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录病毒介导Luciferase基因稳定转染细胞株构建及生物发光成像研究
引言
反转录病毒作为一种高效的基因传递工具,广泛应用于基因治疗和基因功能研究。Luciferase基因作为一种常用的报告基因,其表达可以通过生物发光成像技术进行实时监测。本研究通过反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构建了稳定表达Luciferase的细胞株,并利用生物发光成像技术对其进行了验证。该研究为后续的活体成像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材料。
实验部分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培养
实验所用细胞为某品牌提供的HEK293T细胞和HeLa细胞。细胞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某试剂)DMEM培养基(某试剂)中,置于37℃、5% 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1.2 反转录病毒载体构建
将Luciferase基因克隆至某品牌提供的反转录病毒载体pMXs中,构建重组质粒pMXs-Luc。通过某品牌提供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质粒DNA,并进行测序验证。
1.3 病毒包装与感染
将pMXs-Luc质粒与包装质粒pCL-Ampho(某试剂)共转染至HEK293T细胞中,使用威尼德电穿孔仪进行电穿孔转染。转染48小时后,收集上清液,过滤后获得病毒液。将病毒液感染HeLa细胞,加入8 μg/mL的Polybrene(某试剂)以提高感染效率。
1.4 稳定转染细胞株筛选
感染48小时后,将细胞传代至含2 μg/mL嘌呤霉素(某试剂)的培养基中进行筛选。筛选2周后,获得稳定表达Luciferase的HeLa-Luc细胞株。
1.5 生物发光成像分析
将HeLa-Luc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接种1×10^4个细胞。加入某品牌提供的Luciferase底物(某试剂),使用威尼德分子杂交仪进行生物发光成像分析。成像条件为曝光时间1分钟,增益设置为中等。
2. 结果与讨论
2.1 反转录病毒载体构建与验证
通过测序验证,成功构建了pMXs-Luc重组质粒。电泳结果显示,重组质粒大小与预期一致,表明Luciferase基因正确插入至反转录病毒载体中。
2.2 病毒包装与感染
病毒包装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HEK293T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表明病毒包装成功。感染HeLa细胞后,通过嘌呤霉素筛选,获得了稳定表达Luciferase的HeLa-Luc细胞株。
2.3 生物发光成像分析
生物发光成像结果显示,HeLa-Luc细胞在加入Luciferase底物后,能够产生明显的生物发光信号。随着细胞数量的增加,发光强度呈线性增加,表明Luciferase基因在HeLa-Luc细胞中稳定表达。
3. 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反转录病毒介导的Luciferase基因稳定转染细胞株,并通过生物发光成像技术验证了其表达。该细胞株具有稳定的生物发光特性,适用于后续的活体成像研究。本研究为基因功能研究和药物筛选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材料。
详细实验步骤
1. 细胞培养
1.1 将HEK293T细胞和HeLa细胞分别接种于10 cm培养皿中,加入10 mL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
1.2 置于37℃、5% CO2的培养箱中培养,每隔2-3天传代一次。
2. 反转录病毒载体构建
2.1 设计并合成Luciferase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Luciferase基因。
2.2 将PCR产物克隆至pMXs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MXs-Luc。
2.3 使用某品牌提供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质粒DNA,并进行测序验证。
3. 病毒包装与感染
3.1 将pMXs-Luc质粒与包装质粒pCL-Ampho共转染至HEK293T细胞中。
3.2 使用威尼德电穿孔仪进行电穿孔转染,转染条件为电压250 V,电容950 μF,电阻∞。
3.3 转染48小时后,收集上清液,通过0.45 μm滤器过滤,获得病毒液。
3.4 将病毒液感染HeLa细胞,加入8 μg/mL的Polybrene以提高感染效率。
4. 稳定转染细胞株筛选
4.1 感染48小时后,将细胞传代至含2 μg/mL嘌呤霉素的培养基中进行筛选。
4.2 筛选2周后,获得稳定表达Luciferase的HeLa-Luc细胞株。
5. 生物发光成像分析
5.1 将HeLa-Luc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接种1×10^4个细胞。
5.2 加入某品牌提供的Luciferase底物,使用威尼德分子杂交仪进行生物发光成像分析。
5.3 成像条件为曝光时间1分钟,增益设置为中等。
讨论
