 13:59
期刊论文
-
基于仿生学技术对中国十二大香型白酒品质差异的研究---日本INSENT电子舌
- 摘要:该研究利用电子鼻、电子舌、色度仪等设备对中国十二大香型白酒的香气、滋味和色泽进行测定和分析,比较了不同香型白酒的特性和差异。结果表明,相较于香气指标,不同白酒滋味指标间的差异更大,其中涩味、鲜味、咸味和苦味是差异Z大的几种滋味。白酒香气的检测结果显示,老白干香型、特香型、浓香型白酒相较其他香型白酒而言,芳香物质含量相对较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凤香型酒香气物质成分与其他11种香型白酒的差异Z大。研究结果为不同香型白酒香气、滋味和色泽差异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这对于后续通过仿生学技术区分不同香型的白酒和确定部分白酒的特征香气成分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白酒;香型;电子鼻;电子舌;色度仪;品质差异;[详细]
-
2024-09-28 00:15
期刊论文
-
基于电子舌对不同类型白酒味觉的研究---日本INSENT电子舌
- 摘要:采用电子舌对不同类型白酒进行味觉测试,通过酸味、甜味、苦味、咸味、涩味五种味觉传感器,检测不同类型白酒的味觉特点和味觉差异,运用主成分分析(PCA)技术,分析味觉测试值,其中苦味、涩味和苦味回味贡献率70.45%,为第一主成分(PC1),酸味、甜味贡献率23.64%,为第二主成分(PC2),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贡献率之和为94.09%,数据可靠且有效。研究发现电子舌能将清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和酱香型白酒进行区分,为电子舌味觉系统应用于白酒品评评价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白酒;电子舌;主成分分析;区分辨识;[详细]
-
2024-09-13 14:50
期刊论文
-
基于电子感官系统和GC-IMS技术的大黄饮片基原辨识研究---日本INSENT电子舌
- 摘要:目的 探寻不同基原大黄饮片滋味、气味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对大黄饮片进行基原辨识。[详细]
-
2024-12-09 11:22
期刊论文
-
辐照处理对高粱小曲白酒品质的影响-日本INSENT电子舌
- 摘要:为了探究辐照对高粱小曲白酒催陈的效果,采用电子鼻、电子舌检测技术和气相色谱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剂量(0、2、4和6 kGy)辐照处理后高粱小曲白酒的气味、滋味及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剂量辐照处理后样品的主要气味组分不变,均为W5S(氮氧化物)、W1S(烃类物质)、W1W(无机硫化物)、W2S(醇类和部分芳香型化合物)、W2W(芳香化合物和有机硫化物),但辐照处理对高粱小曲白酒气味产生明显影响;不同剂量辐照处理后样品滋味指标中苦味差异不显著(P> 0.05),甜味和酸味差异显著(P <0.05),其中样品的酸味表现出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酸味值增加的趋势;不同剂量辐照处理样品的主要成分含量与对照的差异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而增大。总体而言,高粱小曲白酒经辐照处理后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老熟现象,其变化规律符合白酒自然老熟规律,可在生产过程中尝试用辐照催陈高粱小曲白酒,以提升其品质。
关键词:高粱小曲白酒;辐照;气味;滋味;主要成分;品质分析;[详细]
-
2024-05-28 15:29
期刊论文
-
基于智能感官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原料冷冻处理对黄精米酒风味成分的影响-日本insent电子舌
