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技术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 技术中心>科技与探索:吴巍炜老师如何推动光电与核技术的结合

科技与探索:吴巍炜老师如何推动光电与核技术的结合

来源: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      分类:应用方案 2024-11-06 14:54:47 49阅读次数
扫    码    分   享

2024年,卓立汉光迎来成立25周年的重要时刻,为回馈广大用户的支持与厚爱,公司特别推出“卓立汉光25周年系列活动”。其中,视点前沿名人专访成为系列活动的一大亮点,旨在通过卓立汉光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光电前沿技术与人物,推动光电行业的发展。

近期,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董磊副总经理携团队前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采访吴巍炜老师。 吴老师在光电与核技术融合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吴老师那充满活力的实验室里,一场关于科研梦想、学术探索与未来科技蓝图的对话即将展开。我们将跟随镜头,了解吴老师如何将光电与核技术相结合,并探索技术创新的步伐。同时 ,吴老师还将分享他对科研工作的看法以及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展望。

吴巍炜.jpg

▲现场采访图片

科研逐梦路:求学、职业旅程与科研风采

吴老师分享了他的求学经历,从兰州大学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毕业后,继续在材料物理化学领域深造。他介绍了自己是如何从核技术领域转向光电领域,以及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开展的研究工作。

谈科研成果转化: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与策略

吴老师介绍了他的团队在光电与核技术融合领域的研究工作,包括贝塔伏电池和核电池的研究。他强调了这些研究在极*条件下的应用潜力,并分享了团队如何通过自建电子加速器进行实验研究。

详解光电与核技术在科技领域的实际应用与创新

吴老师详细阐述了光电与核技术在科技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在能源转换和红外热光伏电池领域的创新。他提到,这些技术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开发新型能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国产仪器科研设备:从跟跑到领*的自主创新之路

吴老师讨论了国产科研设备在光电与核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他指出,国产设备在提高科研效率和推动科技进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卓立汉光25周年祝福语期望

在卓立汉光成立二十五周年之际,吴老师送上了诚挚的祝福。他希望卓立汉光能够继续推动科技进步,并与国内外的研究团队和企业携手合作,共同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采访感言:

通过与吴巍炜老师的深入交流,我们对光电与核技术融合领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对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感到兴奋。吴老师的科研经历和对技术发展的深刻见解,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期待吴老师的团队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并为科技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吴巍炜老师简介

吴巍炜,男,教授,1984年11月出生于浙江杭州,2007年本科毕业与兰州大学材料化学专业。2009年进入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开始研究生涯,2013.3至2014.8月,加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联合培养,2014年6月于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被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作为特聘教授引进;2017年3月,作为华山学者“菁英”人才计划引进加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工作,2018年获批陕西省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2021年1月,担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山学者“菁英教授”。目前主持多项省部级项目和企业研发项目。

博士期间荣获教育部学术新人奖和博士国家奖学金。博士后期间,开展基于纳米材料的癌症呼吸传感、柔性多功能传感器、人造皮肤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从事传感材料设计与合成、人工智能纳米传感器技术、核技术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在纳米材料合成与表征、功能纳米器件设计与制造、人工智能纳米传感器技术等研究领域有一定的积累,在Chemical Reviews, Nano-Micro Letters、Nano Research, Advanced Materials、ACS Sensors、ACS Nano、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IF>10 30篇,论文引用33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334次,H因子27,并授权中国发明专*11项(转化3项)、美国专*一项,中国发明专*实质审查中14项。

标签:光电技术核技术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5-05-23 11:43:41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文章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