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颗粒中黄芩提取物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应对方案(文末下载)
导语
5月23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小柴胡颗粒中黄芩提取物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
小柴胡颗粒是由柴胡、黄芩、姜半夏、党参、生姜、甘草和大枣7味药材组成,具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的功效,临床用于外感病,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口苦咽干等。其质量标准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法定制法为姜半夏、生姜以70%乙醇为溶剂进行渗漉提取,其余黄芩等5味水煎提取;对于臣药黄芩的质控项目包括薄层色谱鉴别和含量测定两项,但均使用黄芩苷对照品作为参照,存在指标化合物较为单一的问题。现行质量标准的不完善,让一些不法生产企业有机可乘,为降低成本,可能存在添加黄芩提取物进行投料的现象。【1】
据相关研究表明:黄芩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黄芩苷(含量占85%以上);而黄芩中的黄酮苷为主要的有效成分,包括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等120种以上,其中前四者含量约占9.0%~20%、0.15%~5.4%、1.7%~4.5%、 0.01%~1.3%,说明两者的物质基础存在明显差异。黄芩药材中掺入黄芩提取物投料或是以黄芩提取物代替黄芩药材投料均为未按法定制法生产,擅自改变小柴胡颗粒的制法,导致其物质基础发生改变,无相应临床数据证实其有效性,存在安全风险。【1】
为打击掺入黄芩提取物或将黄芩药材按提取物制法制备后投料生产小柴胡颗粒的违规行为,建标单位建立了黄芩提取物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
岛津分析方案
PDF下载链接见文末
分析仪器及色谱柱
LC-20AD高效液相色谱仪
推荐色谱柱
分析色谱条件
柱温:20℃
流速:0.6 mL/min
检测波长:270 nm
进样量:5 µL
流动相:A:0.5%甲酸 B:甲醇
岛津复现案例色谱图
补充检验方法对照特征图谱
峰1:黄芩苷;峰4:汉黄芩苷;峰5:黄芩素
使用LC-20AD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Shim-pack Velox C18液相色谱柱可以重现标准,对照药材呈现的色谱图峰形良好,主要特征峰均有检出,出峰顺序与标准对照参照图谱一致,各峰实现良好分离,黄芩苷峰理论板数达到190000,满足标准系统适用性要求(应大于5000)。
供试品溶液色谱图呈现与对照药材参照物中5个主要特征峰保留时间相对应的色谱峰,其中峰1与峰4应与对照品参照物峰保留时间一致。
综上所述,岛津仪器+色谱柱方案可以满足标准检测要求,供相关检测单位参考。
参考文献:[1]乔莉,简淑仪,赖竹仪,李华,黄俊忠.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小柴胡颗粒中掺入的黄芩提取物[J].中国药事, 2023,37(04):450-460. DOI:10.16153/j.1002-7777.2023.04.012.
标签:小柴胡颗粒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小柴胡颗粒中黄芩提取物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应对方案(文末下载)
- 小柴胡颗粒是由柴胡、黄芩、姜半夏、党参、生姜、甘草和大枣7味药材组成,具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的功效,临床用于外感病,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口苦咽干等。
-
-
- 国家市监总局发布《食品中匹可硫酸钠的测定》补充检验方法
-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含保健食品)中匹可硫酸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测定方法。
-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项食品补充检验方法 涉气相色谱仪等
- 食品安全的隐患和食品安全问题日趋严重,食品安全监管随之成为新的关注焦点。
-
- 国家市监总局公开征集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和食品快速检测方法
- 为打击食品非法添加、掺杂使假行为,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支撑,现公开征集一些重点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和食品快速检测方法。此次公开征集的有关事项和要求如下:
-
- 国家市监总局征集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和食品快速检测方法立项建议
- 针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非法添加、掺假掺杂物质的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及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中应用广泛的食品快速检测方法。
-
- 国家市监总局发布食品快速检测方法和食品补充检验方法修改单
-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发布《粮食及其碾磨加工品中T-2毒素的快速检测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等10项食品快速检测方法和2项食品补充检验方法修改单的公告
-
- 10月实施!《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解读与应对
- SCIEX对新版《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解读
-
- 网络会议邀请 [对照提取物及薄层色谱在配方颗粒质量标准中的应用探讨]
- 薄层色谱技术,多年来为中药配方颗粒的鉴别提供准确的质量评价, 能应用对照药材、对照品、对照提取物等,进行详细比对,有效解决解决指纹 / 特征图谱 / 相对保留时间计算出现偏差的问题,提高方法的重现性。
-
- 热点应对|罐车混运?食用油中矿物油检测的气相柱应对方案
- 植物油与煤制油的混运,会导致矿物油(mineral oil)、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等风险物质混入其中,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
- 颗粒表征技术实用宝典(白皮书免费下载)
- 在日常颗粒测量时,您会不会时长有上述疑问?由于欠缺基础知识,对测试过程的专业性难以把控,对检测结果不自信?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