本研究通过反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Luciferase的HeLa-Luc细胞株。生物发光成像分析结果表明,该细胞株具有稳定的生物发光特性,适用于后续的活体成像研究。本研究为基因功能研究和药物筛选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材料。
结论
反转录病毒介导的Luciferase基因稳定转染细胞株,并通过生物发光成像技术验证了其表达。该细胞株具有稳定的生物发光特性,适用于后续的活体成像研究。本研究为基因功能研究和药物筛选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材料。
参考文献
1. 大鼠脑胶质瘤荧光素酶动物模型建模细胞株C6-Luc的构建[J].黄伟;吕明;李保卫;王玉丽;邵荣光;高钟镐,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第1期
2. 荧光素酶标的人肝癌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的生物发光成像和PET-CT成像比较[J].李小颖;高凯;董伟;张连峰,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1,第3期
3. 用于活体成像的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系的构建[J].王珂;谢四梅;何建军;任予;夏海滨;张新伟,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第11期
4. Advances in bioluminescence imaging of live animal models[J].Flentie; Kelly;Moss; Britney;Dothager; Robin S;Pan; Mei-Hsiu,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2009,第1期
5. Advances in imaging mouse tumour models in vivo.[J].Lyons SK,Journal of Pathology: Journal of the Pathological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 Ireland.2005,第2期
6. Advances in in vivo bioluminescence imaging of gene expression.[J].Christopher H; Contag;Michael H; Bachmann,Annual review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02,第5期
7. Bioluminescence Imaging Captures the Expression and Dynamics of Endogenous p21 Promoter Activity in Living Mice and Intact Cells[J].White; Lynn S.;Piwnica-Worms; Helen;Sun; Jinwu;Tinkum; Kelsey L.;Marpegan; Luciano;Piwnica-Worms; David;Herzog; Erik D.,Molecular & Cellular Biology.2011,第18期
8. Imaging of embryonic stem cell migration in vivo.[J].Andrew S; Lee;Joseph C; Wu,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Clifton, N.J.).2011,第6期
9. In vivo bioluminescence for tracking cell fate and function.[J].de Almeida; Patricia E.;van Rappard; Juliaan R. M.;Wu; Joseph C.,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Heart & Circulatory Physiology.2011,第3期
标签:紫外交联仪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反转录病毒介导Luciferase基因稳定转染细胞株构建及生物发光成像研究
- 反转录病毒介导的Luciferase基因稳定转染细胞株,并利用生物发光成像技术进行验证。通过反转录病毒感染、筛选及生物发光成像分析,成功获得了稳定表达Luciferase的细胞株。
-
- CD244基因转染细胞株构建及单克隆抗体制备研究
- 通过构建CD244基因转染的稳定细胞株,并基于此制备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实验采用电穿孔仪(威尼德)完成基因转染,筛选获得高表达细胞株;通过免疫动物及杂交瘤技术获得抗体
-
- cMet基因siRNA慢病毒载体构建及稳定转染细胞筛选研究
- cMet基因的siRNA慢病毒载体,并通过稳定转染筛选获得高效抑制cMet表达的细胞模型。实验采用分子克隆技术设计特异性siRNA序列,利用威尼德电穿孔仪完成病毒包装
-
- 人CD160基因转染细胞株构建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 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人CD160基因过表达载体,利用威尼德电穿孔仪转染HEK293T及Jurkat细胞系,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
