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 资讯中心>生态环境部发布《水华遥感与地面监测评价技术规范》

生态环境部发布《水华遥感与地面监测评价技术规范》

分类:商机 2020-02-24 18:30:51 1673阅读次数
扫    码    分   享

本标准规定了淡水水体蓝藻水华遥感监测方法、地面监测方法和水华程度评价方法等内容。甲藻、硅藻及其他藻类水华监测与评价可参考使用本标准。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14950 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GB/T 30115 卫星遥感影像植被指数产品规范》。

监测目的

采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开展水体的蓝藻水华监测,获得水体中蓝藻水华的空间分布位置,计算蓝藻水华面积及其所占水体面积比例,据此评价水华程度。

表1.jpg

监测原理

采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监测蓝藻水华主要是基于正常水体光谱与发生水华水体光谱的差异。蓝藻水华暴发时,藻类聚集在水体表面,因其对红光波段的强吸收导致产生的红光波段反射率较低,在近红外波段具有类似于植被光谱曲线特征的“反射峰平台效应”,近红外波段反射率较高。而正常水体对近红外波段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导致反射率较低。因此,通过计算植被指数可以区分水华和正常水体。

遥感数据选择

选取具有红光(630 nm~690 nm)和近红外(760 nm~900 nm)波段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空间分辨率应取决于监测水体的大小,水体面积越小,空间分辨率要求越高。遥感影像数据至少覆盖监测水体 90%以上面积;在监测水体内,云覆盖率小于 50%。水陆掩膜、云掩膜、水草掩膜及观测几何条件等辅助数据坐标系及投影应与遥感影像数据保持一致。

大气校正

可见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的卫星遥感大气校正主要针对大气分子散射、气溶胶散射及水汽吸收的影响。可采用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的方法(如 6S 模型、Flaash 大气校正模型等)进行大气校正,得到各波段地表反射率,也称为大气层底反射率 ρBOA。

表2.jpg

监测内容

核心指标为藻密度、藻类优势种和群落组成。

注:水温、pH、溶解氧、氨氮、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透明度、浊度、电导率、叶绿素 a、藻毒素等水质指标,以及流量、流速、水位、日照、气温、风力、风向等水文和气象指标可作为辅助指标,用于水华暴发原因和发展变化趋势分析。

布设方式

湖泊(水库)藻类水华监测点位一般布设在湖库入湖区、出湖区、中心区及其他易于暴发水华的水域。较宽阔的河流需要在近岸的左右两边同时布设点位,受潮汐(回水)影响的河流应考虑在回溯(回水)区、对照区布设点位,饮用水源区域须在取水点附近布设点位。在藻类水华多发、环境条件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布设常规监测点位,用于开展常规监测和预警监测,便于长期、连续的监测。对突发水华情况,根据现场情况布设应急监测点位,即临时点位,用于判断本次藻类水华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评价方法

水华程度评价采用定量分级评价方法。根据藻类优势种确定水华类型,依据藻密度和水华面积比例分别评价水华程度,并将水华程度分为五级,由轻到重顺序为:Ⅰ、Ⅱ、Ⅲ、Ⅳ、Ⅴ级。当这两项评价结果同时存在时,采用比较法综合评价水华程度。

标签:水华遥感 地面监测 技术规范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资讯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