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到工艺:内毒素控制与去除全解析
引言:内毒素的威胁及其重要性
内毒素(Endotoxin)是革兰阴性菌外膜不可或缺的结构成分,是在细菌繁殖过程中以及菌体崩解、自溶时所释放出的毒性物质,其主要成分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在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内毒素是常见且严重的污染源。内毒素污染不仅会影响生物制品的纯度,还可能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热、休克等不良反应。因此,在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中,内毒素的去除和检测至关重要,是保障产品安全性的核心步骤。
Fig.1 内毒素结构示意图(图片引自Monteiro和Faciola,2020)
内毒素有单体、胶束或囊状的存在形式。内毒素以胶束、立方体、层状或囊泡形式聚集,在药物溶液中呈现净负电荷。带负电荷的“胶束”内毒素可以吸附在多聚阳离子配体上,或者可以通过疏水脂质尾部与疏水表面的相互作用去除单个内毒素单体。
Fig.2 内毒素存在形式
内毒素污染的主要来源
内毒素污染主要来自两大方面:
• 生产系统污染:在基因工程生产中,大肠杆菌常用于表达重组蛋白。在细胞破壁和纯化过程中,细菌内毒素会大量释放到溶液中,成为主要污染源。通常10%的湿菌浓度可产生几万EU/mL的内毒素。
• 原材料和环境污染:即便使用CHO细胞或酵母等不产生内毒素的表达系统,生产所用的原辅材料、溶液、生产环境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污染,依然可能引入内毒素。
Fig.3 生产过程中内毒素污染控制
内毒素检测方法概述
为了保障生物制品的安全性,内毒素检测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
家兔热原法
本法仍收录在现行版《中国药典》中。由于家兔对热原的反应与人基本相似,所以采用家兔耳缘静脉注射的方式,监测家兔体温,用来定性检测热原。这种方法较为传统,但在敏感性和环保性方面有所限制。
鲎试剂(LAL)法
鲎试剂(LAL)法包括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其中凝胶法包括凝胶限度试验和凝胶半定量试验两种,为《中国药典》规定的“仲裁”方法;光度测定法又分为浊度法(包括终点浊度法和动态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包括终点显色法和动态显色法)。该方法利用鲎试剂中的凝胶酶与内毒素反应,被广泛用于检测。其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的优点。
重组C因子法
以重组技术生产C因子作为替代试剂,不仅能够有效检测内毒素,还避免了对自然资源(鲎蟹)的过度依赖,具有环保和可持续性的优势。
Fig.4 内毒素检测发展史
内毒素去除的主要层析工艺
如何有效去除生物制品中的内毒素成为生物制品安全性与质量保障的关键。内毒素的结构特征是去除细菌内毒素的基础,目前已形成多种内毒素去除层析工艺,包括疏水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亲和层析法和凝胶过滤法等。
阴离子交换层析
利用内毒素在pH>2时带负电的特性,通过带正电荷的填料结合并去除。阴离子交换层析法适用于低盐浓度条件下的样品。可使用流穿模式,上样前将样品pH控制在目的蛋白pI以下,使其带正电。这样内毒素结合在填料上,目的蛋白直接流穿。
疏水层析
疏水层析法利用高盐增加蛋白疏水性与介质结合。在高盐体系中,内毒素由于脂质A部分有很强的疏水性发生凝集,无法与层析介质结合,因此能够有效去除内毒素。
凝胶过滤层析
内毒素可在水溶液中以非极性和离子相互作用,形成大小为1,000kDa 分子聚集体,它与多数生物蛋白分子量差异较大。基于这一特征,可以采用凝胶过滤层析,将大分子内毒素分子与目标蛋白分离。
亲和层析
使用特异性吸附内毒素的配基(如多粘菌素B),能够高效去除样品中的内毒素。
复合模式层析
结合电荷、疏水性和氢键等多种相互作用机制,复合模式填料能够在一步操作中高效去除内毒素,适用于要求高纯度的产品。
结语
内毒素的检测与去除是确保生物制品安全性和高质量生产的核心步骤。通过科学选择去除技术和高效的层析填料,不仅能有效降低内毒素含量,还能提升纯化效率,符合严格的国际法规标准。为应对内毒素去除的挑战,博格隆推出了一系列高效的层析产品,为生物制药行业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率。
相关产品信息
更多产品请至站内查询。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从源头到工艺:内毒素控制与去除全解析
- 在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内毒素是常见且严重的污染源。在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中,内毒素的去除和检测至关重要,是保障产品安全性的核心步骤。
-
- 从源头到龙头,从进水到出水 | 看得见的水质保障,看不见的科技支撑
