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推荐:
仪器网 扫描电镜 扫描电镜制样方法
产品导购地图

扫描电镜制样方法

  扫描电镜(SEM)是介于透射电镜和光学显微镜之间的一种微观形貌观察手段,可直接利用样品表面材料的物质性能进行微观成像。扫描电镜的基本部件有透镜系统、电子枪、电子收集器、观察和记录影像的阴极射线管等。

一、样品的初步处理

  1、取材

  对扫描电镜来说,样品可以稍大些,面积可达8mm×8mm,厚度可达5mm。对于易卷曲的样品如血管、胃肠道粘膜等,可固定在滤纸或卡片纸上,以充分暴露待观察的组织表面。

  2、样品的清洗

  用扫描电镜观察的部位常常是样品的表面,即组织的游离面。由于样品取自活体组织,其表面常有血液、组织液或粘液附着,这会遮盖样品的表面结构,影响观察。因此,在样品固定之前,要将这些附着物清洗干净。清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等渗的生理盐水或缓冲液清洗;

  ②用5%的苏打水清洗;

  ③用超声震荡或酶消化的方法进行处理。

纳克微束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 FE-1050系列.jpg

纳克微束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 FE-1050系列

  3、固定

  固定所用的试剂和透射电镜样品制备相同,常用戊二醛及锇酸双固定。由于样品体积较大,固定时间应适当延长。也可用快速冷冻固定。

  4、脱水

  样品经漂洗后用逐级浓度的酒精或丙酮脱水,然后进入中间液,一般用醋酸异戊酯作中间液。扫描电镜生物样品制备技术大多数生物样品都含有水分,而且比较柔软,因此,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前,要对样品作相应的处理。扫描电镜样品制备的主要要求是:尽可能使样品的表面结构保存好,没有变形和污染,样品干燥并且有良好导电性能。

二、样品的干燥

  扫描电镜观察样品要求在高真空中进行。无论是水或脱水溶液,在高真空中都会产生剧烈地汽化,不仅影响真空度、污染样品,还会破坏样品的微细结构。因此,样品在用电镜观察之前必须进行干燥。干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空气干燥法

  空气干燥法又称自然干燥法,就是将经过脱水的样品,让其暴露在空气中使脱水剂逐渐挥发干燥。这种方法的Zda优点是简便易行和节省时间;它的主要缺点是在干燥过程中,组织会由于脱水剂挥发时表面张力的作用而产生收缩变形。因此,该方法一般只适用于表面较为坚硬的样品。

  2、临界点干燥法

  临界点干燥法是利用物质在临界状态时,其表面张力等于零的特性,使样品的液体完全汽化,并以气体方式排掉,来达到完全干燥的目的。这样就可以避免表面张力的影响,较好地保存样品的微细结构。此法操作较为方便,所用的时间也不算长,一般约2~3小时即可完成,所以是Z为常用的干燥方法。但用此法,需要特殊仪器设备。临界点干燥是在临界点干燥仪中进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固定、脱水:按常规方法进行。如扫描电镜样品是用乙醇脱水的,在脱水至1**%后,要用纯丙酮置换15~20分钟。

  ②转入中间液:由纯丙酮转入中间液醋酸异戊酯中,时间约15~30分钟。

  ③移至样品室:将样品从醋酸异戊酯中取出,放入样品盒,然后移至临界点干燥仪的样品室内,盖上盖并拧紧以防漏气。

  ④用液体二氧化碳置换醋酸异戊酯:在达到临界状态(31℃、72.8大气压)后,将温度再升高10℃,使液体二氧化碳气化,然后打开放气阀门,逐渐排出气体,扫描电镜样品即完全干燥。

  3、冷冻干燥法

  冷冻干燥法是将经过冷冻的样品置于高真空中,通过升华除去样品中的水分或脱水剂的过程。冷冻干燥的基础是冰从样品中升华,即水分从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不经过中间的液态,不存在气相和液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对样品的作用,从而减轻在干燥过程中对样品的损伤。冷冻干燥法有两种,即含水样品直接冷冻干燥和样品脱水后冷冻干燥。

  ①含水样品直接冷冻干燥法

  取材固定:按常规方法进行。

  置于冷冻保护剂中:将扫描电镜样品置于冷冻保护剂中浸泡数小时。常用的冷冻保护剂为10%~20%二甲基亚砜水溶液,或15%~40%甘油水溶液。

  骤冷:将经过保护剂处理的样品迅速投入用液氮预冷至(150℃的氟利昂冷冻剂中,使样品中的水分很快冻结。

  干燥:将已冻结的扫描电镜样品移到冷冻干燥器内已预冷的样品台上,抽真空,经几小时或数天后,样品即达到干燥。本方法不需要脱水,避免了有机溶剂对样品成分的抽提作用,不会使样品收缩,也是较早使用的方法。但是,由于花费时间长,消耗液氮多,容易产生冰晶损伤,因此未被广泛应用。


