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 资讯中心>一文读懂合成生物学的那些事

一文读懂合成生物学的那些事

来源:SCIEX(爱博才思)      分类:商机 2021-09-23 15:08:36 627阅读次数
扫    码    分   享

以下文章来源于丹纳赫生命科学 ,作者杨子

gif.gif


logo.png


科学家一直在尝试从零开始制造全新的生命形式——用化学物质造出合成DNA(脱氧核糖核酸),由DNA合成基因,再由基因形成基因组,Z终在实验室造出全新生物体的分子系统。


如果说1953年DNA双螺旋分子结构的发现让分子生物学家意识到,基因与细胞的关系就像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那么合成生物学正在做的就是设计新“软件”、开发新“硬件”。


合成生物学的概念

合成生物学以工程化设计理念,对生物体进行有目标的设计、改造乃至重新合成,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新兴、前沿领域。


丹纳赫生命科学平台具有一系列的合成生物学方案,通过“设计—构建—测试—学习”这一闭环,深入掌握基因线路的设计原理,同时积累大批优质元件,从而让合成生物学的基因线路设计变得更加直接和可预测,提高研究效率, 重编程细胞,赋予它们新的能力。

1.jpg

图1:合成生物工作流程图


合成生物学的发展

 · 1 · 

1828年,德国化学家Wohler人工合成了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种有机物质-尿素,从而打破了“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物质壁垒。

 · 2 · 

1960,我国科学家S次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胰岛素。

 · 3 · 

基因组和后基因组时代,科学家正在为人工合成生命而努力。有活性的X174噬菌体(5386个bp)和脊髓灰质炎(7500个bp)已被科学家先后合成。

 · 4 · 

人工生命(以人工设计为主导)

1.jpg

图2:从2010年到2020年,合成生物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


虽然我们很容易关注到合成生物学的许多重要成就(图2),但是真正推动该领域发展主要有两点:1. 大量艰苦的技术工作提高了我们对遗传元件或者生物系统的理解程度和设计能力;以及2. 新技术的发现和创新让我们在设计、构建、测序和学习DNA遗传元件上变得比以往都更加高效(图3)。

1.jpg

图3:在过去的十年间,新的使能技术和工作方式

加快了合成生物学的设计-构建-测试-学习过程


合成生物学的研究与应用

从合成生物学的平台建设、专利与产业、安全与伦理、投融资与经济、科技政策与法规等角度辐射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动态,并按照工程生物学研究线路图(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分为以下研究方向:

  • 基因合成和组装,DNA Synthesis and Assembly;

  • 生物分子工程,Biomolecular Engineering;

  • 基因线路设计,Design of Gene Circuits;

  • 宿主和菌群工程,Host and Community Engineering;

  • 合成生物系统构建与应用(包含的应用领域:工业,诊疗与医药,食品,农业,环境,能源,材料),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ynthetic Biosystems (Industry, Therapy & Medicine, Food, Agriculture, Environment, Energy, Materials);

  • 机器学习(含数据科学),Machine Learning (Data Science)。


英国有句老话:When you turn 21, you get the keys to the door(当你年满21岁时,你就会拿到开门的钥匙) 。今年合成生物学21岁了,似乎拥有了一套解锁生物科学和生物经济的钥匙。多家合成生物学公司以超过10亿美元的估值上市,基因组工程已渗透到生物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DNA合成、编辑和重新编码正在帮助解决疑难杂症,也在新冠病毒检测和疫苗研发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若想了解更多关于合成生物学的前沿技术,欢迎参加丹纳赫中国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合成生物学专题课程,助您与创新拉近距离。


扫描如下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课程

logo.png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4-12-06 15:56:05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资讯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