- 从源头到龙头,从进水到出水 | 看得见的水质保障,看不见的科技支撑
-
- 探秘工业3D相机成像原理:从技术到应用全解析
- 通过利用先进的成像技术,3D相机能够捕捉物体的三维形状信息,并生成精确的三维模型。这些数据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干预,还能够显著提升产品质量的控制水平。本文将深入探讨工业3D相机的成像原理,帮助读者理解其工作机制及其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优势。
-
- 从源头控制问题食品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 多功能食品安全检测仪操作比较简便,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现场检测工作。
-
- 从源头控制问题食品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 多功能食品安全检测仪操作比较简便,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现场检测工作。
-
- 从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到多肽药物筛选的全流程解析
- 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可以高效地筛选出具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肽分子,为新型药物的发现提供候选分子。
-
- 从制冷到控湿:恒温恒湿试验箱技术原理全解析
- 恒温恒湿试验箱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它能精准营造出稳定的温湿度环境,为产品性能测试、材料特性研究提供可靠依据。接下来,我们深入剖析其从制冷到控湿的技术原理。
-
- 消防液位传感器构造解析:确保安全从源头把控
- 通过传感器的精确测量,确保消防系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有效地提供足够的水源,从而增强火灾扑救的能力。本文将详细介绍消防液位传感器的构造、工作原理以及其在消防安全中的重要性。
-
- 从源头控制污染:甲烷传感器在油气回收中的应用
- 油气产生于油品生产、储运装卸等过程中的挥发,会造成油品损耗、影响大气质量和人体健康,并且存在爆炸等安全隐患。油气回收可以将原本会被排放的油气重新收集利用,提高油品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改善空气质量。
-
- 从实验室到餐桌:新一代食品安全检测仪深度解析
- 从实验室到餐桌:新一代食品安全检测仪深度解析
-
- 半导体行业应用专题 | Slurry从生产到POU使用端的全流程LPC控制一体化解决方案
- CMP工艺的效率和质量直接依赖于抛光液(Slurry)的性能,尤其是其中的大颗粒污染物(LPC)。LPC的存在可能导致晶圆表面划痕、缺陷增加,甚至影响器件的电学性能。因此,控制Slurry中LPC的数量是确保CMP工艺成功的关键。
-
- EMI检测全流程:从零基础到专业报告
- 电磁干扰(EMI)测试系统是一种用于评估电子设备或系统在环境中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或受到外部电磁辐射干扰信号的专用仪器。EMI测试在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认证过程中至关重要。
-
- 探秘透射电镜表征原理:从基础到应用全面解析
- 它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微观结构信息,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纳米技术等领域。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透射电镜的表征原理,包括其基本工作原理、成像机制以及如何通过TEM分析样品的微观结构特性。
-
- ICP-MS应用全解读:从方法到操作教程,一篇搞定
- ICP-MS通过将样品引入高温等离子体中,将其中的元素转化为离子,再通过质谱仪对离子进行检测和分析。其的灵敏度和广泛的元素检测能力,使其成为了多领域分析的重要工具。本文将详细探讨ICP-MS的作用,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
- 抗体下游工艺中HCP去除策略
- 实现HCP的充分去除是抗体药物生产的一个关键目标,这主要取决于上游细胞培养工艺控制与下游纯化工艺控制。在抗体下游纯化工艺中,需要灵活应用不同方法,结合不同分离原理清除HCP。
-
- 从源头控制微生物,莱恩德ATP检测仪让卫生管理更高效
- 从源头控制微生物,ATP检测仪让卫生管理更高效
-
- 瑞士万通离子色谱|从锂电池生产到回收的质量控制好帮手
- 瑞士万通离子色谱|从锂电池生产到回收的质量控制好帮手
-
- 从“嗅觉”到“光电”:开启工业安全与环境监测新时代
- 在现代工业的浪潮中,气体检测技术作为保障工业安全和环境监测的关键工具,正经历着一场从传统迈向前沿的深刻变革。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