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技术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 技术中心>奈诺沙星 | 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抗生素耐药挑战下的市场变革与创新崛起

奈诺沙星 | 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抗生素耐药挑战下的市场变革与创新崛起

来源:广州佳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类:选购指南 2024-07-11 18:00:13 317阅读次数
扫    码    分   享

近年来,随着呼吸道疾病高发和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加剧,新型抗生素奈诺沙星逐渐引起广泛关注。作为新一代无氟喹诺酮类药物,奈诺沙星在治疗由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所致的成人(≥18岁)社区获得性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

 


奈诺沙星的特点与优势

奈诺沙星是由浙江医药从太景生物引进的创新药,于2016年获批上市。与传统喹诺酮类药物相比,奈诺沙星具有以下特点:

 

1. 更广泛的抗菌谱,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厌氧菌和非典型病原菌均有作用。

2. 对耐药菌株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有较强活性。

3. 对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优于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

4. 良好的药动学特性,包括快速吸收、高生物利用度、长半衰期等。

 

奈诺沙星 / Nemonoxacin


奈诺沙星的申报与临床试验状况

奈诺沙星作为一种新型抗生素,自2006年开始在中国的研发历程已持续近20年。研发涵盖注射液和胶囊两种剂型,药品申请类型包括新药和补充申请,注册分类多为1和1.1,表明其属于化学药品中的新药。多家企业参与其中,包括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华裕(无锡)制药有限公司等。


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目前,奈诺沙星的临床试验包括治疗单纯性尿路感染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多个研究。其广谱抗菌特性使其对多种细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效。截至2023年,仍有新的临床试验在进行中,显示出奈诺沙星持续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这种长期、多方位的研发投入,不仅体现了奈诺沙星的创新价值,也为其在抗生素耐药性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来源: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


临床应用与市场表现

抗菌药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尤其在社区获得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治疗领域。传统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虽仍是首选方案,但面临严重耐药性挑战。据调查,部分医院儿童患者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已超过80%,成人患者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69%。这一趋势推动了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应用。

 

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如奈诺沙星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3年上半年,其营收达1.74亿元,同比增长125.82%。2023年肺炎支原体感染大流行进一步加速了奈诺沙星的市场崛起。另一种新型抗菌药物,四环素类的依拉环素,预计2024年销售额将达2-3亿元。这些新药凭借广谱抗菌和低耐药性等优势,正逐步获得市场认可。

 


随着集中采购政策实施,市场格局也在变化。以阿奇霉素为例,原研厂商辉瑞的市场份额从72%降至65%,而国产药企如石药集团、普利制药和国药股份的份额逐渐提升。同时,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被纳入国家集采,进一步打开了奈诺沙星的市场空间。

 

在此背景下,抗菌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创新型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成为行业焦点。预计这将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效、更精准的方向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行业竞争与未来展望

抗菌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多家企业正在布局新型抗生素研发。例如,云顶新耀的依拉环素已于2023年获批上市,同样针对耐药支原体肺炎。

 

展望未来,随着呼吸道感染治疗需求的持续增长和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加剧,奈诺沙星等新型抗生素有望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但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耐药性发展仍是业界面临的长期挑战。

 

奈诺沙星作为国产创新药,在呼吸道感染治疗领域展现出良好前景。但其长期发展仍需在临床实践中不断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把控,以最大化其临床价值。


质量控制与研发支持

随着奈诺沙星的市场地位日益提升,其质量控制和进一步研发也受到高度重视。CATO提供奈诺沙星杂质对照品,为药物研发和立项提供重要支持。




往期回顾

油罐车混拉食用油,谁来把关食用油质量安全?
6.19-6.21 | CATO与您相约上海CPHI China 2024,共赴制药盛会
礼来重磅新药替尔泊肽在中国获批上市!有望成为司美格鲁肽"最强对手"
奥玛环素(Omadacycline):新型四环素类抗生素及其杂质研究进展
二十碳五烯酸乙酯(EPA-EE)的质量控制与杂质研究进展(附CATO全套杂质对照品清单)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4-09-05 09:08:14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文章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