  ②样品脱水后冷冻干燥

  扫描电镜样品用乙醇或丙酮脱水后过渡到某些易挥发的有机溶剂中,然后连同这些溶剂一起冷冻并在真空中升华而达到干燥。和前一种方法比较,本方法的优点是不会产生冰晶损伤,且干燥时间短。不足之处是有机溶剂对样品成分有抽提作用,造成部分内含物丢失。乙腈真空干燥法:这是一种利用乙腈在急速蒸发时会冷却固化的性质将样品干燥的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

  固定、水洗:按常规方法进行。

  乙腈置换:使用50%-70%-80%-90%的乙腈水溶液置换,Z后用1**%乙腈代替,每步骤15~20分钟。

  干燥:至纯乙腈时,放入真空镀膜台抽真空,乙腈和样品在真空中很快致冷而被冻结(冻结的温度为(45℃),变成冰状固体。然后继续抽真空,使冻结的乙腈升华,约需30分钟,样品即达干燥。

  扫描电镜样品干燥后要粘在样品台上。对于不镀膜而直接观察的样品,必须用导电胶来粘固;对于要镀膜的样品,则可以用胶水或wan能胶来代替,微细的样品如粉末、纤维等也可用双面胶纸来粘贴。

三、样品的导电处理

  生物样品经过脱水、干燥处理后,其表面不带电,导电性能也差。用扫描电镜观察时,当入射电子束打到样品上,会在样品表面产生电荷的积累,形成充电和放电效应,影响对图象的观察和拍照记录。因此在观察之前要进行导电处理,使样品表面导电。常用的导电方法有以下几种:

  1、金属镀膜法

  金属镀膜法是采用特殊装置将电阻率小的金属,如金、铂、钯等蒸发后覆盖在样品表面的方法。扫描电镜样品镀以金属膜后,不仅可以防止充电、放电效应,还可以减少电子束对样品的损伤作用,增加二次电子的产生率,获得良好的图象。

  ①真空镀膜法

  真空镀膜法是利用真空膜仪进行的。其原理是在高真空状态下把所要喷镀的金属加热,当加热到熔点以上时,会蒸发成极细小的颗粒喷射到样品上,在样品表面形成一层金属膜,使样品导电。喷镀用的金属材料应选择熔点低、化学性能稳定、在高温下和钨不起作用以及有高的二次电子产生率、膜本身没有结构。现在一般选用金或金和碳。为了获得细的颗粒,有用铂或用金-钯、铂-钯合金的。金属膜的厚度一般为10nm~20nm。真空镀膜法所形成的膜,金属颗粒较粗,膜不够均匀,操作较复杂并且费时,目前已经较少使用。

  ②离子溅射镀膜法

  在低真空(0.1~0.01托)状态下,在阳极与阴极两个电极之间加上几百至上千伏的直流电压时,电极之间会产生辉光放电。在放电的过程中,气体分子被电离成带正电的阳离子和带负电的电子,并在电场的作用下,阳离子被加速跑向阴极,而电子被加速跑向阳极。如果阴极用金属作为电极(常称靶极),那么在阳离子冲击其表面时,就会将其表面的金属粒子打出,这种现象称为溅射。此时被溅射的金属粒子是中性,即不受电场的作用,而靠重力作用下落。如果将样品置于下面,被溅射的金属粒子就会落到扫描电镜样品表面,形成一层金属膜,用这种方法给样品表面镀膜,称为离子溅射镀膜法。


  2、组织导电法

  用金属镀膜法使扫描电镜样品表面导电,需要特殊的设备,操作比较复杂,同时对样品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为了克服这些不足,有人采用组织导电法(又称导电染色法),即利用某些金属溶液对生物样品中的蛋白质?脂类和醣类等成分的结合作用,使样品表面离子化或产生导电性能好的金属盐类化合物,从而提高样品耐受电子束轰击的能力和导电率。

  此法的基本处理过程是将经过固定、清洗的样品,用特殊的试剂处理后即可观察。由于不经过金属镀膜,所以不仅能节省时间,而且可以提高分辨率,还具有坚韧组织,加强固定效果的作用。

  组织导电法主要有碘化钾导电染色法、碘化钾-醋酸铅导电法、丹宁酸-锇酸导电法等。比较常用的是丹宁酸-锇酸导电法,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样品处理:按常规方法取材、清洗及用戊二醛固定。

  ②导电染色:将样品放入2%~4%丹宁酸溶液中浸泡。如果观察表面结构,浸泡时间为30分钟;如果观察内部结构,浸泡时间为8小时,即可过夜。在浸泡过程中,可更换一次溶液。

  ③清洗及再固定:用磷酸缓冲液充分清洗,然后放入1%锇酸中固定2~4小时,再用磷酸缓冲液清洗。

  ④脱水和干燥:按常规方法。

  ⑤扫描电镜观察。

四、细胞内部结构冷冻割断法

  该方法简便,结构清晰,已得到广泛应用。其操作方法如下:

