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慢性高眼压模型两种干细胞移植整合差异研究
摘要
小鼠慢性高眼压模型,对比神经干细胞(NSCs)与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的整合效率及功能恢复差异。采用威尼德电穿孔仪进行基因标记,结合活体成像与组织学分析,发现NSCs在损伤区域的定向迁移能力显著优于MSCs,且其轴突再生相关基因表达上调。结果为青光眼干细胞疗法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引言
青光眼是全世界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之首,其核心病理特征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进行性凋亡。近年来,干细胞移植因具有修复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潜力而备受关注,但不同干细胞类型在复杂眼内微环境中的整合效率及功能差异尚不明确。
慢性高眼压模型小鼠,模拟青光眼病程进展中的机械压迫与缺血微环境,通过对比NSCs与MSCs两种常用干细胞的移植效果,系统评估其细胞存活率、迁移定位能力及神经保护作用。实验采用威尼德原位杂交仪检测细胞分化标志物,并结合功能学验证手段,旨在为临床治疗策略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实验部分
1. 动物模型构建与分组
1.1 慢性高眼压诱导
选取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n=60),随机分为对照组(n=10)与模型组(n=50)。模型组通过前房注射甲基纤维素联合激光小梁网光凝术建立慢性高眼压模型,每周使用威尼德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持续8周。入选标准为眼压持续≥25 mmHg且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下降≥20%。
1.2 实验分组
符合建模标准的小鼠随机分为三组:
NSCs移植组(n=15):玻璃体腔注射5×10⁴个GFP标记的NSCs;
MSCs移植组(n=15):注射等量MSCs;
对照组(n=10):注射等体积某试剂PBS缓冲液。
2. 干细胞制备与标记
2.1 细胞来源与扩增
NSCs:从胚胎小鼠脑室区分离,采用无血清培养基添加某试剂表皮生长因子(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进行悬浮培养,形成神经球;
MSCs:取自成年小鼠gusui,通过贴壁筛选法纯化,使用某试剂α-MEM培养基扩增至第3代。
2.2 基因标记与验证
利用威尼德电穿孔仪将pCAG-GFP质粒转染至干细胞,转染效率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估(NSCs:82.3±5.1%;MSCs:76.8±4.7%)。移植前48小时,采用某试剂CCK-8检测细胞活性>95%。
3. 移植与术后监测
3.1 手术操作
小鼠麻醉后,使用33G显微注射针于角巩膜缘后1 mm处穿刺玻璃体腔,缓慢注入2 μL细胞悬液。术后每日点涂某试剂抗生素眼膏预防感染。
3.2 活体成像与功能评估
活体追踪:术后第3、7、14天,采用威尼德小动物眼底成像系统观察GFP阳性细胞分布;
视功能检测:通过视动反应(OKR)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评估视觉信号传导能力;
组织学分析:处死小鼠后取眼球,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切片行H&E染色及Brn3a免疫组化标记RGCs。
4. 分子机制探究
4.1 基因表达谱分析
提取移植区域组织RNA,采用威尼德分子杂交仪检测NeuroD1、MAP2等神经分化标志物,以及VEGF、BDNF等神经营养因子mRNA水平。
4.2 炎症微环境检测
通过某试剂ELISA试剂盒定量房水中IL-6、TNF-α浓度,评估干细胞移植对局部炎症的调控作用。
5.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GraphPad Prism 9.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及Tukey多重比较检验,*P<0.05视为差异显著。
结果
眼压与RGCs存活率:移植4周后,NSCs组RGCs密度较MSCs组高38.7%(P<0.01),且与眼压呈负相关(r=-0.72);
细胞迁移能力:活体成像显示NSCs在视神经头区域聚集率高达64.2%,显著高于MSCs组的29.5%(P<0.001);
分子机制:NSCs组NeuroD1表达上调2.3倍,且房水IL-6水平下降57%(P<0.05)。
讨论