- 摘要:目的 探究原料冷冻处理对黄精米酒风味物质成分的影响。方法 借助电子舌、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感官小组评价分析-20℃冷冻处理7 d与未冷冻处理原料黄精酿造黄精米酒的滋味和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 与未冷冻处理黄精米酒相比,冷冻黄精米酒的苦味、苦味回味、涩味、涩味回味、鲜味回味无显著变化,但鲜味和咸味降低,酸味有所提升;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冷冻黄精米酒的挥发性香气以芳香类物质为主,而未冷冻黄精米酒挥发性香气以氢化物、甲基类、长链烷烃为主。HS-SPME-GC-MS数据分析显示冷冻黄精米酒中酯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增加,醇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减少,未检测到醛酮类物质,该结果与电子鼻数据结果吻合;冷冻黄精米酒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 OAV)>1的物质有16种,其中丁酸乙酯的OAV最高(264.92),而未冷冻黄精米酒OAV>1的物质有20种,其中癸酸乙酯的OAV...[详细]
-
2024-07-19 16:06
期刊论文
-
基于GC-IMS和电子鼻技术分析贮酒容器对凤香型白酒香气成分的影响---德国AIRSENSE电子鼻
- 摘要:为研究贮酒容器对凤香型白酒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电子鼻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不同容器贮存的凤香型白酒风味物质及理化指标——乙醇体积分数、总酸、总酯、可溶性固形物质量浓度及pH值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期为凤香型白酒贮存工艺的改进提供参考。电子鼻和GC-IMS分析结果均表明:新产酒与贮酒香气特征有显著差别,陶坛与不锈钢罐贮酒风格相似,而酒海贮酒风格独特。GC-IMS在4类酒样中共检测出66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酯类、醛类、酮类、醇类物质;不锈钢罐和陶坛贮酒中乙醇酯类、双乙酰、1-丙醇等物质相对含量较高,在酒海贮酒中含有较多的高级醇酯类、醛酮类等物质;酒海贮酒中具有Z低总酸质量浓度,Z高可溶性固形物质量浓度、乙醇体积分数和Z高的pH值。 关键词:电子鼻;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酒海;陶坛;白酒;[详细]
-
2022-09-19 13:11
期刊论文
-
不同加工方式对姜母鸭感官风味影响的差异性分析---日本INSENT电子舌
- 摘要:以姜母鸭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加工方式对其感官风味的影响。通过TS-5000Z味觉分析系统和食品感官属性强度分析方法,对烤制、卤制和炒制姜母鸭的5种基本味(酸、甜、苦、咸、鲜)和涩味进行评价,并就加工方式和味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味觉分析系统分析发现,姜母鸭的有效味觉指标为甜、苦、咸、鲜和涩味,食品感官分析与之相比缺少了涩味作为有效味觉指标。炒制版的涩味和苦味均明显高于烤制版和卤制版,烤制版和卤制版在苦涩味方面非常接近;三者在鲜味方面差异很小,但在丰富性上存在明显不同,炒制版的鲜味回味(丰富性)远高于另外两种加工方式,同样炒制版姜母鸭的咸味也是Z强的。利用SIMCA对姜母鸭的加工方式与味觉进行主成分(PCA)分析显示,烤制版和卤制版姜母鸭与炒制版姜母鸭能够利用电子舌系统得到显著区分,烤制版和卤制版接近;丰富性、咸味、苦味、苦味回味的聚类位置与炒制版姜母鸭相似,鲜味在炒制版姜母鸭过原点的相反位置。综上,烤制版姜母鸭和卤制版姜母鸭在味觉上相近,炒制版姜母鸭与之差异显著,为探究加工方式对呈味物质的影响机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姜母鸭;电子舌;感官评价;味觉;烤制;卤制;炒制;[详细]
-
2022-08-22 11:04
期刊论文
-
添加白酒对人工接种东北酸菜挥发性风味成分及感官特性的影响---日本INSENT电子舌