  1、取材和固定:为了使细胞结构清晰,不被过多的血细胞污染,可在取材前用灌注法冲洗。即先将动物麻醉,经腹主动脉注入生理盐水或低分子量的右,切开下腔静脉放血,至无血色为止。然后迅速取材,将样品修成1mm×1mm×5mm大小,投入1%锇酸溶液中固定1小时,用1/15M磷酸缓冲液(pH7.4)清洗两次,每次10分钟。

  2、二甲基亚砜浸泡:将样品依次放入25%、50%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各浸泡30分钟。

  3、割断:用冷冻割断装置进行割断。然后将割断后的样品放到50%二甲基亚砜中,等融化后再用1/15M磷酸缓冲液浸洗,每次10分钟,换液5次。

  4、软化及后固定:将样品放入0.1%锇酸中软化,温度20℃,时间48~72小时。然后用1%锇酸固定1小时,双蒸水浸洗1小时,换液几次,需彻底清洗干净。

  5、导电染色:将样品放入2%丹宁酸中2小时(或过夜),以双蒸水清洗1小时,换液几次。双蒸水清洗1小时。

  6、脱水、干燥及镀膜:按常规方法进行。


五、铸型技术

  为了研究空腔脏器特别是血管系统复杂的立体分布,先向腔内注射某种成形物质,待该物硬化后再把组织腐蚀去掉,剩下的成形物即能显示血管系统的立体分布,这种技术称铸型技术。如果是研究血管系统,称为血管铸型。用铸型技术制作的标本,经过镀膜后,就可进行扫描电镜观察。

  常用的铸型剂有甲基丙烯酸酯、聚苯乙烯及其共聚物以及ABS等。ABS是一种树脂,为丙烯晴、丁二烯和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被认为是比较理想的铸型剂。下面简单介绍用ABS制作血管铸型标本的方法:

  1、灌流和注入铸型剂

  首先将准备灌注的器官取下或保持自然位置,找到动脉,插入玻璃管或静脉穿刺针,并以粗丝线结扎之,用普通流水或温盐水将血管中的血液冲洗干净。然后灌注铸型剂ABS丁酮溶液,浓度为5%~30%,注入的压力为100mmHg。注入铸型剂的脏器,可以放在50℃~60℃的温水中浸泡6小时左右,这样既能保持脏器的原形,也有助于铸型剂的硬化。

  2、腐蚀和清洗

  将标本放入10%~20%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中腐蚀,也有放20%~30%盐酸中腐蚀。时间一般为5~7天。若用稀盐酸腐蚀,可加入5%~10%胃蛋白酶,腐蚀的效果更好。然后用流水将血管铸型周围被腐蚀的组织冲洗干净,时间为24~72小时,冲洗的速度要慢。

  3、显微解剖和剥制铸型

  为了暴露和切取要观察的部分,需要在解剖显微镜下进行。如果铸型太硬,可将铸型浸入酒精中,加温至40~60℃,能使铸型变软,便于解剖和切取。

  4、干燥和镀膜

  将切取的铸型用蒸馏水洗干净,用滤纸吸干后放37℃温箱中30~60分钟,Z后放干燥缸中保存。镀膜可用真空喷镀,也可用离子镀膜,方法同前。镀膜后就可用扫描电镜观察。


2005-03-11 浏览次数:15907次
本文来源:https://www.yiqi.com/daogou/detail_2611.html
延伸阅读
  • 扫描电镜生物制样
    生物样品具有含水量高、质地柔软、导电性差、容易变形等特点,因此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生物样品时,必须对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

    03-12

  • 扫描电镜试样制备
    扫描电镜试样制备技术在电子显微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扫描电镜图像的观察效果和对图像的正确解释。如果制备不出适合扫描电镜特定观察条件的试样,即使仪器性能再好也不会得到好的观察效果。

    03-12

  • 扫描电镜样品处理
    扫描电镜多用于金属,陶瓷,高分子,水泥等材料的纤维形貌观察、相组织与晶体结构分析、微区化学成分检测等,对零部件的失效分析、纳米或复合新材料的表征,是不可替代的设备。

    03-12

  • 扫描电镜粉末样品制备
    粉末样品的颗粒形状、颗粒大小及组成、颗粒表面的微观形貌组织、内部结构等粉末特性是其重要的物理性能,用扫描电镜来观察粉末样品的各种复杂结构与性能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03-12

  • 查看更多精彩>>
同类型导购:

扫描电镜产品导购

扫描电镜产品资料

扫描电镜产品问答

扫描电镜产品厂家

最新资讯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官方微信

仪器网微信服务号

扫码获取最新信息


仪器网官方订阅号

扫码获取最新信息

在线客服

咨询客服

在线客服
工作日:  9:00-18:00
联系客服 企业专属客服
电话客服:  400-822-6768
工作日:  9:00-18:00
订阅商机

仪采招微信公众号

采购信息一键获取海量商机轻松掌控