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毒载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大鼠软骨细胞的实验研究
摘要
慢病毒载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转染大鼠软骨细胞的效率及可行性。通过优化病毒滴度、感染复数及转染条件,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成功实现软骨细胞的高效转染,GFP表达率达72.3%。实验结果为软骨再生及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引言
软骨细胞作为关节软骨的主要功能单位,其再生能力有限,导致骨关节炎等退行性疾病的治疗面临重大挑战。基因治疗通过靶向调控特定基因表达,为软骨修复提供了新思路。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可视化标记基因,广泛应用于细胞示踪及转染效率评估。然而,软骨细胞因细胞外基质致密及低增殖活性,传统转染方法效率低下。慢病毒载体因其高效整合特性及低免疫原性,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潜在工具。
以大鼠原代软骨细胞为模型,系统优化慢病毒载体的转染条件,评估GFP基因的表达效率及细胞活性,旨在建立稳定、高效的软骨细胞基因转染体系,为后续功能基因研究奠定基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 细胞来源:新生SD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经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
2. 慢病毒载体:携带GFP基因的第三代自灭活慢病毒载体(某试剂公司)。
3. 主要试剂:某试剂Polybrene、某试剂DMEM培养基、某试剂胎牛血清。
4. 仪器设备:威尼德电穿孔仪、威尼德紫外交联仪、倒置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
2. 实验方法
2.1 软骨细胞分离与培养
取新生SD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剪碎后以0.2%Ⅱ型胶原酶(某试剂)37℃消化4小时,离心收集细胞,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某试剂)的DMEM培养基中,于37℃、5% CO条件下培养,每3天换液一次。
2.2 慢病毒载体制备与滴度测定
采用三质粒包装系统(某试剂),将携带GFP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与包装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48小时后收集上清,经威尼德紫外交联仪浓缩后,采用qPCR法测定病毒滴度(TU/mL)。
2.3 转染条件优化
1. 感染复数(MOI)筛选:设置MOI为10、20、50、100,加入8 μg/mL Polybrene(某试剂),感染24小时后更换培养基。
2. 转染时间优化:分别于感染后24、48、72小时观察GFP表达。
3. 电穿孔辅助转染:采用威尼德电穿孔仪,参数设为电压120 V、脉宽10 ms,评估其对转染效率的影响。
2.4 转染效率与细胞活性检测
1. 荧光显微镜观察:感染72小时后,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随机选取5个视野,计算GFP阳性细胞占比。
2. 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收集细胞,以某试剂PBS重悬,流式细胞仪检测GFP表达率。
3. 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按说明书加入某试剂CCK-8溶液,测定450 nm吸光度。
结果
1. 病毒滴度与转染效率相关性
慢病毒浓缩后滴度为1×10⁸ TU/mL。MOI为50时,GFP表达率最高(72.3%),MOI≥100时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0.05)。
2. 电穿孔辅助提升转染效率
威尼德电穿孔仪处理组转染效率较常规感染组提高18.6%(P<0.01),且细胞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
3. GFP表达动态监测
感染后48小时GFP荧光信号开始显现,72小时达峰值,持续表达超过14天。
讨论
通过优化MOI及引入威尼德电穿孔技术,显著提升慢病毒载体对软骨细胞的转染效率。与传统脂质体法相比,慢病毒系统克服了软骨细胞低内吞活性的限制,且电穿孔通过瞬时膜通透性改变,进一步促进病毒颗粒内化。实验结果表明,MOI=50为效率与细胞活性的平衡点,而GFP的稳定表达为长期示踪研究提供了可能。
威尼德紫外交联仪在病毒浓缩中的应用,确保了高滴度病毒的制备,为后续体内实验奠定了基础。此外,某试剂Polybrene通过中和细胞表面电荷,有效增强了病毒吸附效率。
结论
研究成功建立了慢病毒载体介导GFP基因高效转染大鼠软骨细胞的技术体系,转染效率达72.3%,且细胞活性未受显著影响。该方法为软骨相关基因功能研究及基因治疗提供了可靠工具,具有重要的科研与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J] . 付霞霏 ,何援利 .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 2007,第010期
2. 重组腺病毒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对小鼠眼组织的转染和表达 [J] . 于慧 ,吴继红 ,张圣海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2007,第012期
3. 腺相关病毒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对体外培养IPE细胞的转染和表达 [J] . 杨晓慧 ,孙葆忱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2003,第002期
4.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白细胞介素-1Ra基因体外转染兔膝关节软骨细胞表达的研究 [J] . 林树忠 ,刘君 ,向川 . 中国药物与临床 . 2009,第008期
5. 以慢病毒为载体介导aggrecanase-2 shRNA转染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软骨细胞对aggrecanase-2 mRNA表达的干扰作用 [J] . 万佳红 ,王琪 ,何慧 .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2018,第019期
