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量测试台多喷嘴组合测试方式技术解析
一、核心原理
多喷嘴组合测试基于压差式风洞测量技术,通过测量喷嘴前后压差计算流速,多个独立喷嘴的协同工作实现宽范围、高精度风量检测。
1.流量叠加原理:单个喷嘴流量由公式 QN=Cd×Un×An 计算,Cd为喷嘴流量系数,与喷嘴结构、流体特性相关,Un为喷嘴前后压差对应的流速,An为喷嘴截面积),多喷嘴组合风量 QT=∑QN,通过气缸自动封堵不同喷嘴组合,动态调整启用喷嘴数量以实现流量范围扩展。
2.压差动态校准:喷嘴前后设置均流网装置,确保气流均匀性;通过差压传感器测量喷嘴前后静压差,结合伯努利方程反推流速,误差可控制在±1%以内。
二、系统组成与设计
1.喷嘴模块:
采用气缸驱动自动封堵技术,支持不同直径喷嘴快速切换,覆盖50m³/h~100000m³/h风量范围。
喷嘴内壁经镜面抛光处理,减少湍流干扰。
2.传感器配置:
差压传感器:实时捕捉喷嘴前后压差,精度达±0.5%FS。
温度/压力补偿模块:自动修正STP标准状态(温度20℃、压力101.325kPa)下的风量数据。
3.智能控制单元:
集成PLC控制系统,支持预设AMCA 210或GB/T 1236-2017测试标准,一键生成PQ(风量-静压)曲线。
三、典型工作流程
1.初始化阶段:
根据预估风量选择喷嘴组合(如小风量启用单喷嘴,大风量启用多喷嘴并联)。
2.测试执行阶段:
启动辅助风机调节管道静压,模拟实际工况。
通过压差数据实时计算各喷嘴流量,叠加后输出总风量。
3.数据输出阶段:
自动生成包含风量-功率-效率曲线的AMCA标准报告,支持CSV/PDF格式导出。
四、技术优势
1.高精度:多喷嘴组合可将测量误差压缩至±1%以下,优于传统单喷嘴±3%的精度。
2.宽量程:通过不同喷嘴组合覆盖50m³/h~100000m³/h范围,适应微型散热风扇至工业离心风机的全场景测试。
3.智能化:支持云端数据同步与热阻测试模块扩展(如散热模组RQ曲线分析)。
4.模块化设计:单个喷嘴损坏时可独立更换,降低维护成本
五、选型建议
符合 AMCA 210-2016、GB/T 1236-2017标准要求。
优先选择支持动态喷嘴切换+STP补偿的风量台,适配高温/高湿度等复杂工况。
风量测试台多喷嘴组合测试方式其结构设计兼顾灵活性(多喷嘴切换)与稳定性(均流装置),满足工业级测试需求。
标签:风量台
相关产品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风量测试台多喷嘴组合测试方式技术解析
- 一、核心原理 多喷嘴组合测试基于压差式风洞测量技术,通过测量喷嘴前后压差计算流速,多个独立喷嘴的协同工作实现宽范围、高精度风量检测。 1.流量叠加原理:单个喷嘴流量由公式 QN=Cd
-
- 大型风量测试台技术优势
- 一、高精度与宽量程设计 超大测量范围:支持风量范围50~100,000 m³/h,覆盖工业级风机、空调设备及大型通风系统的性能测试需求; 精zhun测量能力:采用多喷嘴组合或皮托管式原理
-
- 风量测试台 四种通风机类型质量流量测试方法
- 通风机单位质量功的上限为25000J/kg,当通风机输送介质平均密度为1.2kg/m3时,相当于通风机压力升约等于30000Pa。 有四种装置类型: 一A型:自由进口,自由出口; 一B型:自由进口,管
-
- 风量测试台 工业通风机流量的测定方法
- 工业通风机流量有两种测定方法,即:使用管路内流量计或横动法。 一、横动法 应在管道截面的数个位置上测量就地速度,采用某种合成方法,将各单独的速度数值合并后以产生管道内平均速度的估计值,测量管道内横
-
- 风量测试台,风室泄露试验方法:压力衰减法和流量计法。
- 风量测试台,工业通风机 用标准化风道性能试验中风室泄露试验方法:压力衰减法和流量计法。
-
- 风量台中风机性能测试不同工况条件
- 在风量测试台中,风机测量工况是指通过调节风机运行参数(如风量、静压、转速等),模拟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性能状态,以全面评估其效率和稳定性。 一、基础工况类型 1.额定工况 定义:
-
- sciencetech大面积太阳光模拟器 (LASI), 单个或多组合的太阳光模拟器系统
- 单个或多组合的太阳光模拟器系统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