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175周年: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干细胞研究
2012年10月8日,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委员会决定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联合授予约翰·伯特兰·格登(John B. Gurdon)和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以表彰他们发现成熟细胞可以被重编程为多能细胞。
诺贝尔奖表彰了这两位科学家,他们发现成熟、分化的细胞可以被重编程为能够发育成身体所有组织的未成熟具有干性的细胞。他们的发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细胞和生物体发育过程的理解。
约翰·伯特兰·格登在1962年发现细胞的分化是可逆的。在一个经典的实验中,他用一个成熟的肠细胞的细胞核替换了青蛙卵细胞中的未成熟细胞核。这个经过改造的卵细胞发育成了一个正常的蝌蚪。这个成熟细胞的DNA仍然拥有发育成青蛙所有细胞所需的所有信息。
四十多年后,即2006年,山中伸弥发现了如何在小鼠中将完整的成熟细胞重编程为未成熟的干细胞。令人惊讶的是,他仅通过引入几个基因,就能将成熟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即能够发育成身体所有类型细胞的未成熟细胞。
这些开创性的发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发育和细胞特化的看法。我们现在明白,成熟细胞不必永远局限于其特化状态。教科书已经重写,新的研究领域已经建立。通过重编程人类细胞,科学家们为疾病研究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开发创造了新的机会。
生 命
一场向更高特化发展的旅程
我们所有人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在受精后的最初几天,胚胎由未成熟的细胞组成,每一个细胞都有能力发育成构成成年有机体的所有细胞类型。这样的细胞被称为多能干细胞。随着胚胎的进一步发育,这些细胞产生了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肝细胞和其他所有细胞类型——它们每一个都特化为在成年体内执行特定的任务。以前,人们认为从未成熟到特化细胞的这个旅程是单向的。人们认为细胞在成熟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以至于它再也无法回到未成熟、多能的阶段。
青蛙在发育过程中
呈现出一种“倒退”的现象
约翰·伯特兰·格登挑战了特化细胞不可逆地决定其命运的教条。他假设,该细胞的基因组可能仍然包含驱动其发育成生物体所有不同细胞类型所需的所有信息。
1962年,他通过将一个蝌蚪的卵细胞的细胞核替换为一个成熟的、特化的细胞的细胞核(这个细胞来自蝌蚪的肠道)来验证这个假设。这个卵细胞发育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克隆蝌蚪,后续重复的实验产生了成年青蛙。这个成熟细胞的细胞核并没有失去其驱动发育为功能齐全生物体的能力。
格登的里程碑式的发现刚开始受到了怀疑,但后来被其他科学家证实并接受。这引发了热烈的研究,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最终促成了哺乳动物的克隆。格登的研究让我们了解到,一个成熟、特化的细胞的细胞核可以被恢复到未成熟、多能的状态。但他的实验涉及使用吸管移除细胞核,然后将它们引入其他细胞。是否有可能将完整的细胞重新转化为多能干细胞呢?
格登实验室主要研究核重编程和从成年组织中生成胚胎细胞。“我们进行这项基础研究的主要模型系统是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的卵子和发育中的卵母细胞,”约翰·格登的同事之一理查德·哈利-斯托特博士说,"这些卵和卵母细胞都是非常出色的细胞,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它们的体积很大,这使我们能够用立体显微镜在相对较低的放大倍率下进行核移植--相比之下,哺乳动物的核移植需要非常高的放大倍率。这些显微镜的使用--比如约翰办公室里的这台--是实验室大部分工作的核心。照片:? Wellcome Trust
视频:Nobel Prize winning researcher told becoming scientist is "ridiculous"
一趟循环之旅
成熟细胞回归干细胞状态
山中伸弥在格登发现这一问题40多年后,通过一项科学突破解答了这个问题。他的研究涉及胚胎干细胞,即从胚胎中分离并在实验室中培养的多能干细胞。这种干细胞最初由马丁·埃文斯(200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从小鼠中分离出来,而山中试图找到保持它们未成熟状态的基因。在识别出其中的几个基因后,他测试了它们是否能够将成熟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
山中伸弥和他的同事将这些基因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导入到来自结缔组织的成熟细胞(成纤维细胞)中,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他们最终找到了一种有效的组合,而这个“配方”却出人意料地简单。通过一起引入四个基因,他们能够将成纤维细胞重新编程为未成熟的干细胞!
