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发布《水华遥感与地面监测评价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淡水水体蓝藻水华遥感监测方法、地面监测方法和水华程度评价方法等内容。甲藻、硅藻及其他藻类水华监测与评价可参考使用本标准。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14950 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GB/T 30115 卫星遥感影像植被指数产品规范》。
监测目的
采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开展水体的蓝藻水华监测,获得水体中蓝藻水华的空间分布位置,计算蓝藻水华面积及其所占水体面积比例,据此评价水华程度。
监测原理
采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监测蓝藻水华主要是基于正常水体光谱与发生水华水体光谱的差异。蓝藻水华暴发时,藻类聚集在水体表面,因其对红光波段的强吸收导致产生的红光波段反射率较低,在近红外波段具有类似于植被光谱曲线特征的“反射峰平台效应”,近红外波段反射率较高。而正常水体对近红外波段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导致反射率较低。因此,通过计算植被指数可以区分水华和正常水体。
遥感数据选择
选取具有红光(630 nm~690 nm)和近红外(760 nm~900 nm)波段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空间分辨率应取决于监测水体的大小,水体面积越小,空间分辨率要求越高。遥感影像数据至少覆盖监测水体 90%以上面积;在监测水体内,云覆盖率小于 50%。水陆掩膜、云掩膜、水草掩膜及观测几何条件等辅助数据坐标系及投影应与遥感影像数据保持一致。
大气校正
可见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的卫星遥感大气校正主要针对大气分子散射、气溶胶散射及水汽吸收的影响。可采用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的方法(如 6S 模型、Flaash 大气校正模型等)进行大气校正,得到各波段地表反射率,也称为大气层底反射率 ρBOA。
监测内容
核心指标为藻密度、藻类优势种和群落组成。
注:水温、pH、溶解氧、氨氮、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透明度、浊度、电导率、叶绿素 a、藻毒素等水质指标,以及流量、流速、水位、日照、气温、风力、风向等水文和气象指标可作为辅助指标,用于水华暴发原因和发展变化趋势分析。
布设方式
湖泊(水库)藻类水华监测点位一般布设在湖库入湖区、出湖区、中心区及其他易于暴发水华的水域。较宽阔的河流需要在近岸的左右两边同时布设点位,受潮汐(回水)影响的河流应考虑在回溯(回水)区、对照区布设点位,饮用水源区域须在取水点附近布设点位。在藻类水华多发、环境条件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布设常规监测点位,用于开展常规监测和预警监测,便于长期、连续的监测。对突发水华情况,根据现场情况布设应急监测点位,即临时点位,用于判断本次藻类水华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评价方法
水华程度评价采用定量分级评价方法。根据藻类优势种确定水华类型,依据藻密度和水华面积比例分别评价水华程度,并将水华程度分为五级,由轻到重顺序为:Ⅰ、Ⅱ、Ⅲ、Ⅳ、Ⅴ级。当这两项评价结果同时存在时,采用比较法综合评价水华程度。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生态环境部发布《水华遥感与地面监测评价技术规范》
-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淡水湖库水华监测、评价与管理。其他淡水水体的水华监测与评价可参考使用本标准。
-
- 生态环境部发布《滨海核电厂温排水卫星遥感监测技术规范(试行)》
- 本标准规定了滨海核电厂温排水卫星热红外遥感监测的技术流程与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滨海核电厂温排水产生的表层海水热影响的监督性监测。
-
- 生态环境部发布《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 本标准规定了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监测数据处理,质量保证 与质量控制,资料整编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江河、湖泊、水库和渠道等)环境质量手工监测。
-
- 生态环境部发布——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与技术规范
-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鉴别中样品的采集和检测,以及检测结果判断等过程的技术要求。
-
- 生态环境部发布《“十四五”国家地表水监测及评价方案》(试行)
- 本方案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
- 生态部发布《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 本标准规定了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方法及技术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
-
- 生态环境部发布《陶瓷工业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 本标准规定了陶瓷工业废气治理工程的总体要求、工艺设计、检测与过程控制、施工验收、运行维护等技术要求。
-
- 生态部发布《滨海核电厂温排水卫星遥感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 本标准规定了滨海核电厂温排水卫星遥感监测的技术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滨海核电厂温排水造成的海水热分布监测。 内陆核电厂温排水热分布监测和向水体直排的火电厂热分布监测可参考本标准执行。
-
- 生态环境部发布《核事故应急监测技术规范》意见征求
-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核动力厂发生核事故时,场外辐射环境应急监测的范围、布点、内容、样品采集 与管理、质量保证的技术要求。
-
- 生态环境部发布《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 本标准规定了辐射(仅限于电离辐射)环境质量监测、辐射源环境监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内容包括 现场测量、样品采集和管理、监测方法、数据处理、质量保证和辐射环境质量报告编写等方面。
-
- 生态环境部发布《环境γ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
-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γ辐射剂量率测量要求以及应遵守的技术规定。本标准适用于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监督性监测以及应急监测中环境γ辐射剂量率的测量,辐射工作 场所环境γ辐射剂量率监测可参考执行。
-
- 生态环境部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技术规范》
-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生态环境部门的环境空气质量业务化数值预报,用于规范和指导业务 化应用的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对其基本性能、组成和模拟效果等方面作出规定。
-
- 生态环境部发布《放射性测井辐射安全与防护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 本标准规定了从事放射性测井活动中应遵循的辐射安全与防护技术要求,包括辐射防护及监测、放射性测井安全操作、安全防护装置及工具、放射源贮存及运输、测井单位安全管理、辐射事故应急处置等方面内容。
-
- 生态环境部发布《辐射事故应急监测技术规范》意见征求
- 本标准规定了辐射事故应急监测的布点与采样、监测项目、分析方法、数据处理与上报、质量保证 等技术要求。
-
- 生态环境部发布《核动力厂核事故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 本标准适用于核动力厂发生核事故时场外应急组织实施的场外环境应急监测,其他核设施发生核事 故时的场外环境应急监测可参照执行。
-
- 生态环境部发布《近岸海域水质监测技术规范》意见征求
- 本标准规定了近岸海域水质监测样品采集、保存、运输、现场测试、实验室分析和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
- 生态环境部发布《应急监测中环境样品γ核素测量技术规范》
- 本标准规定了核与辐射事故情况下,应急监测中环境样品γ核素的测量技术。
-
- 生态环境部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废塑料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 规范和指导废塑料的环境管理,现批准《废塑料污染控制技术规范》为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并予发布。
-
- 生态环境部发布《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污染控制的总体要求,收集、贮存、运输、处理和处置 过程的污染控制技术要求,以及监测和环境管理要求。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最新话题
最新资讯
- 美天旎Miltenyi自动化细胞分选磁力架进口平替碳环智造自动细胞分离仪
- 核酸提取环节浓缩DNA/RNA用哪种真空离心浓缩仪好?
- 自动化细胞分选磁力架销冠碳环智造MX1-A自动细胞分离仪细胞分选器
- 适配美天旎miltenyiMS柱细胞分选磁力架哪个好
- 适配美天旎miltenyiLS柱LD柱全血柱细胞分选磁力架哪个好
- 有柱细胞分选和无柱细胞分选用哪种细胞分选磁力架好?
- 原生质体或者做菌液侵染的时候会用到哪种真空离心浓缩仪?
- permagen磁力架进口平替碳环智造96孔磁力架自动化仪器磁力架
- permagen磁力架进口平替碳环智造96孔磁力架自动化仪器磁力架
- Agilent 34970A 数据采集器 供应
作者榜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