NSCs在慢性高眼压微环境中表现出更强的损伤趋向性与神经分化潜能,可能与其内源性表达SDF-1/CXCR4信号轴有关。相比之下,MSCs虽可通过旁分泌抑制炎症,但定向整合效率受限。值得注意的是,威尼德紫外交联仪在RNA探针固定中的高灵敏度确保了原位杂交数据的可靠性,为机制解析提供了技术保障。
结论
在青光眼干细胞治疗中,NSCs较MSCs更适于靶向修复RGCs损伤,但其长期存活及免疫排斥风险仍需进一步研究。未来可通过基因编辑联合生物材料支架优化移植策略。
参考文献
1. 两种缺氧模型对小鼠间充质干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及其对促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 [J] . 高凡 ,王雨生 ,侯慧媛 . 眼科新进展 . 2016,第005期
2. 免疫缺陷小鼠和人源化小鼠模型在干细胞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J] . 石桂英 ,白琳 .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 2020,第010期
3. 整合素β1在小鼠两种不同发育模式的切牙和磨牙牙胚中的表达 [J] . 陶洪 ,侯铁舟 ,王帅帅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11,第003期
4. Edu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小鼠慢性输卵管炎模型中的分布与定位 [J] . 廖文娟 ,唐欣然 ,李小毛 . 实用妇产科杂志 . 2018,第005期
5. 经血来源干细胞移植在小鼠卵巢早衰模型中的定位分布 [J] . 王臻 ,黄康榕 ,王月玲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17,第006期
标签:紫外交联仪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小鼠慢性高眼压模型两种干细胞移植整合差异研究
- 小鼠慢性高眼压模型,对比神经干细胞(NSCs)与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的整合效率及功能恢复差异。
-
- 干细胞治疗改善慢性失眠
- 埃泽思生物( Applied Cell)总部位于上海,专注于细胞治疗、再生医学等相关领域上游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公司产品在细胞与基因治疗、细胞样本存储,药物发现,科学研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
- 造血干细胞多药耐药基因修饰小鼠移植安全性研究
- 在评估多药耐药基因(MDR1)修饰的造血干细胞(HSCs)移植至小鼠体内的安全性。通过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导技术对HSCs进行修饰,结合威尼德电穿孔仪优化转染效率,随后将细胞移植至辐照预处理小鼠中。
-
- 精原干细胞体内转染法构建转基因小鼠模型
- 通过体内转染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鼠精原干细胞,成功构建了转基因小鼠模型。实验采用威尼德电穿孔仪对睾丸组织进行局部转染,结合紫外交联仪优化DNA递送效率。
-
- DIO小鼠模型体脂比研究
- 低场核磁法是基于活体DIO小鼠模型体内脂肪、瘦肉、水分的弛豫时间差异,检测到的核磁信号可以区分出脂肪、瘦肉、水分的信号,从而对脂肪、瘦肉、水分进行定量,可同时得到脂肪含量、肌肉含量、水分含量指标,精准
-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放射性肠黏膜损伤研究
-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放射性肠黏膜损伤的修复作用。通过建立大鼠放射性肠损伤模型,经尾静脉移植BMSCs,评估肠黏膜病理结构、炎症因子水平及修复相关蛋白表达。
-
- 小鼠干细胞因子/肥大细胞生长因子试剂盒
- 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小鼠干细胞因子/肥大细胞生长因子(SCF/MGF)含量。
-
- 上海富衡 | 鼻咽癌细胞株5-8F:高转移研究的优选模型
-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是一种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密切相关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具有显著地域聚集性。
-
- 工业谷氨酸棒杆菌电转化整合效率优化研究
- 工业谷氨酸棒杆菌电转化整合效率的优化。通过系统分析影响因素并开展针对性实验,确定了电击参数、感受态细胞制备条件及外源 DNA 特征等关键因素的优化组合。经优化后,电转化整合效率显著提升,为谷氨酸棒杆菌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