-
- 人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稳定转染细胞株构建研究
- 构建稳定表达人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细胞株。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HGF表达载体,利用威尼德电穿孔仪将其转染至HEK293细胞中。
-
- 稳定转染细胞外基质磷酸糖蛋白细胞株构建及其粘附特性研究
- 通过威尼德电穿孔仪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成功构建稳定表达细胞外基质磷酸糖蛋白(PPG)的HEK-293细胞株。
-
- 构建人HVEM基因转染细胞株促 T 细胞
- 构建人 HVEM 基因转染细胞株对 T 细胞的促进作用。详述实验流程,涵盖细胞株选取、HVEM 基因克隆、转染方法、T 细胞共培养及功能检测等环节,旨在揭示其免疫调节机制,为免疫治疗开拓新路径。
-
- 建立稳定转染周期性马来丝虫基因的细胞株
- 研究通过电穿孔法将携带周期型马来丝虫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哺乳动物细胞,利用某试剂抗生素筛选获得稳定转染单克隆株。
-
-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真核细胞基因转染研究
- 阳离子脂质体是真核细胞基因转染高效载体,本研究探其原理与影响因素并优化条件,提升转染效果助相关研究。
-
- 构建GPx6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及稳定转染系
- 为了建立稳定表达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6(Glutathione peroxidase 6, GPx6)的真核表达细胞系,本研究对GPx6进行基因克隆,构建了慢病毒表达载体,并成功建立了表达猪源GPx6的
-
- 电穿孔介导皮肤及线性伤口质粒基因转染研究
- 通过威尼德电穿孔仪介导质粒DNA转染,探究其对小鼠皮肤及线性伤口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质粒,优化电穿孔参数,结合威尼德紫外交联仪进行组织固定分析。
-
- 绵羊成纤维细胞人胰岛素原基因转染及稳定细胞系构建
- 威尼德电穿孔仪将人胰岛素原基因(hINS)高效导入绵羊成纤维细胞,通过某试剂筛选体系获得稳定表达株。
-
- 真核细胞基因转染应用及非病毒方法优化研究
- 真核细胞基因转染的应用及非病毒方法的优化策略。通过比较脂质体、阳离子聚合物和物理方法等非病毒转染技术,优化了转染条件,评估了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
-
-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肿瘤细胞基因转染研究
- 阳离子脂质体在肿瘤细胞基因转染中的应用,通过构建高效的基因转染体系,详细探讨了不同脂质体配方、转染条件对转染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优化的阳离子脂质体配方能显著提高肿瘤细胞的基因转染效率。
-
- 慢病毒载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大鼠软骨细胞的实验研究
- 慢病毒载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转染大鼠软骨细胞的效率及可行性。通过优化病毒滴度、感染复数及转染条件,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成功实现软骨细胞的高效转染,GFP表达率达72.3%。
-
- LGR5基因克隆与细胞株构建的高效策略研究
- 通过高效的基因克隆技术与细胞株构建策略,成功建立LGR5基因过表达细胞模型,为后续LGR5在肿瘤发生与发展中的功能研究提供基础。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克隆LGR5基因,并构建适合的表达载体。
-
- 腺病毒载体介导LacZ基因神经干细胞转染表达研究
- 研究通过腺病毒载体将LacZ报告基因导入神经干细胞,评估其转染效率及表达稳定性。采用威尼德电穿孔仪优化转染条件,结合X-gal染色及Western blot验证基因表达。
-
- 构建 CD133转染细胞株研制特异性抗体
- 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CD133转染细胞株,研制特异性抗体。实验通过基因克隆、转染及筛选策略,成功构建了表达CD133的稳定细胞株。
-
- 构建 CYP2C19 基因载体及转染建系
- 构建CYP2C19基因载体并建立其转染体系,以探索其在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CYP2C19表达载体,并利用威尼德电穿孔仪将其转染至HEK293细胞中。
-
- 磁性壳聚糖纳米载体介导eNOS基因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研究
- 磁性壳聚糖纳米载体构建了一种高效、低毒的eNOS基因递送系统,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靶向转染。通过优化载体制备工艺,结合磁靶向技术,显著提升了基因转染效率并降低细胞毒性。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