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正极材料残余碱含量分析
残余碱含量过高会给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残余碱含量会对电池正极制浆工序产生重要影响,其含量过高时,浆料黏度大,且受环境湿度影响变得不稳定,难以涂布;表面的Li2CO3会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造成电池胀气,恶化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残余碱等杂质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一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所以残余碱是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控制指标。
品质要求
正极材料属于锂离电池制造中的关键一环,产品性能检测和质量控制不容忽视。钴酸锂、掺杂型镍钴锰酸锂、包覆型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等材料均需要测定残余碱含量,残余碱是关键检测指标,含量应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残余碱,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颗粒表面附着的碱性物质。残余碱主要以氢氧化和碳酸形式存在,测试后将其量全部以碳酸锂含量表示则为残余碱,以锂含量表示为残余锂。
检测方案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残余碱主要以氢氧化锂(LiOH)和碳酸锂(Li2CO3)等形式存在,残余碱可溶于水,而正极材料不溶于水,因此通过正极材料与水混合后再分离的方法,将正极材料表面附着的残余碱提取到水中。氢氧化锂是碱、碳酸锂是强碱弱酸盐,均可以被盐酸滴定,在电位滴定时有明显的等当点。
反应原理
LiOH+HCl?LiCl+H2O
Li2CO3+HCl?LiHCO3+LiCl+H2O
LiHCO3+HCl?LiCl+H2O+CO2
滴定实验方案
样品 | 正极材料 | |
滴定类型 | 酸碱滴定 | |
滴定剂 | 0.1mol/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 | |
滴定终点 | 2个 | |
仪器 | ZDJ-5B(含第二套滴定管路) | |
电极 | E-201F型pH复合电极 |
推
ZDJ-5B自动滴定仪
实时显示滴定曲线,支持计算公式编辑,支持滴定过程编辑,支持连接电脑实现滴定管理。支持拓展第二套滴定管路。
推
E-201F pH复合电极
外壳材质:聚碳酸酯,二合一常规样品pH电极,可填充参比溶液(3M KCl 参比液),带可拆卸保护脚;适用于水相的酸碱滴定。
模式:pH预设终点滴定模式 最小添加体积:0.0200mL 最大添加体积:40.0000mL 添加方式:等量添加 每次添加量:0.0100mL 设定终点数:2 | 终点1预设终点:8.5pH 预控点:9.5pH 终点2预设终点:4.5pH 预控点:5.5pH 平衡值:1.00mV 平衡时间:3s 最大等待时间:10s |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锂电池正极材料残余碱含量分析
- 锂电池正极材料残余碱含量分析
-
- 锂电池正极材料中铁含量测定
- 磷酸铁锂和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中,铁属于主元素,产品性能检测和质量控制不容忽视。
-
- 【实验方案】锂电正极材料含量测定
- 【实验方案】锂电正极材料含量测定
-
- 锂电池正极材料 水分测定 新标准解读GB/T 45330-2025
- 锂电池正极材料 水分测定 新标准解读GB/T 45330-2025
-
- 锂电池电解液游离酸含量分析
- 电解液在电池中正负极之间起到传导电子的作用,是锂离子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等优点的保证。
-
- 应用案例 | TESCAN TENSOR 开启电池正极材料分析的新视角
- 利用 TESCAN TENSOR 对高镍层状正极材料进行 4D-STEM 分析
-
- 锂行天下 | Avio 200 ICP-OES测定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元素含量
- 锂行天下 | Avio 200 ICP-OES测定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元素含量
-
- 锂电池正极材料中镍钴锰总量测定
- 锂离子电池性能关键在于正极材料,而镍酸锂、钴酸锂、锰酸锂这类只含单一金属元素的正极材料逐渐不能满足人们对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追求。
-
- 【热点应用】XRD分析电池正极材料应该使用什么样的仪器配置?
- 高质量数据满足Rietveld分析阳离子混排及晶粒尺寸分析
-
- 锂电池氯化锂含量的测定
- 氯化锂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电动汽车、储能电站、金属冶炼、电池制造、化工生产以及空调除湿等
-
- 锂电池氯化锂含量的测定
- 氯化锂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电动汽车、储能电站、金属冶炼、电池制造、化工生产以及空调除湿等
-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钴含量的测定
- 锂离子电池是3C类消费电子产品的核心部分,正极材料属于锂离电池制造中的关键一环,产品性能检测和质量控制不容忽视。
-
- 【热点应用】EDXRF分析镍钴锰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的元素成分
- Epsilon 4 -EDXRF分析Li-NCM正极材料的实验过程及结果验证
-
- 【相知如“素”】残余和扩散氢含量
- 弗尔德每周知识小百科旨在分享材料科学领域的科普知识,探索未知,激发热情。每周一小步,材料科学发展一大步。
-
- 【热点应用】使用XRF分析镍钴锰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的元素成分
- Zetium XRF分析Li-NCM正极材料的实验过程及结果验证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