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 资讯中心>政策解读 | 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纳入我国法规制度

政策解读 | 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纳入我国法规制度

来源:深圳市瑞沃德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类:商机 2020-11-30 09:37:40 537阅读次数
扫    码    分   享

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历时一年整,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终于纳入我国法律,将于2021年4月15日实行。


本法案是指国家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威胁,生物技术能够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系统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生物领域具备维护国家安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此法案的实施也明确了生物安全的重要地位和原则,规定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生物安全应当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人为本、风险预防、分类管理、协同配合的原则。


同时,法律健全了各类具体风险防范和应对制度。针对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人类遗传资源和生物资源安全,生物恐怖袭击和生物武器威胁等生物安全风险,分设专章作出针对性规定。此外,还加强生物安全能力建设,从严设定法律责任。


01

什么是“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概念是人们避免或控制生物危害发生的要求。世间存在生物威胁或生物危害,即感染性生物因子形成的使人忧虑的、可能发生的严重危害,这些生物因子有些本身就存在于自然界中,有些是由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而产生。


02

威胁生物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当下,生物安全形势严峻,世界面临多种生物威胁,新发突发烈性传染疾病、外来物种入侵、生化技术缪用、生化武器攻击,成为人类共同的挑战。


20世纪50年代,环境污染导致水俣病,侵害人类神经系统;2009年,H1N1猪流感,造成6000余万人感染,27万余人住院ZL;2014年,埃博拉病毒,造成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2016年,寨卡病毒蔓延至41个国家,患者超过150万人……时间进入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件,已经为我们敲响生物安全的警钟。


03

如何避免生物安全危害?

有些生物因子本身就存在于自然界中,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地位和特征,有独特的保护自己能力。尊重自然,尊重每一位生物,不要因为自己的强大而肆意妄为。和自然界生物和谐共处,才能营造和谐的局面。


另外一些则是由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而产生。这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处理病原微生物、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材料或寄生虫时应该严格注意。为确保实验对象不对人和动物造成生物伤害,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在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的设计与建造、使用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守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所采取的综合防护措施。


文末福利


微信图片_20201130093429.png

扫码免费SY


瑞沃德ZX推出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M1324R标配24×1.5/2.0mL气密性转子,另有三种不同规格转子可选。四款转子都可以进行高温灭菌操作。【注:设计气密性转子主要是防止离心管以外破碎,造成气溶胶外泄污染。气密性转子用于离心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潜在的感染性样品(如血液样品),放射性样品】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5-03-07 11:19:53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资讯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