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技术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 技术中心>【小墨学院】四氯乙烯中油烟、油雾、石油类你了解吗

【小墨学院】四氯乙烯中油烟、油雾、石油类你了解吗

来源:坛墨质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类:行业标准 2025-03-15 09:43:11 53阅读次数
扫    码    分   享

图片

标准品中有四氯乙烯中油烟,也有四氯乙烯中油雾,还有四氯乙烯中石油类,很多客户对这三者不是了解,或者说了解有一定的误区,所以结合HJ 1077-2019HJ 1051-2019这两个标准对三者进行一个阐述,以便客户更好的理解。

定义




油烟:指食物烹饪、加工过程中挥发的油脂、有机质及其加热分解或裂解产物(来自HJ 1077-2019标准中3.1)。


油雾:指工业生产过程(如机械加工、金属材料热处理等工艺)中挥发产生的矿物油及其加热 分解或裂解产物(来自HJ 1077-2019标准中3.2)。


石油类:指在本标准规定的条件下,能够被四氯乙烯提取且不被硅酸镁吸附,在波数为2930cm-12960cm-13030cm-1全部或部分谱带处有特征吸收的物质(来自HJ 1051-2019标准中3.1)。


方法原理




【HJ 1051-2019-4】

土壤用四氯乙烯提取,提取液经硅酸镁吸附,除去动植物油等极性物质后,测定石油类。石油类的含量由波数分别为2930cm-1(CH2基团中C—H键的伸缩振动)、2960cm-1(CH3基团中 C—H 键的伸缩振动)和 3030cm-1(芳香环中C—H键的伸缩振动)处的吸光度A2930A2960和A3030根据校正系数进行计算。


【HJ 1077-2019-4】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油烟和油雾经滤筒吸附后,用四氯乙烯超声萃取,萃取液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烟和油雾含量由波数分别为2930cm-1(CH2基团中C—H键的伸缩振动)、2960cm-1(CH3基团中 C—H 键的伸缩振动)和 3030cm-1(芳香环中C—H键的伸缩振动)谱带处的吸光度 A2930A2960和A3030进行计算。


从原理上看,三者都是用四氯乙烯提取,谱带处的吸光度的波数也是一致的,即三者的检测原理是一样的。

样品检测




HJ 1077-2019

将制备好的试样(7.3)置入4cm 石英比色皿中,盖上比色皿盖,以四氯乙烯(5.4)为参比,于2930cm-1、2960cm-1和3030cm-1处测定其吸光度A2930A2960和A3030,按照公式(1)计算油烟或油雾浓度。


HJ  1051-2019

将经硅酸镁吸附后的剩余流出液(7.4)转移至 40 mm 石英比色皿中,以四氯乙烯(5.1)作参比,在波数2930cm-1、2960cm-1和3030cm-1处测定其吸光度A2930、A2960和A3030,按照公式(1)计算石油类浓度。


油烟、油雾、石油类的检测方法都是红外分光法,三者的检测及最后结果的计算都是一样的。

标准储备液




HJ 1077-2019

油烟标准油

在500ml 双颈蒸馏瓶中加入300ml 花生油,侧口插入量程为500℃的温度计,在120℃温度下敞口加热30min,然后在上口安装空气冷凝管,升温至300℃,回流2h,即得标准油,放冷后取适量放入带聚四氟乙烯衬垫螺旋盖的500ml样品瓶中。


【HJ 1077-2019

油雾标准油

分别用刻度移液管吸取6.5ml正十六烷、2.5 ml 异辛烷和1.0ml移入10ml 容量瓶,立即塞紧混匀。


HJ 1051-2019】

石油类标准贮备液:p≈10000mg/L。

按 65:25:10(V/V)的比例,量取正十六烷、异辛烷和苯配制混合物。称取 1.0g(准确至 0.1mg)混合物于 100ml 容量瓶中,用四氯乙烯定容,摇匀。0℃~4℃冷藏、避光可保存1年。



两个标准中可以看出,油雾与石油类的储备液溶剂与溶质皆一样,且溶质的比例也是一样的,所以这两个产品可能名称上不一致,但本质其实是一样的,是可以互用的。


油烟的储备液与油雾是不一致的,二者不可混用。


综上所述,四氯乙烯中石油类与四氯乙烯中油雾是一样的产品,只是在不同标准中名称的差异。在土壤和水质检测中名称为石油类,而在废气检测中名称为油雾。但四氯乙烯中油烟与他们不一样,不能混用。


坛墨质检为客户提供种类齐全、稳定性好的四氯乙烯中石油类及四氯乙烯中油烟类标准物质,满足客户检测需求。


欢迎前往坛墨质检官网选购:标样-四氯乙烯中石油类(油雾)标样-四氯乙烯中油烟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4-09-05 09:08:15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文章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