- 摘要:该实验研究了添加白酒对人工接种乳酸菌发酵东北酸菜理化、挥发性风味成分及感官特性的影响。首先通过乙醇胁迫及产酸能力测定筛选混菌发酵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酸菜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结合感官评分与电子舌鉴定白酒对酸菜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和柠檬明串珠菌(Leuconostoc citreum)3株乳酸菌对乙醇具有一定耐受性且产酸能力较强。添加2%白酒结合3株乳酸菌混菌发酵酸菜的可滴定酸含量较未添加白酒的混菌发酵酸菜降低了4.02%。此外,添加白酒接种发酵酸菜形成了以酯类、酮类、含硫化合物和氨基酸为主的风味结构,并且提高了鲜味,降低了苦涩味,在颜色、味道和口感上均具有显著优势。为实现人工接种东北酸菜的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东北酸菜;耐乙醇乳酸菌;白酒;挥发性风味物质;滋味;[详细]
-
2023-07-24 12:55
期刊论文
-
不同类型酵母对精酿啤酒化学和感官特性的影响---日本INSENT电子舌
- 摘要:为研究不同类型的酵母对精酿啤酒的化学和感官特性的影响,选取5株酿酒酵母(4株上面发酵酵母、1株下面发酵酵母)进行酿造发酵实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以及离子色谱(IC)法提取并鉴定分析啤酒中的香气成分和有机酸成分,采用偏Z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挥发性化合物的定量与鉴别,并用电子舌对成品酒进行滋味评价。结果表明,4株上面啤酒酵母(A1-A4)与下面啤酒酵母L5相比,上面啤酒酵母的起发速度更快,发酵度更高,发酵液风味物质含量较高,酯香醇厚。综合发酵性能指标可以看出,菌株A2的发酵速度较快,Z早达到发酵峰值,发酵液感官风味协调,是一株发酵性能优良的精酿啤酒酵母;菌株A3具有较高的发酵度为80.87%,乙酸乙酯的产量高达45.64 mg/L,是一株具有高发酵度的啤酒酵母。 关键词:上面发酵;精酿啤酒;挥发性化合物;感官分析;偏Z小二乘判别分析;[详细]
-
2022-09-19 13:07
期刊论文
-
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兼香型白酒到底有什么区别?
- 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兼香型白酒到底有什么区别?[详细]
-
2015-07-27 00:00
操作手册
-
基于电子舌技术的食用槟榔滋味分析---日本INSENT电子舌
- 摘要:目的:提供一种与感官评价相比较更客观、准确的食用槟榔滋味评价方法。方法:采用电子舌和感官评价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学的方法对8个企业12个不同品牌的槟榔产品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品牌槟榔味觉指标差异显著(P<0.05);通过主成分、因子和聚类分析将样品分成三大类,每个聚类有其独特的滋味特点;结合电子舌和感官评价对比分析,除甜味以外,其余结果均一致;采用HPLC法测定食用槟榔中4种常用甜味剂,发现聚类3的4种甜味剂含量均Z高,聚类1的甜蜜素和糖精钠含量高于聚类2的,三氯蔗糖含量低于聚类2的,安赛蜜含量两者差异不显著。结论:电子舌可以用来分析槟榔产品的滋味和聚类相似滋味的产品,但与感官评价结果相比,甜味不一致。 关键词:电子舌;感官评价;食用槟榔;多变量统计学;[详细]
-
2024-09-13 14:51
期刊论文
-
GBT 26760-2011 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
- GBT 26760-2011 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详细]
-
2013-08-14 00:00
操作手册
-
益生菌固体饮料的味觉智能分析---日本INSENT电子舌
- 摘要:为探究益生菌固体饮料的滋味特性及消费者对其接受程度,以市售9种益生菌固体饮料为样本,用电子舌味觉系统分析其各项味觉指标,尤其是甜度和酸度的差异,发现“苦味、鲜味、丰富性(鲜味回味)”均是益生菌固体饮料有效的味觉指标。由36名志愿者组成感官评价小组,对上述味觉指标进行感官评价。结合智能分析结果和评价员评分结果发现电子舌多个传感器对整体滋味偏甜的样品应答明显,可以规避感官评价员感官分析时味蕾对过甜样品麻木的问题。智能分析结合评价员感官分析能够更好地指导益生菌产品的研发应用和市场推广,对推动产业发展有较大帮助,有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益生菌;固体饮料;电子舌;味觉;[详细]
