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 资讯中心>中国修订《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 以高标准开放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中国修订《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 以高标准开放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分类:动态 2025-04-23 11:02:01 50阅读次数
扫    码    分   享

为深化制度型开放、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25年4月21日正式发布修订后的《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将于6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旨在通过对接国际规则、强化标准转化与实施,打破国内外市场壁垒,推动我国内外贸一体化迈向更高水平。

一、政策修订背景:对接国际规则与破解发展瓶颈  


随着世界经贸规则加速重构,国际标准已成为国际贸易的“技术语言”。世界贸易组织(WTO)《贸易技术壁垒协议》(TBT协定)明确要求成员国优先采用国际标准,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等)近年来也强化了成员国的版权合规义务。我国现行《办法》自2001年实施以来,虽促进了部分领域标准接轨,但仍面临三大挑战:  

1. 国际标准转化率待提升:截至2024年,我国国际标准转化率为82%,距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的“2025年达到85%以上”目标仍有差距。  

2. 标准制定效率不足:部分行业采标国家标准制定周期长,与国际标准更新速度脱节,导致技术滞后。  

3. 企业合规压力增大: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趋严,部分企业因不熟悉国际标准版权政策而面临法律风险。  

新《办法》的出台,正是破解上述难题、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举措。


二、政策核心内容:五大机制推动标准一体化  


修订后的《办法》聚焦国际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内外贸规则衔接的制度框架:

 

1. 明确国际标准范围与转化路径  


  • 仅采用ISO、IEC、ITU三大国际标准组织发布的标准,确保权威性与一致性。  

  • 转化方式包括等同采用(IDT)和修改采用(MOD),后者需标注技术差异及理由,兼顾国际规则与本土需求。  

2. 建立国际标准跟踪与快速响应机制  


  • 国内对口技术机构须在国际标准制定各阶段完成后30日内通报进展,缩短国内外标准信息差。  

  • 对正在制定的国际标准,鼓励同步制定采标国家标准,实现“国际标准发布即国内实施”。  

3. 优化采标标准制定流程  


  • 采标项目优先立项,立项至报批周期压缩至12个月,较常规标准缩短30%以上。  

  • 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例如市场监管总局通过“国际标准跟踪转化工作平台”实时更新标准动态。  

4. 强化版权合规管理  


  • 在立项评估、报批审核等环节嵌入版权审查,明确采标文本公开须符合国际标准组织政策。  

  • 针对其他国际组织标准(如ASTM、IEEE)的采用,需额外遵守其版权规则,避免法律纠纷。  

5. 完善监督评估与动态纠错  


  •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开展重点领域实施效果评估,发现问题后向国际组织反馈修改建议。  

  • 建立企业参与机制,鼓励生产者、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参与标准制定与实施。  

三、对内外贸一体化的实质性推动  


新规通过“标准统一”破除国内外市场分割,具体影响体现在:  


1. 降低外贸企业合规成本  


  • 出口企业可依据同一套国家标准同时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减少重复认证费用。例如,医疗器械CE认证与国内注册标准趋同后,企业成本降低约20%。  

2. 助力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 中小微企业通过采标标准快速获取国际先进技术,缩短研发周期。据统计,采用国际标准的中小企业出口订单增长率较非采标企业高15%。  


3. 促进进口产品国内流通  


  • 符合国际标准的进口商品可更便捷进入国内市场,2024年上海自贸区进口仪器通关时间已压缩至2小时,较2020年减少70%。  

4. 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

  • 统一标准推动上下游企业技术参数对接,如半导体设备接口标准化使产业链协作效率提升30%。  

四、企业应对策略与政策支持  


为引导企业适应新规,市场监管总局配套推出三大举措:  

1. 技术帮扶:通过千场标准化培训(2024年已覆盖近百万人次),提升企业采标实施能力。  

2. 资金支持:对首台套采标设备给予最高30%采购补贴,2024年国产质谱仪中标额同比增长381%。  

3. 平台赋能:建设“国际标准数据库”及合规指南库,帮助企业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  

五、未来展望:从“跟跑”到“并跑”的标准化战略  


根据《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到2030年,我国将主导制定500项以上国际标准。此次《办法》修订不仅服务于内外贸一体化,更是争夺国际规则话语权的重要布局。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推动更多自主技术成为国际标准,例如在新能源检测仪器、量子计量等领域实现突破。

标签:国际标准管理办法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个人[详细]
最近更新:2025-04-30 13:42:03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资讯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