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快速循环变场核磁共振技术(FFC)
快速循环变场核磁共振来源于意大利Stelar公司,他将FFC技术商品化并成熟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公司。
2016年9月22日,Niumag和Stelar成立联合品牌——NiuStel,正式将FFC技术引入国内。
话不多说,直接上ZD!本篇文章带您了解快速变场核磁共振技术——源自意大利的先进技术,通过改变磁场强度探测弛豫时间的仪器,探测分析动力学的有利工具,本篇文章围绕以下ZD展开:
本篇文章主要内容提要:
1:什么是快速循环变场核磁(FFC),与低场核磁有什么不同?
2:FFC用来做什么,具有哪些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优势?
1.什么是变场核磁,与低场核磁有何不同?
在开始讲变场核磁共振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熟悉下核磁共振的主要的家庭成员:核磁共振波谱仪和时域核磁共振(低场核磁)
核磁共振波谱(MRS)就是我们常说的波谱核磁,一般是超导磁体,需要液氮维护。场强较高,一般用于做组分、结构鉴定和分析。
核磁共振时域分析(Time Domain)TD-NMR,主要以低场为主,也可成为低场核磁共振LF-NMR,主要研究分子之间的运动性。
磁场范围: 一般为1T以下(纽迈产品主要以21MHz为主)
功能: 获取分子相互作用信息
用途: 区分不同运动状态的水分及油脂,水、油区分等,广泛应用于食品品质研究、岩石孔隙结构、高分子运动性、造影剂等
快速循环变场核磁
变场核磁共振技术FFC 是Fast Field Cyc领 的简称,由快速场循环技术测量不同磁场下的弛豫率,此仪器改变宽范围的磁场强度(从几个KHz到40 MHz),主要测量T1随着磁场 强度的变化,研究核磁共振弛豫散布(NMRD)特性。
三种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的NMRD曲线
我们知道,核磁共振波谱、低场核磁一般都是指H谱,尤其是低场核磁基本上能做H谱和F谱。
但是FFC NMR 使用的自旋核较广,适用于如1H、2H、13C、7Li、19F、23Na等
低场核磁共振是在固定的磁场下测试氢核的T1和T2弛豫。
FFC NMR 是将自旋核(用于如1H、2H、13C、7Li、19F、23Na)放在变化的磁场中,测试T1随着磁场强度的变化,从而绘制一条横坐标是磁场强度,纵坐标是1/T1的曲线,也叫弛豫散步曲线(NMRD)
打个比方
假如我们在测试一辆汽车的各个性能指标,低场核磁共振就好比是汽车在匀速行驶时测试其平稳效果,舒适效果。而FFC就好比是汽车在加速行驶过程中测试汽车实际的加速性能、综合性能等。那些在匀速行驶时没能发现的缺陷和问题,很容易在加速中暴露。所以,LF-NMR和FFC-NMR某种程度可以互补。
2.FFC用来做什么?
FFC是探测分子运动学Z有利的工具
-研究1ηs—几μs的分子运动
-对慢速分子运动尤为敏感
-相比高场核磁与时域固定磁场的核磁,具有一定的优势
-色散曲线(NMRD)类似于物质的指纹图谱;
-用于鉴别不同性质的同种材料以及不同的材料;研究分子运动性
例如,不同分子量的聚合物,在0.1MHZ到100MHZ之间T1均没有差异,如何去分辨他们呢,利用FFC技术测试三种材料,可以清晰看到在更低的低场下,三者的弛豫效率明显不同。
(来源: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产品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快速无损: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助力工程填料物性检测
- 在工程渣土与泥浆回填造地的应用中,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回填材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以及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
- 肿瘤切除手术中阳性切缘检测的革命:FFC变场核磁技术突破保乳手术困境
- FFC(Fast Field-Cycling)变场核磁技术通过动态调控磁场强度,测量细胞中水质子的T1弛豫时间,捕捉肿瘤与正常组织间水分子交换速率的差异,实现高对比度的术中检测。
-
- 快速温变试验箱快速温变的原理
- 快速温变试验箱实现快速温变的原理主要依赖于高效的加热、制冷系统和精确的控制技术。以下是其核心原理:
-
- 花生脂肪酸含量快速检测: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优势与应用
-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以其快速、无损、操作简便的特点,在花生种子脂肪酸含量测定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
- 快速温变试验箱如何确保风循环调节挡板的正常运行
- 挡板的形状和尺寸应根据试验箱的内部空间和气流特性进行优化设计。
-
- 美丽无忧 | 全面解读化妆品检测安全
- 美丽无忧 | 全面解读化妆品检测安全
-
- 恒温恒湿高低温箱性能 VS 快速温变测试箱性能:详细解读
- 本文详细解读了恒温恒湿高低温箱和快速温变测试箱的性能差异。在温度控制方面,两者范围有别,恒温恒湿箱温度变化速率慢、精度一般,快速温变箱变化速率快且在变化中精度高。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