-
2024-09-30 09:34
期刊论文
-
金属离子影响芦笋粉感官质量标准的研究---日本INSENT电子舌
- 摘要:本研究通过电渗析得到适合的金属离子浓度的芦笋汁,并产业化规模生产芦笋粉,选用电子舌感官评价技术量化芦笋粉的口感。[详细]
-
2025-04-14 11:12
期刊论文
-
电子鼻结合电子舌技术对五种酱香型白酒大曲的风味物质分析---德国AIRSENSE电子鼻
- 摘要:利用电子舌、电子鼻技术分析贵州仁怀地区5种酱香型白酒大曲的风味差异。对比95%乙醇溶液与去离子水萃取大曲滋味化合物发现95%乙醇溶液能萃取出更多大曲中与酸味、苦味相关的化合物,与酸味相关的化合物增加明显;5种酒曲除对CAO酸味传感器的负响应值差异显著(P<0.05)之外,风味轮廓基本相似;5种大曲中与咸味、鲜味相关的化合物含量较高;5种酒曲粉末与95%乙醇溶液萃取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除响应值Z高的氮氧化合物含量差异较大之外,其余传感器对大曲响应的风味轮廓相似,且95%乙醇溶液能萃取出大曲中更多的氮氧化合物、硫化物以及有机硫化物;5种酒曲中1号、2号、3号酒曲粉末气味相似,1号、3号、4号、5号酒曲95%乙醇提取液气味相似。
关键词:酱香型大曲;风味;电子舌;电子鼻;主成分分析;[详细]
-
2024-09-13 14:00
期刊论文
-
酶解对脱脂牛乳蛋白抗原性及感官特性的影响---日本INSENT电子舌
- 摘要:以脱脂牛乳为原料,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碱性蛋白酶(Alcalase,AT)、复合蛋白酶(Protamex,PT)和风味蛋白酶(Flavorzyme,FT)处理对脱脂牛乳的抗原性、分子质量分布、滋味和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AT对主要致敏乳蛋白的脱敏效果优于PT和FT(P<0.05),当酶底比为500 U/g、酶解时间为20 min时,其对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酪蛋白的抗原抑制率分别达到64.01%、76.00%和69.10%;AT、PT和FT处理后脱脂牛乳中低分子质量肽段明显增加,且苦味、涩味、苦后味、涩后味随酶解时间延长、酶底比的增加而升高,FT处理脱脂牛乳的滋味优于AT和PT;酶解脱脂牛乳的亮度值显著降低,红度值显著升高(P<0.05),透光性增加,AT处理脱脂牛乳的色泽更接近于牛乳。
关键词:脱脂牛乳;酶解;抗原性;滋味;色泽;[详细]
-
2023-06-05 10:51
期刊论文
-
基于感官评价和电子舌法的甘草锌颗粒处方筛选与掩味作用分析-日本INSENT电子舌
- 摘要:甘草锌颗粒是治疗儿童锌缺乏症的常用制剂,但因其用药疗程较长,口感成为影响临床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目前尚未有针对甘草锌颗粒的味觉评价研究。本文联用人体感官和仿生电子舌两种评价技术,对甘草锌颗粒处方进行筛选,从体内外不同角度对原辅料及优选处方进行味觉评价。结果表明,优选处方的不良口感主要是苦味与涩味,由甘草锌药物本身产生;辅料成分中,黄原胶是主要的掩味成分,使甘草锌颗粒相较于甘草锌原料的苦度和涩度至少下降1个等级。感官评价与电子舌评价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两种评价方式相互结合更有利于得到客观合理的结论。本文成人感官味觉评价实验属于研究性质的临床试验,已按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伦理要求,经所有受试者知情同意。
关键词:甘草锌;颗粒剂;感官评价;电子舌;处方筛选;掩味;黄原胶;[详细]
-
2024-06-28 16:04
期刊论文
Copyright 2004-2025 yi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未经书面授权 , 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