产生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可以发育成成熟的细胞类型,如成纤维细胞、神经细胞和肠细胞。关于完整、成熟的细胞可以被重新编程为多能干细胞的发现于2006年发表,并立即被视为一项重大突破。
视频:山中伸弥介绍诱导多能干细胞
从惊人发现到医学应用
格登和山中伸弥的发现表明,在某些情况下,特化的细胞可以逆转发育的时钟。虽然它们的基因组在发育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但这些变化并不是不可逆的。我们对细胞和生物的发育有了新的认识。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iPS细胞可以产生身体所有不同类型的细胞。这些发现也为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提供了新的工具,并在医学的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iPS细胞也可以从人类细胞中制备。
例如,可以从患有各种疾病的患者身上获取皮肤细胞,进行重编程,并在实验室中进行检查,以确定它们与健康个体的细胞有何不同。这些细胞是研究疾病机制的重要工具,因此为开发医疗疗法提供了新的机会。
约翰·伯特兰·格登爵士
约翰·伯特兰·格登爵士于1933年出生于英国迪彭霍尔。1960年,他获得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并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博士后研究员。1972年,他加入英国剑桥大学,担任细胞生物学教授和玛格达琳学院院长。格登目前任职于剑桥的格登研究所。
山中伸弥
山中伸弥于1962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87年,他在神户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在转行从事基础研究之前接受骨科医生培训。1993年,他在大阪市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旧金山的格拉德斯通研究所和日本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工作。山中伸弥目前是京都大学的教授,同时隶属于格拉德斯通研究所。
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与应用中心(CiRA)
主要出版物
诺贝尔大会由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50名教授组成,负责颁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诺贝尔委员会负责评估候选人。自1901年以来,诺贝尔奖一直授予为人类利益作出杰出发现的科学家。
诺贝尔奖是诺贝尔基金会的注册商标
更多阅读链接:
1.www.nobelprizemedicine.org/
2.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medicine/laureates/
3.www.guardian.co.uk/science/2012/oct/08/nobel-prize-briton-science-teacher
4.www.guardian.co.uk/science/blog/2012/oct/08/nobel-prize-2012-live-medicine-physiology
5.www.bbc.co.uk/news/health-19869673
6.edition.cnn.com/2012/10/08/world/europe/sweden-nobel-prize-medicine/index.html
徕卡显微咨询电话:400-630-7761
关于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徕卡175周年: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干细胞研究
- 徕卡175周年: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干细胞研究
-
- 重磅!!刚刚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
- 重磅!!刚刚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
-
- 重磅!!刚刚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
- 重磅!!刚刚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
-
- 徕卡175周年: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与超高分辨率显微技术
- 徕卡175周年: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与超高分辨率显微技术
-
- 徕卡175周年:体视显微镜的历史
- 19 世纪现代显微镜制造技术的突破
-
- 徕卡175周年:入射光荧光显微镜的里程碑
- 徕卡175周年:入射光荧光显微镜的里程碑
-
- 徕卡175周年:落射荧光显微镜和反射对比显微镜
- 徕卡175周年:落射荧光显微镜和反射对比显微镜
-
- 徕卡175周年:显微图像分析简史——从电视图像分析仪到集成数字软件解决方案的定量显微技术
- 徕卡175周年:显微图像分析简史——从电视图像分析仪到集成数字软件解决方案的定量显微技术
-
- 精子干细胞转染法制备转基因兔的研究
- 精子干细胞转染法制备转基因兔的研究。首先介绍了转基因兔制备的重要意义及精子干细胞转染法的优势,包括高效性、稳定性等。详细阐述了精子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转染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
- 绵羊诱导多能干细胞电穿孔转染条件优化研究
- 优化绵羊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的电穿孔转染效率。通过系统调整电压、脉冲时间及质粒浓度,结合威尼德电穿孔仪的参数设置,筛选出转染效率与细胞存活率的最优组合。
-
- 人干细胞因子基因真核细胞转染表达优化研究
- 优化人干细胞因子(SCF)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转染与表达效率。通过调整电穿孔参数、培养基组分及基因载体比例,筛选出最佳转染条件。实验结果显示,优化后SCF蛋白表达量提升2.3倍,细胞存活率达85%以上。
-
- 徕卡超薄切片技术助力吉林大学锌离子电池研究
- 徕卡超薄切片技术助力吉林大学锌离子电池研究
-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及转染研究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培养及转染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旨在为干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提供新的技术平台。通过建立稳定的兔BMSCs培养体系,结合电穿孔技术进行基因转染,验证了该体系在细胞增殖
-
- 热点应用丨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量子点!
- 量子点是非常小的粒子(通常大小为 1.5-10 nm),与较大的粒子相比,它们具有不同的光学和电子特性。
-
-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 北京时间10月8日下午5点45分许,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两名科学家John J. Hopfield、Geoffrey E. Hinton获奖,以表彰他们“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机器学习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
-
- 腺病毒载体调控乳铁蛋白抑制宫颈癌干细胞增殖机制研究
-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乳铁蛋白(LF)过表达对宫颈癌干细胞(CCSCs)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通过构建Ad5-LF腺病毒载体并转染CCSCs,利用Western blot、qPCR及功能实验验证LF表达
-
- 小鼠慢性高眼压模型两种干细胞移植整合差异研究
- 小鼠慢性高眼压模型,对比神经干细胞(NSCs)与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的整合效率及功能恢复差异。
-
- 表皮干细胞Nanog基因转染对其生物学特性影响研究
- Nanog基因转染对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及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通过构建Nanog过表达质粒,利用威尼德电穿孔仪进行转染,结合qPCR、Western blot及功能实验分析基因表达与细胞行为变化。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