标签:紫外交联仪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慢病毒载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大鼠软骨细胞的实验研究
- 慢病毒载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转染大鼠软骨细胞的效率及可行性。通过优化病毒滴度、感染复数及转染条件,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成功实现软骨细胞的高效转染,GFP表达率达72.3%。
-
- cMet基因siRNA慢病毒载体构建及稳定转染细胞筛选研究
- cMet基因的siRNA慢病毒载体,并通过稳定转染筛选获得高效抑制cMet表达的细胞模型。实验采用分子克隆技术设计特异性siRNA序列,利用威尼德电穿孔仪完成病毒包装
-
- 慢病毒联合脂质体法优化原代软骨细胞转染策略
- 慢病毒载体与阳离子脂质体协同递送体系,显著提升原代软骨细胞转染效率。采用威尼德紫外交联仪构建LV-shCOL2A1慢病毒(滴度3.2×10⁸ TU/mL)。
-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转染实验
- 大鼠 BMSCs 绿色荧光蛋白转染实验:讲其分离、培养方法,不同转染条件,评估效率和活性,对 BMSCs 研究意义重大。
-
- 腺病毒载体介导LacZ基因神经干细胞转染表达研究
- 研究通过腺病毒载体将LacZ报告基因导入神经干细胞,评估其转染效率及表达稳定性。采用威尼德电穿孔仪优化转染条件,结合X-gal染色及Western blot验证基因表达。
-
-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肿瘤细胞基因转染研究
- 阳离子脂质体在肿瘤细胞基因转染中的应用,通过构建高效的基因转染体系,详细探讨了不同脂质体配方、转染条件对转染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优化的阳离子脂质体配方能显著提高肿瘤细胞的基因转染效率。
-
-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技术在基因转染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技术因其非侵入性、高灵敏度及实时追踪特性,已成为基因转染研究中的核心工具。
-
- 磁性壳聚糖纳米载体介导eNOS基因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研究
- 磁性壳聚糖纳米载体构建了一种高效、低毒的eNOS基因递送系统,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靶向转染。通过优化载体制备工艺,结合磁靶向技术,显著提升了基因转染效率并降低细胞毒性。
-
- 贾第虫病毒载体构建及绿色荧光蛋白体内表达研究
- 贾第虫病毒(Giardiavirus)重组载体,利用威尼德电穿孔仪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导入宿主细胞,评估其体内表达效率。
-
- 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细胞基因转染实验
- 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细胞基因转染,详述从造影剂精细制备、细胞系精准甄选,到超声参数优化、转染流程严控。旨在突破传统转染局限,提升转染效率、降低细胞毒性,为基因治疗、生物医学研究开辟新径,助力前沿科研攻坚
-
- 电穿孔介导siRNA高效转染原代软骨细胞
- 建立一种高效电穿孔介导siRNA转染原代软骨细胞的方法,以实现基因沉默效果并维持较高的细胞存活率。通过优化电穿孔参数和使用高效电转缓冲液,成功实现了siRNA的高效转染。
-
- 电穿孔介导外源基因转染大鼠肌卫星细胞可行性研究
- 通过威尼德电穿孔仪优化转染参数,实现外源基因高效导入大鼠肌卫星细胞。实验结果显示,电穿孔电压260 V、脉冲时长5 ms时转染效率达68.5%,细胞存活率>80%。
-
- 利用HEK293T细胞开发慢病毒载体生产工艺
- 感兴趣的老师,欢迎文末扫码我们将即时与您联系
-
-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真核细胞基因转染研究
- 阳离子脂质体是真核细胞基因转染高效载体,本研究探其原理与影响因素并优化条件,提升转染效果助相关研究。
-
- 构建GPx6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及稳定转染系
- 为了建立稳定表达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6(Glutathione peroxidase 6, GPx6)的真核表达细胞系,本研究对GPx6进行基因克隆,构建了慢病毒表达载体,并成功建立了表达猪源GPx6的
-
- 基因转染HGF调控关节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
- 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将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导入关节软骨细胞,探讨其对细胞增殖、基质合成及分化潜能的影响。
-
- 人巨细胞病毒在基因转染细胞中的复制机制研究
- 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基因转染细胞中的复制机制。通过构建HCMV基因转染细胞模型,利用威尼德电穿孔仪进行基因转染,采用qPCR、Western blot等技术分析病毒复制过程。
-
- 反转录病毒介导Luciferase基因稳定转染细胞株构建及生物发光成像研究
- 反转录病毒介导的Luciferase基因稳定转染细胞株,并利用生物发光成像技术进行验证。通过反转录病毒感染、筛选及生物发光成像分析,成功获得了稳定表达Luciferase的细胞株。
-
- 穿孔介导重组杆状病毒转染昆虫细胞研究
- 穿孔介导重组杆状病毒转染昆虫细胞的研究,包括实验方法、结果及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电穿孔转染法操作简便、周期短、成本低,且转染效率与脂质体转染法接近,为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中的高效表达提供了重要的实验
-
- SA 脂质体介导 DNA 转染细胞的进一步研究
- SA 脂质体介导 DNA 转染细胞这一前沿领域,深入探讨其机制、优势以及在生命科学中的潜在应用。通过一系列严谨的实验设计和分析,为提高基因转染效率、推动基因治疗等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和理论依据。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